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

2016-12-15 06:50王则圆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课标德育教材

王则圆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

王则圆

结合自身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总结了4种加强学生德育思想培养的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的德育目标;充分利用好每节课前的3分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德育要求;课后积极加强社会实践,实施德育教育。

新课标;高中地理;德育思想;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各个学校都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教师由以前念经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创造者;努力改变课堂单纯的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多种多样的以知识探索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原来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成为教学过程的导演,而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智育发展的要求。

一、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培养内容

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发现,新的课程标准恰恰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提高了要求。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前言部分明确要求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课程目标也被分为三大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培养列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1]。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是一个很适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课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1.依托国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我国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国情是现代每个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国情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并将学生的这种忧患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现实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购买”钓鱼岛合同,通过钓鱼岛国有化方针。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人员做出回应,在下个版本的中学地理教材中,将对钓鱼岛问题进行明确的表述,从而说明钓鱼岛、黄岩岛等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材《祖国的神圣领土》章节中提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我国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在中学地图中,对于钓鱼岛也做了明确的标注,在教材设定的活动环节中,也有在图示中找出台湾岛、钓鱼岛的内容。这些活动章节的设置很好地强化了学生的国情意识、领土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国情的时候我们总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通过这些国情教育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指出我们国家地理国情的劣势。我们的人口总量很大,导致我们的资源环境问题紧张;我国国土面积虽大,但是山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牺牲了很多的资源和环境换取GDP的增长。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教育,达到让学生逐步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爱国主义观念,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2.环境教育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和认识方面的教育[2]。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环境教育知识,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环境教育知识,吃透研究透教材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深入进行环境教育,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地理学科教育之核心。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教育知识。高中地理三册必修、七册选修中,除了选修六专门挑选出来以环境教育为主外,每册教材中都大量穿插着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着重阐明了一下地理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地理因素的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在体现公民的时代性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新要求。现将必修一每章节的德育目标加以整理说明(见表1)。

表1 高中地理必修一新教材与环境教育目标的整合分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上的相关案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树立学生的环境意识。

3.依据本地开展乡土地理教育

乡土地理主要是指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乡土地理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具有较高的地理素养,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高中生逐步认识到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演变,了解家乡人民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离开课本,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

高中地理所涉及的德育内容还有很多,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学生个人文明习惯的教育等。在教学中要充分依据教材,深挖教材,利用课本知识完成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教学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德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完成要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吸取以往的地理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实际的教学总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德育要求;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把握课堂教学,贯穿德育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实施德育教育。

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德育要求

地理德育目标的培养是在每节课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中贯彻实施的。在每节地理课前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特别是道德情感与价值观的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与德育培养的结合点。选取的资料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材料,材料具有鲜明性、实用性、可靠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学生既达到了能力培养的要求,又培养正确的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例如高中地理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当前的时事热点,我国第二个群岛地级市—三沙市,介绍三沙市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由来,以及三沙市设立的意义,从多方面论证三沙市及其周边的群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地理教学中既解决了这个时政热点,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好课前3分钟

每节课前有3分钟的预习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3分钟的时间做文章。这3分钟学生还没有从下课的氛围中走出来,也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时间段。作为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选取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恰当地引入我们这节课所需要涉及的德育目标。例如,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利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的相关资料以及视频,把学生从下课的氛围中拉回到我们这节课所要讲得内容中,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中国现在人口数量的庞大,以及理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科学性。

3.把握课堂教学贯穿德育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讲《城市规划》这一节的时候,利用了二汽搬迁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让学生探讨二汽为什么会建在十堰?为什么会搬迁?搬迁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二汽的搬迁?最后发现,这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每个学生都认真热烈的探讨,还给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

4.加强社会实践实施德育教育

从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分析发现,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只是让学生注重对一些基本规律、原理的运用,缺少对学生生活实际和精神需求的教育,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所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地理教学。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的要求[3]。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这一章节的讲解如果放在室外实地考察的话,效果要远远比课堂上想象的效果要好。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得多。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因此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原理知识、地理基本规律意义重大,可以很好地为课本上的抽象、孤立的地理知识提供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

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学情,方法也因人而异,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多加以探索,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总结与反思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其关系的科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从学到的地理知识中找到我们适应这个社会的方法,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作为一个年轻的高中地理教师,对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研究的内容略显粗糙,对于高中地理德育思想的培养还需要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多加尝试、多加以总结!

[1] 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段景春.在地理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德育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100-101.

[3] 周跃平.课程改革与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变革[J].福建教学研究,2004(10):12-13.

[4] 对中学地理学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EB/OL]. http://www.kejianhome.com/ lunwen/430/57801.html.

[5] 开展初中学生地理社会实践活动[EB/OL]. http:// www.xchen.com.cn/swlw/jsjjxlw/415240.html.

王则圆,本科,二级教师。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442000

猜你喜欢
新课标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