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信行调查

2016-12-15 19:30覃洪金黄美貌
护理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康复科保健知识口腔卫生

罗 明,覃洪金,黄美貌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广西 柳州 545001)

【调查研究】

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信行调查

罗 明,覃洪金,黄美貌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广西 柳州 545001)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口腔健康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212例2~5岁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孤独症儿童的一般情况、口腔健康行为、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等信息。结果仅13.2%的患儿3岁前开始刷牙,有63.7%的患儿从未开始刷牙,患儿的乳牙患龋率为77.8%。本组有75.9%的患儿害怕或逃避口周、面部皮肤的接触,81.3%的患儿在刷牙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和抗拒。89.1%家长对患儿口腔卫生现状是不满意的,63.2%的家长不清楚刷牙的正确方法,仅22.6%的家长能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结论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水平较低,患儿口周及口腔感触觉存在异常及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欠缺,应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医学早期干预,并加强家长的宣教,有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孤独症;口腔健康行为;影响因素

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是以孤独症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以缺乏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以及兴趣狭窄“三联症”为基本特点的神经发育障碍[1]。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在逐年增高,由于孤独症儿童特殊的行为方式和疾病表现,有关研究显示:该症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有较高的患病风险[2-3],这将会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造成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本研究对柳州市妇幼保健儿童康复科212名2~5岁孤独症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调查该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如何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进行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212例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孤独症儿童纳入标准:经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医生或儿童康复科医生,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儿童孤独症;年龄在2~5岁。孤独症儿童家长纳入标准:小学以上教育程度;意识清楚,无智力、精神障碍;知情同意参加调查者。本次调查212例孤独症儿童中,男118 例,女 94 例;年龄 2~5(3.2±0.9)岁;孤独症儿童家长中,日常生活照顾者为母亲的占56.0%,32.4%为祖父母,其他占11.6%;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89名,高中及中专学历54名,初中及以下学历69名。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参考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及相关文献[4-5],并结合孤独症儿童的特点,自行设计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经检验,问卷内容效度为 0.82,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 0.85。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家长的口腔保健行知信3个部分,共16个条目。

1.2.1 一般资料 包括儿童性别、年龄、主要照顾者、父母受教育程度、儿童近1年的口腔就诊情况及龋齿状况。

1.2.2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分为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和儿童口周及口腔感触觉2个部分,其中儿童口腔卫生习惯(4个条目)中,“家长监督刷牙”项采用家长自我评定方式选择“是”或“否”;儿童口周及口腔感触觉表现(5个条目)参考相关资料[6],并结合临床基础,分别采用经常、偶尔、从不3个等级对儿童口周及口腔感触觉问题进行表述,“经常”指平均每周3~5 d有此行为或感受;“偶尔”指平均每周1~2 d有此行为或感受;“从不”指没有出现此行为或感受。行为或感受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儿童口周及口腔感触觉障碍程度越严重,由家长按照患儿实际情况如实作答。

1.2.3 家长的口腔保健行、知、信 此项共6个条目,其中“知道何时开始给孩子刷牙”及“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是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水平进行了解,先由家长口头作答,调查员根据家长回答的内容来对照统一的标准做出“是”、“模糊”、“否”的判断;“定期给孩子更换牙刷”、“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帮助孩子刷牙”、“满意孩子目前口腔卫生状况”、“牙齿好坏是与口腔护理有关”均涉及家长口腔保健的行为和态度,由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是”或“否”自评。

1.3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人员共4名,分别为来自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及儿童康复科的医护人员,所有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调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访谈。在调查过程中如家长对条目有疑问,调查员给予解释,不暗示选项,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6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完成统计处理,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2.1.1 孤独症儿童口腔卫生习惯 3岁前开始刷牙的患儿仅13.2%,69.8%家长没有监督患儿日常的刷牙;只有少数(25.9%)患儿有饭后漱口的习惯。结果见表1。

表1 孤独症儿童口腔卫生习惯(n=212)

2.1.2 孤独症儿童口周及口腔感触觉 本组有75.9%的患儿害怕或逃避口周、面部皮肤的接触,如:洗脸、刷牙、口腔检查。81.3%的患儿在刷牙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和抗拒,有51.0%患儿在进食的吞咽过程中容易作呕,只吃几种单一和拒绝尝试新的食物的患儿占56.3%,35.6%的患儿对食物的气味、口味、质地、温度很挑剔。

2.2 孤独症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 大多数家长对患儿口腔卫生现状是不满意的,并认同“牙齿的好与坏是与口腔护理有关”。但只有31.6%的家长知道何时开始给孩子刷牙,及63.2%的家长不清楚刷牙的正确方法,极少数(22.6%)的家长能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见表2。

表2 孤独症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n=212)

3 讨论

3.1 影响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内在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孤独症儿童在3岁前开始刷牙,从未开始刷牙者占63.7%,仅有25.9%的患儿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Marshall等[2]发现多数孤独症患者口腔卫生不良,有较高口腔疾患的风险。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患儿的乳牙患龋率为77.8%,高于正常同龄儿童患龋率[7],与国内相关报告相似[6]。刷牙是普遍采用、基础的日常口腔清洁护理方式,正确的刷牙能有效去除菌斑和牙垢,起到预防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作用。由于孤独症儿童有着特殊的行为方式和疾病表现,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8],很难理解口腔保健的意义和刷牙的重要性,加上其生活自理能力欠佳,对刷牙这一项活动的学习和保持较为困难,因此,本次调查仅有16.5%患儿能完成每日2次的刷牙。感觉异常是孤独症的典型症状之一[3],本次调查发现,有75.9%患儿存在口部的嗅、味、触等感觉上有异常的高敏感度,多数患儿因口部感触觉障碍,表现出对刷牙或任何口腔诊疗接触的强烈排斥和不耐受,并对食物的高度选择,这些都是由于患儿对刺激反应阈值降低而造成的。在进行刷牙过程中,许多患儿表现出不肯张口、躲避和抗拒牙刷的接触并进入口腔,当牙刷与口腔内任何部位接触时,会出现强烈的干呕,这种感触觉上的高敏反应,不但使患儿对任何的口腔清洁护理感到恐惧,也令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即使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也很难完成孤独症儿童的日常口腔清洁护理。因此,口部的感触觉障碍是成为影响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在因素。

3.2 影响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深受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知识、态度成为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因素之一。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家长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康复治疗上,极少关注或忽略了患儿的口腔卫生和健康。本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缺乏,这影响了他们对口腔保健信息的理解。有78.4%的家长不知道该何时开始给患儿刷牙,及63.2%的家长不清楚刷牙的正解方法。口腔健康态度决定口腔健康行为[9],约76.1%家长对患儿的口腔卫生现状感到不满意,但实际上却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体现在就医行为和监督、帮助患儿的刷牙上,只有30.2%的家长监督检查患儿的刷牙效果,有22.6%的家长能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定期的口腔卫生保健对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非常关键,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预防口腔疾病。

4 小结

口腔健康水平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目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整体水平仍较低。孤独症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该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口腔卫生及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疾病因素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的认识水平,两者共同影响了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干预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通过他们的培养和训练,使该症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该群体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并提高生存质量。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M].4th edi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stion,1994:65-78.

[2]Marshall J,Sheller B,Mancl L,et al.Caries-risk Assessment and Caries Statu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Pediatr Dent,2010,32(1):69-75.

[3]刘亚蛟,吴珺华.孤独症患者口腔疾病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2):144-146.

[4]李文源,张 丽,许 军,等.健康管理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统计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73-74.

[5]奇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6.

[6]卢红云,黄昭鸣.口部运动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22.

[7]徐 强,冯承芸.深圳地区孤独症儿童龋齿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94-106.

[8]杨玉凤,金星明.发育行为儿科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5.

[9]张文静,蒋 勇.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77-80.

Oral Health Behaviors of Autistic Childre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LUO Ming,QIN Hong-jin,HUANG Mei-mao
(Dept.of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Liuzhou 545001,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oral health behavior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utistic children;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romoting oral health and to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autistic children.Methods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212 parents of autism children(2 to 5 years old)in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in 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general information,oral health behavior,and parents’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oral health care.ResultsOnly 13.2%of the children began to brush teeth before the age of three and 63.7%of them never brushed.Children suffering from caries accounted for 77.8%.In the study,75.9%of the children were scared of the contact with peri-oral skin and 81.3%of them experienced uncomfort during toothbrushing and thus presented resistance to toothbrushing.Though 89.1%of the parents were worried about children’s oral health,63.2%of them had inadequate knowledge on proper way of toothbrushing and only 22.6%of the family conducted regular oral examination.ConclusionAutistic children have poor oral health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education among their parents,which will help to establish goo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autistic children.

autism children;oral health behavior;influence factors

2015-09-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医药自筹课题(Z2015173)

罗 明(1982-),女,广西百色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R473.72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4.044

吴艳妮]

猜你喜欢
康复科保健知识口腔卫生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