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016-12-15 19:29俊,陈可,张
护理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针灸科腰椎间盘疗程

郑 俊,陈 可,张 玲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22)

【中医护理】

改良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郑 俊,陈 可,张 玲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目的探讨改良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对缓解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中药热奄包;针刺治疗;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的腰腿部疼痛[1],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2]。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较多,临床上以寒湿症表现者较多,以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为主要症候[3]。针对此症候,本院针灸科自2010年以来依据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开展了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疗效,但在临床运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患者疗效不显著,治疗时易污染衣物及被服。经过大量的实践,不断改进热奄包的药方、制作方法以及用具,发现改良后的中药热奄包,使用更方便,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现将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针灸科住院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2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相关症状、证型:(1)腰腿部疼痛;(2)下肢怕冷;(3)弯腰及抬腿活动受阻;(4)受寒或阴雨天加重;(5)苔脉表现: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6)经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排除病例标准:(1)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腰椎肿瘤、结核,Ⅱ度以上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疏松。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采用针灸科常规治疗。遵医嘱给予对照组针刺1次/d、穴位注射3次/周、特定电磁波40 min/d、电脑低周波治疗仪1次/d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6 d为1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2个疗程。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中药热奄包外敷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6 d为1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2个疗程。(1)改良方法。将传统药方(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等)改为改良祛痛方:药用干姜、鸡血藤、制马钱子、麻黄、白芷、羌活、肉桂、香、细辛、制草乌、制川乌、丁醋乳香、醋没药等。制作方法改良:传统制作方法为将各药装入棉布袋内,加水煎煮15 min即可使用。将改良后祛痛方置于玻璃器皿中,以50°粮食酒浸泡1周可用。每次使用前将中药包在酒中再浸泡30 min,取出放于蒸锅中蒸热,约20 min即可使用。用具改良:传统用具为一次性治疗巾,本组用具改为中单 (婴儿隔尿垫79 cm×67 cm,竹纤维面料,防水底料)。 (2)使用方法:将中单以竹纤维面料朝上,防水底料朝下置于床单位上,再将中药热奄包平放在中单上,并在热奄包上用折叠平整厚度适宜的毛巾覆盖,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病部位,平躺于准备好的中药热奄包上,热敷时间为30 min。在温热效应下,药物透过毛巾,通过皮肤渗透,既不影响疗效,对皮肤无刺激,又能避免药包水分污染床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3)护理方法。治疗过程中仔细测试中药热奄包热敷温度,因人而异,避免温度过高而发生烫伤以及温度过低而降低疗效,热敷时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毛巾垫折叠平整,使热量均匀透入。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忌汗出当风,同时注意维护患者隐私,使用幔帘或屏风遮挡。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患者,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对热的反应、全身情况,防止发生烫伤和晕厥,对于皮肤知觉迟钝者尤应注意。有药物过敏史患者还应注意观察治疗后对药物的反应,发现治疗局部皮肤皮疹瘙痒即为药物过敏反应而应立即停止治疗。治疗后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汗出过多发生虚脱。加强使用中药热奄包处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并及时完成宣教工作。

2.2 疗效评价标准 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由另外2名专科医生按照3级评价标准[5]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如下。治愈:腰腿痛症状表现已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以达到70%以上,可以进行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痛症状表现已明显减轻,腰部的活动功能已得到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立准α=0.05。

3 结果

2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4 讨论

中药外敷法历史悠久,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主要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法,集温热效应、经络效应、药物局部渗透效应为一体[6],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经络传导,促进血液循环,直达病灶,巧妙地从外到内,祛邪扶正,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药方中制川乌、羌活、细辛、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干姜、白芷发表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醋乳香、醋没药行气活血祛淤止痛,消肿生肌;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丁香、肉桂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制川乌、制草乌、制马钱子祛风湿,逐痹止痛。改良中药热奄包中的药物经过酒浸泡及蒸汽加热后使离子更易溶出且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离子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等途径从病灶部位直接进入体内,既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对胃肠道不良刺激的弊病,不仅增强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刺激,有效提高局部皮肤组织的温度,引起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组织营养供给,改善全身机能,进而调节人体免疫状态。同时,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并减少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前列腺素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水肿等症状,使疾病痊愈[7]。本研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理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自制的中药热奄包,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进而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操作过程严格执行规定的流程,在治疗过程中积极观察患者的感受变化,因而取得较对照组更为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通过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同时重视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的护理,进一步提高了疗效,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1]龚春兰.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4(5):84-85.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7.05.037.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7.05.037.

[2]卢贤维,杨立萍.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J].吉林中医药,1999,19(2):34.

[3]张红星.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李西京.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7,11(25):104.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7.11.072.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7.11.072.

[6]刘朝阳.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205-2206.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8.14.079.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8.14.079.

[7]李华南,江 涛.药浴疗法的方法思考[J].中医外治杂志,1999,1(8):30.

R473;R248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4.062

2015-09-1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CFA088);武汉市卫生局科研基金(WZ14D03)

郑 俊(1983-),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护师。

陈 可(1975-),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江 霞]

猜你喜欢
针灸科腰椎间盘疗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人性化带教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针灸科本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探讨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