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2016-12-15 09:33张小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问题邓稼先母亲

张小丽

余映潮先生说过:“‘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深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这里的“主问题”更多的指的是提问时的方法和技巧。

一、找准文章中心句设计主问题

找准文章中心句、设计主问题主要就是从提纲挈领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构思进行设计。例如,胡适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一文,我从第四段开始分析并品读课文内容,以“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为中心句来诠释母亲的形象,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以这个中心句为思考主线,重点去思考从母亲的事迹中“我”学到了哪些东西。如文中第五段描写母亲每天会督促我起床并反省前一天的事,可以得出母亲教导我要时时反省自身,并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母亲因为受两个嫂子的气,等到实在忍无可忍时,也只是悄悄地哭一场,借此可以得出母亲要教导我带人和善宽厚的初衷。通过这种有目的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母亲形象的理解,对文中蕴藏着的丰富深厚的情感,学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课文《与朱元思书》,作为一篇词采隽永的山水小品文,不仅非常优美、韵律和谐,而且处处洋溢着淡雅清新的诗意,非常适合用于学生作为范文去学习与赏鉴。整篇文章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几个字展开抒情描写,于是,这篇文章的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围绕这几个字进行了。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主问题:“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在哪里?异在哪里?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从文中寻找写景的技巧,并在欣赏秀丽风景的同时自觉地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扣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主问题

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时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篇课文的重心,应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因此,紧扣教学重难点设计主问题,才能切中要害,把握教材主旨。倘若巨细不捐,就如同隔靴搔痒,抓不住要点导致喧宾夺主了,抓重点提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减少问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邓稼先》是一篇表现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与无畏牺牲的传记性的文章,以六个小标题引导全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且每一个小标题都对应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因此,我首先带领学生们用心朗读了两遍课文,然后对邓稼先这个人物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接着我依据重点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请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部分,并分享让你感动的理由,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通过这个主问题的设计,学生由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理解,对课文人物精神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对写作上的理解、语言的鉴赏,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三、从文章情感的角度出发设计主问题

情感也需要借助语言和思维来表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更是一篇文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例如,《春酒》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的散文作品,作者以诗化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家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以及对失去了的童年的无限眷恋之情。因此,针对作者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我喝到了一杯什么样的酒?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结合对本文语言的理解,谈一谈自己从中感受到的情感。”于是,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地道的家乡味和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柔、慈爱与好客。而因为这个主问题具有的辐射性,进而可以引申出对文中各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有风俗习惯等的探究。与此同时,这个主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自主挖掘作者的情感,走出被动思考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逐渐走出师生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

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例如,课文《变色龙》的写作背景,我不是以课前资料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而是将其设计成了一个主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从哪里可以看出?”通过这个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四次谈及法律等,这样极大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主问题设计要引导课堂进程,简化教学流程,使教学内容既单纯又丰富,既明晰又细腻,进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主问题邓稼先母亲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