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历史启示

2016-12-16 12:56张荣华乔仁桂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时期

张荣华,乔仁桂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历史启示

张荣华,乔仁桂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七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在坚持方向性与现实性、限定性与灵活性、整体性与针对性、实效性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常态下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提供了可循途径和历史启示。

关键词: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历史启示

一、坚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1.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出路,对于一个面临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执政党来说,想在党内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来解决突出问题、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首要条件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党进行自查自纠、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正确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总结经验教训,在新时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实施正面引导与警示教育,在选树先进典型的同时,更要勇于查处反面案例,促使党员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始终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结合党内实际。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14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党的工作基本遵循的规律。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建设实际,杜绝形式主义,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夯实教育活动本身的内在动力。既要强调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思想、作风、工作等层面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更要认清现状,把教育活动放在现实条件下去研究部署,根据党情变化和中心任务找准努力的方向,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每次集中教育活动都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性。新的历史时期,纵观国际形势,世界区域经济增速放缓,信息化高科技产业带动力下降,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国际关系和区域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反观国内形势,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方式正在摸索之中,经济正处于长期震荡期,产业结构亟待更新调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社会矛盾交织复杂[3]。这些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既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教育活动的好传统,认清形势,掌握主动权,又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予以创新发展,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科学的步骤,有效应对时代变化,保证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不断积累新形势下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

二、坚持限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1.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即从最高层开始,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弄清楚要实现的目标后,一层一层去设计好[4]。回顾新时期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党中央都会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做出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阐述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明确重点内容和主要环节,体现了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集结号”和“动员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和围绕党和人民的事业展开,以推进党的建设为主攻方向,避免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在目标方向上偏离正轨,防止教育活动出现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做好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既要统揽当前党的建设的总体状态,又要准确提炼历次教育活动的历史经验。

2.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基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各项工作的直接落实者。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本力量在基层。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更是党在开展多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提炼出的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把一般规律与基层经验结合起来,用新思路去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去破解新问题,而且要不断拓宽基层创新的渠道,充分调动基层创新的主动性,努力发掘基层创新的潜能,及时总结基层创新的经验。要善于把基层分散无系统的创新做法归纳起来,化为集中的指导意见,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3.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实现顶层与基层良性互动。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在强调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的同时,党始终强调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可谓“基层出经验,顶层做文章”。“基层实践”是基础,承认矛盾普遍性,是确立方向的客观源泉;“顶层设计”正是基于前者的尊重差异,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后的科学成果[5]。加强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并不矛盾,基层首创可以不断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使顶层设计更接地气,防止其成为空中楼阁,对基层开展好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指导性也就更强。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只要有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加上基层的支持和参与,就能解决问题势如破竹,推进党的建设效果立竿见影。

三、坚持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1.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敞开大门相信群众。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56)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党员无疑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是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内因,而坚持群众路线、敞开大门搞教育活动,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的不可或缺的外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敞开大门相信群众,就要求在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紧紧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参与,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群众对教育活动进行评判,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活动成效的根本准则,把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作为衡量教育活动的重要标准。唯有如此,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凝聚党员力量、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成功实践。

2.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集中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找准靶子、点中穴位。”[7]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复杂严峻,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必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拧紧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总开关”,突出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突出改进作风建设,不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广泛听取各领域各方面的群众意见,严肃查找问题所在,形成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机制,对突出问题,立行立改。要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问题导向,防止对待问题的漠视态度和缺乏针对性,挖掘问题根源,找准解决办法和出路,以确保教育活动、不偏不虚、不空,取得真正的成效。

3.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把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有机结合。相同性质的党组织有共同之处,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层级党组织因内外环境、队伍素质、历史文化等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中心思想、任务目标、关键环节上必须做出统一要求,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只有两者做到有机结合,才能使教育活动不空、不偏,才能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既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一般性和原则性要求,将教育活动的各项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保证党内的团结统一,又要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提出开展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要注意处理好具体要求与普遍要求的关系、“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的关系、典型引导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强调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的有机结合,不是在分类指导过程中降低标准,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标准;不是在提出普遍要求中忽略现实差异,而是为了更有目标地进行针对性指导;要防止因“一刀切”而出偏差,更要防止因指导不力而走过场。

四、坚持实效性与可持续性相统一

1.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明确活动目标。每一个历史阶段或同一历史阶段下的不同层面,都有相应的发展目标和问题导向。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状下,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引领广大党员找准努力方向,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确保教育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不偏离主题。确定目标任务不能要求一劳永逸,妄想一次活动解决所有问题,要结合实际,每次活动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某个问题。在确定教育活动目标时,要统筹考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参加人员范围、活动时限、活动效果检验、成果运用等因素,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隔靴搔痒,要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实现知行合一。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涉及知与行之间的统一问题,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思想教育就是在“知”上下工夫,工作实践就是在“行”上下工夫,要保证教育活动在增强党员思想自觉的同时,增强行动自觉,实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不可分离、相互促进的,有知无行,只会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有行无知,就会因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而出现偏激的做法。因此,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统一党内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3.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坚持从严从实。从严从实统一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并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新时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从一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引导党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和参加教育活动,对组织制定的相关意见和方案,要不少、不变通、不打折扣地落实好。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意识,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督导到位,用严的标准、实的举措确保教育活动不虚、不偏、不空,让党员接受实实在在的锤炼,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4.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推行建章立制。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要逐步建立起长效化机制。从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的六条规定,到今天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8]。建章立制是巩固教育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既要对不符合发展要求、可操作性不强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废止,还要根据新任务和新要求制定新的制度。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把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实现制度效应,确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与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有机统一。制度一旦形成,就要有令必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落实制度来激发党员队伍内驱动力,把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转化为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张伯里.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N].光明日报,2014-01-18.

[4]许耀桐.顶层设计,基层做起[J].当代党员,2011(5).

[5]做足顶层设计文章激发基层探索活力[N].中国改革报,2014-12-17.

[6]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8]人民日报评论员.只有化为制度,才能巩固成果[N].人民日报,2013-07-21.

【责任编辑李延睿】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6)02-0067-03

作者简介:张荣华(1961-),男,江苏泰兴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史与党建研究;乔仁桂(1980-),女,山东即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党史与党建研究。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15CX08013A)

收稿日期:2015-11-12

毛泽东说:“房子应该经常打扫;不打扫,会积满灰尘;脸不经常洗,会灰尘满面,同志的思想和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1](253)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又是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迎接新形势、应对新任务,党先后开展了全面整党活动、“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七次卓有成效的集中教育活动,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