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的思考

2016-12-16 20:05姚冬梅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北营造造林

姚冬梅

(通辽市森林公园管理处,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新时期加强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的思考

姚冬梅

(通辽市森林公园管理处,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营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质量是营造林的生命线,营造林质量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成败。新形势新任务对三北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对推动三北工程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全面总结营造林质量管理成就、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营造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深层原因,并阐述了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的重大意义,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这一三北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新时期加强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三北工程;造林;质量管理

1 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取得长足发展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工程管理部门牢固树立“质量为本、质量第一”的建设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监督考核,依靠机制创新与科技支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积极推行专业队造林,营造林质量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三北四期工程(2001—2010年)核查结果显示,“十五”至“十一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核实率从82.83%提高到88.55%,保存率从79.48%提高到81.76%;封山育林面积核实率从60.24%提高到89.93%,飞播造林面积核实率从81.80%提高到100.00%,“十一五”期间营造林总面积核实率与总保存率较“十五”期间分别提高了15.91个百分点和1.84个百分点。

1.1 质量理念实现了新跨越

三北工程首次提出了“质量为本、质量第一”的建设理念,并率先在全国召开了“质量管理现场会”,深化了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质量理念的认识,第一次提出三北工程要由过去单纯注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等传统理念,向注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综合发挥等新的质量观念转变。

1.2 质量管理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在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普遍建立了“领导成员包任务、业务干部包进度、技术人员包成活”的分工责任制,实现了“质量上,干部上;质量下,干部下”。二是大力扶持和发展专业队造林,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坚持以保成活、保成林为中心,把造林质量同资金兑现相结合,实行“按质论价、分期付款”。

1.3 质量考核步入了新阶段

一是全面实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了“县级自查、地市级复查、省级抽查、国家核查”四级检查验收体系;二是普遍建立质量督导检查制度,结合年度造林、重点项目、专项投资,采取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面上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三是积极推行“事前招标、过程监督、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营造林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管理。

2 加强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并赋予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五大功能”,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林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光荣使命。三北工程是我国建设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的成败影响着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新形势新使命对三北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1 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永恒主题

营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质量是营造林的生命线,营造林质量管理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营造林步伐显著加快,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着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营造林质量管理中重造轻管、追求数量扩张、忽视效益提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提升造林绿化质量的必然要求,应始终予以高度重视,长抓不懈,抓出成效。

2.2 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发展现代林业,建好林业三大体系,特别是实现生态良好,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引领营造林工作,尊重群众利益和意愿,不断增强营造林质量管理的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实现资源增长与效益提升的有机统一,才能建好林业三大体系,实现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 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是实现三北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受工程建设初期经济条件与技术因素制约,加之长期以来重造轻管、抚育管护不力,导致现有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不突出、系统稳定性差,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没有质量保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只有着力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成效,三北工程才能持续深入推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 新时期加强三北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三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林草植被稀疏,风沙危害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生存发展、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之一,生态承载力低下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三北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三北工程管理者谋划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3.1 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3.1.1 更新质量理念,实现从传统质量概念向新的质量概念转变 在质量概念的内涵上,要从过去注重面积、密度、成活率、保存率等转变到注重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上来;在质量概念的外延上,要从过去注重成活成林、面积数量,转向注重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发挥,实现生态效益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优。

3.1.2 转换动力机制,实现从单纯技术层面的质量管理向积极调整生产关系转变 要从解决内在动力问题入手,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推进由注重技术层面措施向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转变,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明确造林主体,落实责权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调动起造林主体参与营造林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1.3 改进管理方式,实现质量管理从注重结果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 要建立健全营造林质量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实行全员质量管理;要将质量管理的触角渗透到规划设计、种苗培育、整地造林、经营管护、检查验收等各个工序和环节,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把质量管理推行到与营造林工作有关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实行全行业质量管理。

3.2 着力抓好6项中心工作

3.2.1 明确培育方向,实行分类经营 要根据培育方向、功能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公益林、兼用林、商品林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营造公益林要严格按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标准,坚持灌草先行,乔灌草结合、多树种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力。对兼用林要按照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和“近自然林”的经营模式,实行科学经营管理,规范森林经营管理规程,加强现有林抚育和残次林改造。对商品林特别是人工用材林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按照“法正林”的经营模式,促进其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真正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3.2.2 因地制宜,科学造林,突出抓好封育、兼用林和灌木林建设以及退化林分修复工作 一是从三北地区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调整造林方式,加大封育比重,以充分发挥自然修复力的作用;二是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建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的兼用林,逐步增大兼用林的营造比重;三是调整乔灌草比例,构建以灌为主、乔灌草结合、生态系统优化的种群结构;四是以农防林更新改造为突破口,依靠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采取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着力推进退化林分修复工作。

3.2.3 明晰产权关系,引入利益驱动机制 首先,要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稳定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明确产权,落实经营主体、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其次,要加快建立森林、林木、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依法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经营流转。三是大力发展以非公有制林业为主的多种造林经济组织形式,对非公有制林业在经济政策、技术指导、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不断规范和完善家庭承包造林、个体承包造林、大户承包造林、联户承包造林、股份合作造林、乡村林场造林、国有林场造林等多种造林经济组织形式,加大个体承包造林比重,积极推广专业队造林。

3.2.4 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 一是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由结果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推行事前招标、过程监督、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将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工程营造林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二是积极推行招投标制、报账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工程建设主体、监督主体、施工主体的责任和权利,使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工程营造林质量管理机制。

3.2.5 推进科技创新,抓好技术推广 首先,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在抗逆性树种选育、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提高营造林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大力推广和采用良种壮苗、抗逆性强的乔灌草树种,特别是灌木树种、节水造林等先进适用技术。三要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工程营造林队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营造林质量的全面提高。

3.2.6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监管 一是继续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将营造林质量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二是充实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切实强化监管职能,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为质量监管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监管制度和办法,规范质量监管工作。

[1] 发展现代林业 促进绿色增长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首届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上讲话体会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1005-5215(2016)11-0054-02

2016-10-17

姚冬梅(1964-),女,内蒙古通辽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防沙治沙与植被恢复研究.

S721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21

猜你喜欢
三北营造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数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