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12-16 20:07姚青群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媒介期刊

姚青群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学术期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

姚青群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媒介融合是当代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被提升到我国战略层面,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受到强烈的冲击。以学术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之路,从数字化转型入手,迎合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不够完善,需要所有期刊人的全面创新、转变思维,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融合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诞生,数字客户终端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受众者的信息获取心理以及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媒体的空间被不断地侵占和挤压。学术期刊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模式,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学术文章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播和流通,为学术媒体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定的困境,还需要转变思维,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

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特征

(一)通过与数据库的合作进行纵向扩展

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合作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术期刊数字化的主要网络平台,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维普网等。合作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简单的复制阶段,将期刊上的内容复制到网上,以此提供给有需要的人检索和参考;其次,是互动阶段,通过对网络系统中信息产品的分析,为原创人员与读者提供有效的知识互动;再则,是服务阶段,秉承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建立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形成人—知识—人的互动。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时期。[1]

(二)期刊独立网站和在线采编逐渐趋于完善

学术期刊为寻求发展,开始与网站开发商进行合作共同建立网站,并以此作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要方式。在线采编能够实现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以及主编等及时的信息传递,优化了编辑的业务流程,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采编效率。同时,在线期刊的出现,使作者和读者能够在线浏览当期的期刊内容以及下载内容。此外,通过期刊社信息和服务功能为作者及读者提供更为方便的信息查询、投稿指南以及在线交流等信息,实现了网刊互动。

(三)移动终端为阅读的新需要提供支持

通过CNNIC的信息数据统计可知,截止2015年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7.8亿,在全体网民中占80%以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3G、4G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这也为期刊移动客户端的出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前主要的移动终端为手机、iPad等。手机期刊出版主要是针对手机这种媒介终端研发的出版模式,是对网络数字的发展和延伸。与网络数字相比,手机期刊内容的传播、发行以及创新等更具优势。[2]在认识到手机客户端的优势和重要性后,一些学术期刊开始致力于对期刊客户端的开发,目前比较成功的有《城市规划》期刊的苹果平板电脑版,该期刊客户端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纸质期刊的内容,同时还具有互动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

二、媒介融合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问题分析

(一)数字出版程度低,发展失衡

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部分的期刊都通过数据库实现了纸质期刊的数字化处理,成功转型为网络期刊,并有一部分期刊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采编以及信息传播的功能,但是出版流程却没有实现完全的数字化,期刊的出版单位也没有发展成为数字出版的主体。期刊的角色定位、编辑、发行以及定价都没有跟上数字化发展的节奏,仍然采用传统纸质期刊的思维和模式。同时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水平发展不一,层次高的期刊更注重期刊的数字化处理和建设,而一般的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期刊发展得相对比较快,而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滞后很多。而且,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模式具有多样性,一些学术期刊期望能够应用多样化的数字技术来对产品的渠道以及形态等进行扩展,却没有内容上的创新和更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数字化的背景下,模式选择仍没有准确的定位。

(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虽然政府一直强调技术创新,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使数字出版企业的研发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扶持多家数字化出版企业和基地。其中对学术期刊也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帮扶策略,但是力度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与当前的数字化发展形势相比严重不足。自然科学基金学术资助、科协精品期刊以及科学院出版基金,这三种比较重要的学术期刊项目综合起来得到资助的期刊也没有超过130种,不到全国期刊量的3%,在科技核心期刊中也只占到5%左右。为了加快数字出版发展的进程,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提升对学术期刊的重视,加强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学术期刊出版产业体系标准不够健全

期刊产业体系直接关系出版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媒体在向媒介融合的发展转变过程中,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都需要进行重新规范,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出版产业获得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发展依据,形成作者、出版商、数字技术支持者以及网络运营者多元一体化发展和利益的互动。当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出版产业的体系标准还没有统一,这也使得数字产品的标准具有多样性,从而使受众的阅读体验受到影响,降低了信息的传播率和整合率。[3]由于缺乏统一的体系标准,我国一直以国外的标准为具体的指导方式。而我国的科技公司为了能够实现与国外标准格式的兼容,每年需要为此支付上百亿的使用费用,加大了出版产品的成本,抑制了出版行业的发展。

(四)数字出版行业的人才匮乏

学术期刊数字化对出版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才不仅要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我国的出版行业人才结构仍然是以传统的出版编辑要求来招聘和培养的,缺乏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对数字化的媒介经营了解不透彻;而如果引入专业的数字化人员,这些人员会因为缺乏专业的编辑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地进行期刊策划和营销,由此可见,期刊数字化的人才培养仍是当前解决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编辑思维,加深融合力度

在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思维方式,将传统的文字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摒弃传统的媒体邮件提交→邮件评审→定期出版→集中发行的思维方式,从互联网的理论出发,树立用户至上、体验为主、以创新模式为基础的互联网思维。同时,期刊社需要能够认识到内容生产模式的局限性,并逐渐向服务运营的角色转变,加深与电信运营商、技术开发商多方面的合作。通过与网络出版商合作实现期刊内容的集合,使数字技术与期刊的发展能够同步,进而从传播、供应以及营销、组织构架等层面来利用互联网进行改造。[4]

(二)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国家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帮扶是当前新型出版业发展的基础,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数字出版指导意见,使一定时期内的数字出版产业具有统一的发展目标、思路。同时,各地方数字出版要求以及任务等,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从而使传统学术期刊媒体更快、更好地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产业的对接和平衡。此外,政府需要完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措施,与政策相配套,并从市场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的环境进行优化,这点可以以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术期刊的资助为模板。据了解,获得资助的学术期刊中,在2015年度考核为“优良”的177家期刊,获得资助经费50万元;考核为“合格”的13家期刊,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为学术水平较高以及具有特色专业的突出学术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专项基金对本地区数字龙头期刊出版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开其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三)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联盟

我国出版业的融合如果采用跨产业的并购方式很难实现,所以需要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对出版与融合的途径进行优化。这里所指的战略联盟是指出版企业与数字化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二者以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以及利益分享等合作方式,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并不断地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弱化,逐渐模糊产业边界跨越出版产业与数字技术产业利益分配以及互信的障碍,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这种融合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比如美国的微软与纽约时报联盟创造了时报阅读器。而我国也在不断地对此进行尝试,比如中南传媒与华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出版业务。[5]但是由于产业融合中需要两个产业间具有足够的互信度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所以两个企业在合作之初,需要就利益分配以及互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达成一致,否则极容易对双方的战略合作造成影响。

(四)完善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队伍

人才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需要从人才的转型开始,需要转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方式和培养方式,积极引进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鉴于目前传统期刊编辑人员的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以及专业数字技术人员出版知识的匮乏,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媒体出版企业需要充分利用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各类专业性人才资源,通过与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对原有编辑人才进行短期培训,或者将企业中的骨干人员送到相应学术单位长期进修,使人才的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和合理,拓展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加强技术研发、管理人员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通过对专业团队的构建以及多方面的合作,完善企业的团队组织,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创新,以此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需要摒弃传统的用人机制,根据期刊数字化的特点完善数字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设。[6]这方面上海大学期刊社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通过集约化的制度管理方式来对编辑人才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编辑人才的职业规划、新职员的培训以及定期的业务竞赛等。这些都是当前期刊数字化人才管理中比较优良的管理经验,值得一些尚处于期刊数字化转型初期企业的借鉴。

(五)提升服务意识,实现企业服务商角色的转变

数字化出版时代,物流逐渐转化成为信息流,并从单向的传输模式转化为双方互动的方式,从产品生产和交易的传统模式转化为服务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6]从当前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可以看出,期刊出版的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网络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办刊和经营理念也需要逐渐从内容的提供转化为信息服务。将期刊的三次售卖理论有效地应用到期刊的产业链发展中,从而对期刊的创办和经营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利用期刊的品牌价值来创造出更多的衍生产品。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在出版商向服务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而这种服务意识是对作者以及读者双方面的,并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传统期刊服务中,主要的服务项目是帮助作者进行发表,并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但这种服务方式很难使读者迅速了解和应用其需要了解的内容,无法快速、高效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通过期刊的数字化转换,则可以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服务,这种数字化的服务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成本,并能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主动式的、快速的服务,从读者对期刊目录的浏览到对内容的阅览,再到对期刊的收藏和购买,能够全程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质量,这不仅为期刊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动了传统期刊的继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的发展对出版事业发展、科技进步、学术交流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学术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术期刊不仅要通过内容和质量的提升来获得内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对办刊的理念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当前数字化技术来实现学术期刊的“刊”与数字化技术中无形的“网”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度,使学术期刊的作用得到更为高效的发挥,实现学术与科普的有效融合。

[1]冯小桐,杨子昊.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问题探究[J].编辑学刊,2015,(5):19-22.

[2]张晗.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石姝莉.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与路径研究:基于企业基因的视角[J].编辑之友,2016,(4):16-21.

[4]袁志坚.媒介融合进程中的编辑业务变革:基于理念、流程、产品的视角[J].中国编辑,2009,(6):98-99.

[5]张小强,周晓淇.国外报业数字化先驱媒介融合的进展与挑战——以《纽约时报》和《卫报》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8):9-115.

[6]叶金宝.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6-187.

[责任编辑:钟晴]

G230.7

:A

:1008-7346(2016)04-0084-04

2016-05-10

姚青群,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副编审,二级文学创作。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媒介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期刊审稿进度表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