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针开口方向的对比观察

2016-12-16 08:56高丽娜王志波郭玲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腰麻开口乙组

高丽娜王志波郭玲莉

1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辽宁 大连 116013)

2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辽宁 大连 116013)

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针开口方向的对比观察

高丽娜1王志波1郭玲莉2

1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辽宁 大连 116013)

2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辽宁 大连 116013)

目的:探究针对剖宫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腰麻针的开口方向对产妇手术切皮前生命体征以及用药干预状况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的影响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2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包含产妇106例,甲组产妇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取针口方向斜面向头,乙组产妇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去针口方向斜面向尾,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结果:甲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乙组产妇,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与乙组产妇在实施麻醉后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开皮时间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头相较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尾,两种方法在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方面大致相当,但前种方法应用条件下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后种方法,说明其对待产妇基础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幅度更为显著,从而后种方法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实施过程中更适宜临床推广。

剖宫产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腰麻针开口方向 临床效果 对比观察

为找寻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与产科的最佳模式,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针对收治的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212例分别选取应用了不同的腰麻针开口方向,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2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包含产妇106例,甲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7.92±7.83)岁,平均身高为(160.26±9.75)cm,平均体质量为(74.72±22.44)kg;乙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7.88±7.74)岁,平均身高为(161.14±9.71)cm,平均体质量为(74.61±22.04)kg。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以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待产妇在进入产科手术室后,护士应当对其实施常规化吸氧治疗支持,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基础上迅速为其输注复方乳酸钠药剂。

本次研究中,全部参与研究的212例剖宫产产妇均实施腰联合麻醉。应用0.50%的布比卡因等比重液作为主要的腰硬联合麻醉处置药物,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床处于稳定的水平放置状态,产妇应当在手术床上选取并实施水平体位,在完成手术台上消毒铺单处理环节后,抽取0.75%布比卡因2.00ml与0.90%生理盐水1.00ml均匀混合并配制获取等比重液,选取产妇腰部L2-L3段正中点位依次运用硬膜外以及与腰麻针实施穿刺直入处理,甲组产妇的腰麻针开口方向选取斜面向头,乙组产妇的腰麻针开口方向选取

斜面向尾。在产妇发生脑脊液流出反应后,抽取麻醉药液(0.50%的布比卡因)2.00ml并在30.00s-40.00s时间区间内为产妇完成静脉输注过程,之后为产妇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指令产妇取平躺体位休息,并将手术床向左侧实施幅度为30.00°的倾斜处理,还要在手术过程中为产妇静脉输注补液1000.00~1500.00ml。

1.3 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比较

甲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乙组产妇,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比较

甲组产妇与乙组产妇在实施麻醉后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开皮时间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比较(n,%)

组别 产妇例数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开皮时间甲组 106 35.824±18.612 5.751±1.045乙组 106 35.751±17.754 5.985±1.257 t值 0.029 1.474 P值 >0.05 >0.05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手术类型,腰硬联合麻醉是该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基本麻醉方法之一[1~2]。麻醉医师在针对待产妇实施腰椎麻醉处置过程中,由于其交感神经组织的信号传导机制遭遇阻滞,静脉血管扩张直接引致静脉系统内部的血容量水平显著增加,在回心血量减少过程中产妇的心排血量也会显著降低,继而引发低血压临床症状表现[3]。

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具备麻醉起效迅速、神经阻滞实现程度彻底以及肌肉组织松弛程度充分等临床应用优势,因而不仅适用于普通剖宫产手术,也适用于急诊产科手术[4~5]。

本次研究中,甲组产妇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乙组产妇,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与乙组产妇在实施麻醉后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开皮时间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前相较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后,两种方法在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方面大致相当,但前种方法应用条件下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后种方法,说明其对待产妇基础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幅度更为显著,在充分关注腰麻针开口方向选取方案的背景下,临床医师应当尽量减缓麻醉处置过程对产妇生理状态的影响,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最佳健康状态、

总之,在针对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前相较腰麻针取开口方向斜面向后,两种方法在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开皮时间方面大致相当,但前种方法应用条件下的麻醉后切皮前用药干预率显著高于后种方法,说明其对待产妇基础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幅度更为显著,从而后种方法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实施过程中更适宜临床推广。

[1] 耿雪梅, 张惠芳, 姜子全. 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针开口方向的比较[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149-151.

[2] 何静, 陶宁, 李卫东, 等. 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4(24):4710-4713.

[3] 李茂兵, 漆升. 重比重腰麻液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技巧[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8(4):389-390.

[4] 申富生, 冯巧荣, 张海良, 等.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08,30(8):1156-1157.

[5] 王丽, 张燕. 等比重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不同方向注药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6(27):89-90.

1006-6586(2016)06-0056-02

R614

B

猜你喜欢
腰麻开口乙组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不易滑落的毛巾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腰麻伴硬膜外盐水扩充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