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6-12-16 08:56刘娜沈阳急救中心辽宁沈阳11003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危重血氧呼吸机

刘娜 沈阳急救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1)

便携式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刘娜 沈阳急救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探究便携式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急诊科需进行辅助呼吸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采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辅助呼吸方式后,研究组呼吸、心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缓解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便携式呼吸机 院前急救 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主要是对医院外的急症、中毒、灾难事故等伤者采取急救措施进行现场救护,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救治[1]。院前急救的环境往往复杂,便携式的救护设备对急救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便携式呼吸机是院前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急救设备,本研究主要对便携式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急诊科需进行辅助呼吸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67岁,平均(57.3±2.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56.9±2.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研究组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到达急救现场后,立即开放气道并建立静脉通道,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异物,神志清楚患者采用PEEP模式,将气囊面罩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昏迷、半昏迷、呼吸弱或无呼吸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肺部听诊确认插管成功,连接呼吸机。对于呼吸较弱的患者要先用CV模式,呼吸等改善后调整为Simv模式,对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采用CMV模式[2]。温度设置在32~36°C以内,潮气量控制在8~12ml/kg,呼吸比1:(1.5~2.5),呼吸频率设置为10~18bit/min。连接好呼吸机的连接管,打开备好的氧气瓶,并将通气管插入,及时给氧治疗。通气15min后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调整通气参数。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率,保持气管通畅,心脏骤停患者要立即将气道开放,并做心肺复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不同辅助呼吸方式后,对比两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抢救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资料采用(±s)、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采用不同的辅助呼吸方式后患者生命体征对比(±s)

表1. 采用不同的辅助呼吸方式后患者生命体征对比(±s)

组别 n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SpO2(%)对照组 34 30.5±5.9 121.2±8.3 82.3±9.1研究组 34 20.2±5.4 95.7±9.6 94.5±2.8 t/χ2 4.672 5.419 4.038 P<0.05 <0.05 <0.05

2.结果

2.1 采用不同的辅助呼吸方式后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两组采用不同的辅助呼吸方式后,研究组呼吸、心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比对照组高,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情况对比

研究组34例患者中,顺利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有32例,另有1例因心跳骤停死亡,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抢救成功率94.1%;对照组顺利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有29例,其中因心跳骤停死亡2例,因心律失常死亡2例,因心脏衰竭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85.3%。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危在旦夕,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通气是安全转运的关键[3]。便携式呼吸机不仅体积小、重量轻,且功能强大,各种急救环境中均可根据患者随意放置;且使用广泛,对于成人、儿童均适用;且在使用过程中可显示一些重要的参数,便于在急救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参数,提高急救效果[4]。从本次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对院前急救危重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纠正患者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其纠正效果与采用简易人工气囊的对照组比较效果更好,由此可以看出,便携式呼吸机更加适用于院前急救中,在院前急救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缓解患者缺氧状态,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组34例患者中,顺利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有32例,另有1例因心跳骤停死亡,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抢救成功率94.1%;对照组顺利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有29例,其中因心跳骤停死亡2例,因心律失常死亡2例,因心脏衰竭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85.3%。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到达医院,减少转运途中死亡发生率。对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抢救时间非常重要,及时建立有效的通气功能,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促进生命体征恢复,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5]。这需要急救人员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能够快速、正确地操作便携式呼吸机,及时帮助患者纠正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等状态,赢得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1] 黄敬伟.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罕少疾病杂志, 2015,22(6):26-27,31.

[2] 马贵宝.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220-221.

[3] 滕美艳, 刘洁, 蒋玲, 等.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华夏医学, 2013,26(3):621-623.

[4] 柯道.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6(6):1409-1410.

[5] 柯道, 苏耿.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35):57-59.

1006-6586(2016)06-0067-02

R459.7

B

猜你喜欢
危重血氧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