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2016-12-16 11:08韩义燕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

韩义燕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历史的时代性,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要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新课堂 高中历史

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加快,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高中历史课改历时五年。这五年来,虽然苦苦地追寻新课改的课堂真谛,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仍离不开应试教学的影子。2015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的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历史学科研讨会上,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城市的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让我这有着20年多教学经验的老历史教师开了眼界,见识到了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一、新的课程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历史研讨会上,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市的四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观。他们通过创设情境重温历史,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当中,感受到各自课堂所讲授的历史年代,同时教会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历史事件。哈尔滨赵老师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从开课的一首《社会主义好》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建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厚感情与“双百方针”产生的必然结果。之后,又举例说明文学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让学生深切感受“百花凋零”造成的恶果。接着一曲《社会主义好》,以摇滚的形式唱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解开压抑的锁链的释放,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坚持“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这样在一首歌曲、一个实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评价历史事件的观点和方法。

四位老师的新课堂让我深切感受到: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把握与学科能力的培养,更应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关心自身发展、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的学生观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原则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历史研讨会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沈阳的老师采用的是教师引领、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整堂课上,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探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产生新思维。哈尔滨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他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父母最喜欢的歌曲和爷爷奶奶最喜欢的歌曲。一位学生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是周杰伦的《东风破》,父母喜欢的是《走进新时代》、祖父母喜欢的是《东方红》,等等。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现象都体现出时代的烙印,由此导入“听歌曲、谈感受、探历史”环节。在课程进行第三阶段时,老师又提供了两段材料,让学生讨论:“当前网络红人——小月月和芙蓉姐姐;还有时下热炒的曹操墓。在文化繁荣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历史的分歧本身就存在这历史的延续之中,历史的价值本身就体现在对现实的指导上,双百方针是否失去了它的价值,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过后,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观点各式各样,因为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与同学们的生活贴得很近,所以同学们都感同身受,有感而发。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一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师”、“学生一学生”等多元途径,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天地。

三、新的教师观

其实,有了新的学生观必然会体现出新的教师观。哈尔滨的赵老师设计的一个课堂环节:让学生讨论“当前网络红人——小月月和芙蓉姐姐:还有时下热炒的曹操墓”。讨论之后,有的学生回答:“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思想经历过长期的压抑,在思想领域就像一张白纸,受到国际潮流的冲击,各种各样的颜色都任意往上涂抹。因为改革开放距今才二十多年,这些时间还不足以让我们产生真正的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些商业潮流、无政府主义冲击之下,产生了一些偏颇,向低俗化发展。”有的学生从另一个视角阐述:“这个现象是‘双百方针的副产品。它不是主流和主导意识……虽然这些是负面的言论,但是,我觉得有言论比没有言论好。没有言论,人们思想肯定是抑制的,这个社会肯定是不会向积极地方面发展。……”接着,几名学生纷纷表达了不同的认识,课堂上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而又恰如其分的辩论高潮。在辩论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除了及时指正“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和“给点掌声好不好,这不就是争鸣的结果吗?”外始终没有干预学生的“争鸣”。最后赵老师总结:“我没有权利去界定谁对谁错,因为本身就需要这种争鸣,历史会给足答案。”以开放式的总结结束了辩论,既使学生从中学会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又保持了思想的独立性。三省四市的四位老师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新的教材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标要求是“指导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沈阳和哈尔滨两位老师都没有像传统的课堂那样按部就班地分析教材中方针提出、贯彻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而是围绕着课标要求,打破教材的束缚,增加大量的视频、音频材料。尤其是哈尔滨的老师,用两首不同风格的《社会主义好》作为课堂主线,用两段社会实际调查资料(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切身感受),以及大量的文字事例材料作为辅助,把一节课上得既生动,又清晰。学生通过一步步深入探究,最终明确坚持“双百”方针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可以根据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删、改,确定生动、活泼,人情合理,切实可行,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把握,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

五、新的目标观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在处理基础知识时,采用的是填表、用时间轴展示事件的方法,清晰地交代了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刘老师用了多幅图片和十几则史料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使用了视频和音频资料,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如:“潮流火炬”、“上课前的10月23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决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关于‘辛亥革命精神的阐述”等,创设了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种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刘老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讲述革命志士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而抛头颅洒热血时,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慷慨激昂,催人泪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那“追求民主的峥嵘岁月”。也使学生珍惜、弘扬这来之不易的民主,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漂亮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枝。高中历史新课程对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更新理念,改变方法,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新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