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干旱山区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2016-12-17 10:53
北方果树 2016年2期
关键词:间伐侧枝结果枝

梁 兴

(天津市翠屏湖科学园,天津 301900)

京、津、冀周边干旱山区乔砧密植苹果老园面积达133.3万hm2,约有70%存在“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对乔砧密植树实施了大改形,苹果个体枝条密度显著下降,果园光照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综合措施不配套,随着树龄的增长,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为此,项目组开展了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旱地肥水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研究和示范,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京、津、冀干旱山区乔砧密植苹果老园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1 间伐及改形修剪技术

密植果园的密度及树形应实行动态管理。老的或成年乔砧密闭果园间伐后密度应控制在35~40株/666.7m2。以扩冠为中心,培养单轴延伸结果主枝,使树体呈现平面受光。适当抬高下部主枝延长头位置,以恢复其长势,主枝数目五六个。适当抬高干高,生长季叶幕厚度1.8~2.0m,创建高光效树体结构。间伐改形措施减少果园枝叶总量,从根本上解决密植果园的郁闭问题,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促进苹果花芽分化,增强树势和抗病能力,使果实产量与品质显著提高,增加经济效益。

1.1 间伐技术

目前生产上常见的果园栽植行株距主要为4 m×2m、3m×3m、4.0m×2.5m、4m×3m、5m×3m 等。 密植乔砧苹果园间伐改造依据树势、树龄分二三批次完成,采用“隔行挖行”或“隔株挖株”的间伐形式.果园行向变化根据栽植密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

1.2 适宜树形

乔砧果园适宜推广的主导树形是开心形,树冠开张,骨干枝小,冠内通风透光,果个大,着色指数高,可溶性固形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大。树体结构为3级。树形改造培养经历4个阶段,3次演变,最后开心形到位。矮砧树采用细长纺锤形,成形较快。树体基本结构:干高1.0~1.5m,树高 3.5~4.0m,冠幅 4~5m,树冠呈半圆形。树高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落头开心,第1次开心后留五六个主枝,第2次开心后留三四个主枝,第3次开心后留二三个主枝,形成大冠开心形。保留2个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5~1.8m,上位主枝离地面1.8~2.1m;保留3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0~1.2m,中位主枝离地面1.5~1.8m,上位主枝离地面 2.1~2.4m。主枝基角为 60~70°,腰角为 80~90°,梢角为 40~50°。主枝上着生一二个侧枝,第1侧枝距主干1.5~2.5m,第2侧枝距第1侧枝0.3~0.5m,侧枝长1~2m。大、中、小结果枝组主要着生在侧枝上,也可根据空间在主枝上插空分布。树体成形后,树冠光照充足,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果实着色。主枝和侧枝上着生的结果枝组为单轴延伸的长放枝组,结果枝组呈珠帘状,在主、侧枝两侧下垂。下位主枝上的珠帘状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40~60cm,中位和上位主枝上的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20~30cm,层间保持20~30cm间距。枝干比1∶2。永久性主枝数量少,为二三个。

2 肥水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

2.1 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分胁迫和养分胁迫是制约苹果产量、质量提高的两大主要因素。京津冀干旱山区水资源不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缺水又缺肥。干旱地区生产中果树施肥表现为氮多,磷、钾少,施肥以化肥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影响了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极不平衡,施肥过量和树体缺肥并存。干旱严重影响了树体对养分的吸收,肥料利用率低。果农的科学施肥意识不强,仍然处于经验施肥阶段。

2.2 肥水高效利用技术

2.2.1 肥水膜一体化技术

干旱地区果园春季施肥后应同时补充水分,然后将施肥、浇水部位用地膜覆盖,形成肥、水、湿、热等因素的同步,改善果树根际环境,有利于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利用,解决缺水条件下肥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也可以在秋季施基肥后立即把施肥区用地膜覆盖,能够将秋季较好的墒情保持到来年的春季。

2.2.2 旱地果园施肥技术

旱地果园采用秋季施基肥、果实膨大期追肥的两次施肥方法。以秋季早施基肥为主,施入总养分的60%~70%,可把1/3的氮、全部的磷、1/2或全部的钾在秋季施基肥时和有机肥一起混施,留2/3的氮或1/2的钾在果实膨大期追施。降雨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果园,采取秋季基肥、春季和果实膨大期追肥的3次施肥方法,秋季施入总养分的50%,可留1/2的磷肥、1/2的钾肥和2/3的氮肥于次年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分两次追施。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果园产量加以调整。盛果期树,一般666.7 m2施优质农家肥2 000~3 000 kg,施化肥折合氮 20~30kg、磷 15~20kg、钾 20~25kg。 N∶P2O5∶K2O(包括化肥和有机肥)应达到 1∶0.75∶1。

2.2.3 旱地果园生草覆盖技术

草种选择 旱地苹果园草种,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浅的白三叶、红三叶等。这些草种,既有利于降低草与果树对水肥的竞争,又最大限度地增加牧草地被的收获指数,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

种植条带 根据旱地苹果园生产特点,生草条带为1.2~2.0 m,生草带的宽度应根据树冠的大小在0.6~2.0 m范围变动。

播种时期 在干旱苹果产区,生草的最佳时期应在8月10日—9月10日,气温相对较低,又有一定的降水保证,非常适合牧草苗期生长。

超量播种 果园生草播种试验发现,为避免播后苗稀,可超量播种,既可减少杂草侵害,又能加速生草地被稳定群落的形成。

重视刈割 为防止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养分,除选择浅根性的牧草外,通常采用适时刈割覆盖来缓解或消除其矛盾。

3 病虫害绿色综合控制技术

以生产高品质绿色果品为目标,对主要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定期做好果园病害预防。生长期做好诱虫带诱杀、性外迷向剂防治、自动物理灭蛾灯捕杀。药剂选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现以早期落叶病、腐烂病为例,做好综合防治。

3.1 早期落叶病

(1)清扫落叶,减少初侵染源。冬末或次年早春,彻底清扫果园落叶,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2)5月下旬前剪除主干基部的萌蘖和低于50cm的生长枝,杜绝或减轻初侵染。(3)推广间伐及改形修剪技术,保证树冠透光率在25%以上,降低树冠内湿度。(4)适时做好生物、物理预防。发病初期,连续喷施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二三次,间隔7~10d。(5)雨季施用耐雨水冲刷的保护性杀菌剂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8.75%杜邦易宝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二三次。

3.2 腐烂病

防治腐烂病应以加强营养、增施有机肥为主,增强树势;保护新、旧伤口,发病后及时刮除。具体措施:(1)全元施肥,增施有机肥,成年果园施基肥时,株施三元复合肥1.5~3.0kg、腐熟猪牛粪15~30kg。(2)伤口喷涂药剂保护。剪、锯口是苹果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场所,早春对因修剪等造成的伤口以及上年的所有未愈合的剪锯口、虫伤、冻裂伤,及时用25%丙环唑乳油600倍,或1.5%噻霉酮膏剂、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涂抹保护。(3)主干涂药。主干是腐烂病发生的主要部位之一,也是产生落皮层滋生表面溃疡的场所。在早春刮治后,于3、6、9月分3次应用60%有机腐殖酸钾30倍液涂抹主干和主枝基部,既能铲除腐烂病菌、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为树体提供养分,增强抗病能力。(4)病斑刮治。在早春和秋季发现腐烂病斑要在10d内刮治完成。病斑采用重刮皮,刮成椭圆形、立茬,从病斑病健交界处纵向刮3cm,横向刮2 cm,再涂以1.5%噻霉酮膏剂或陕西产“拂蓝克”人工树皮膏剂,杀灭木质部潜伏的病菌和防止病斑二次感染。(5)桥接。对主干上超过横径一半的病疤,要求采用单枝或多枝桥接,以利输导养分,恢复树势。

猜你喜欢
间伐侧枝结果枝
现代苹果园春季幼龄树及改接树管理技术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开心形苹果树修剪技术
栀子花怎样修剪?
中梨一号二主枝水平棚架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