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边强滇睦邻

2016-12-17 10:22
时代名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宏保山南亚

普洱 沿边开放走向世界

在中老边境,中老缅三国交界的云南普洱江城县,人们喜爱在老挝咖啡铺消磨时光,边民互市生产生活交流频繁。向北500多公里的云南省会昆明,产自普洱的咖啡,正与来自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上百种咖啡,在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同台竞争。以往,以“边民互市”为主的云南对外开放“小船”,正借着南博会的东风,逐渐升级为“远洋巨轮”,并在“一带一路”中扬帆启航。

昨天的普洱可以用“老、少、边、山、贫”五个字来表述。如今, “一市连三国” “一江通五邻”、486公里的国境线和两个国家级口岸、5条主要水陆干线、18条通道通往周边国家的优越区位,将使普洱变成桥头堡建设中的黄金前沿。而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适宜人居的自然气候条件则将变成发展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普洱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抢抓国家、省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一通则百通,交通、电信、口岸等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普洱对外开放的因素。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驱动下,普洱发扬茶马古道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建设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工程。目前,普洱有勐康、思茅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孟连1个国家二类口岸,有经省政府批准的17条通道与缅、老、越三国北部地区相通;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200多公里,2011年磨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线贯通昆曼大通道;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951公里,拥有规模以上港口及码头3个,渡口52道;玉磨铁路于2015年8月31日开工建设,宁洱至临沧铁路已完成预可研编制;2014年澜沧机场开工建设,2015年普洱思茅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启动。

普洱紧紧围绕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友城关系,与老挝丰沙里省、泰国彭世洛市、法国利布尔讷市建立了友好城市,与老挝丰沙里省、越南奠边省轮流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认真承办第一、二、三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积极组织普洱市企业参加昆交会和越南、老挝、缅甸、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会展;建立边合区保税仓库,探索开展保税试点工作;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推进孟连(勐阿)边合区建设。

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普洱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建设生物工业、林产工业、边境贸易加工三大工业园区,建立了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和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深入探索“在地、在场、在版、在线、在网”全方位市场营销模式。金州、天士力、康恩贝、中坤、东软、汇源、金源、星巴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普洱投资兴业。

精心组织地方特色展洽活动,发展假日展会经济。2015年,先后在普洱市举办的首届2015年普洱GMS六国商品展现场销售收入622.5万元;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茶产品交易博览会和普洱特色产品交易会现场销售收入864万元,订单销售7808万元;积极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昆明进出口交易会,现场销售收入31.3万元,订单销售2399万元,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8亿元;充分利用昆交会、南博会、东博会、珠洽会、夏洽会、西洽会等影响力较大的展洽活动平台,开展招商推介和合作交流,五年来,在昆交会、南博会上共签订项目投资协议55项,协议总金额约为1313.84亿元。

普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边地文化、优越的资源环境吸引着世界的瞩目,普洱正以矫健的步伐一步步走向世界。

保山 复兴南方丝绸之路

从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老照片和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云南边境集市上古丝路农耕文明最后的余晖。当时保山等地的市场已经有了明显的功能区划,进出口商品贸易、原始加工贸易和金融、物流、服务产业链构成了西南边陲开放型经济的雏形。

保山是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我国进入南亚次大陆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历史上曾有过对外开放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商贸就比较发达,对外开放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复兴南方丝绸之路,保山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此,一场以“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保山蓬勃展开。如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跨越发展?

通过一年来的大讨论,保山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 ,保山市GDP增幅达11.5%,一二三产业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

构建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保山最大的优势就是南亚这个大市场。从区位上看保山地处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的交汇点,是距南亚尤其是印度最近的区域之一。

围绕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把保山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这是保山的历史渊源和区位优势使然。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主要就是辐射南亚,吸引南亚国家客商到保山进行商品采购。

2014年底,定位为“立足保山、面向滇西、走向南亚”的保山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经过一

年营运已进入培育期,目前已有印度企业入驻,成为商贸带动发展的样板。围绕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的打造,保山正全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提升工作,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建设、园区建设、商贸物流建设等融入城市整体发展。

围绕定位打造五大基地如何瞄准南亚市场,拓展对外开放和合作的空间?产业谋篇布局成为保山市的核心课题。

保山正全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国际区域性小商品加工基地、数据储存灾害备份基地、新材料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五大基地保山形成了五大工业园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行产业聚集招商和项目招商,吸引企业落户保山,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保山正在建设的国际大数据服务产业园,为保山产业格局注入了现代高科技的气息,成为保山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资的亮点。

全方位推动 “走出去”“围绕对外开放,保山一直在全方位推进,主动谋划走出去。”李正阳介绍,利用与缅甸接壤的优势,保山市着力规划实施联通境外的大通道建设。目前,保山腾冲到缅甸密支那二级公路已建成开通,密支那至班哨公路正合力推进,明年年底可建成通车,猴桥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与印度通航事宜也在积极沟通中。

在此基础上,保山加强了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往来,通过交流增进友谊和互信。通过政府间大量友好的交流活动,促成了两国企业的合作,目前缅甸有4个企业已经与保山的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和保山市自身条件的优势,保山已成为中国边疆前沿的门户枢纽、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的和谐边疆。

德宏 拓宽对外交流渠道

对作为桥头堡前沿建设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来说,对外开放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边疆各族人民翘首以盼的福音。

以民族节庆活动为助力,促进对外交流是德宏在对外开放中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德宏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 “中国德宏国际泼水狂欢节” “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等节庆活动,邀请缅甸、越南、泰国、印度等国家政府、民间组织、媒体记者、文化人士参加活动,让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活动为节庆增色,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感受德宏魅力,更为对外文化交流与商务洽谈,搭建了融合的平台,增进与周边各国人民的友谊,进而推动德宏在文化、旅游、边贸及社会等全方位的繁荣与进步。

除此之外,利用文化体育活动的灵活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对外交流中的平台作用也成为德宏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亮点。尤其是近几年来,德宏先后举办“云南·东盟国际足球公开赛”、自行车暨户外越野挑战赛、中缅篮球友谊赛、高尔夫球赛、藤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不仅吸引了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体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更为德宏对外交流搭建起了极佳的文化交流平台。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德宏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努力把德宏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交流的平台、合作的窗口,从去年开始,德宏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了对外交流的新平台——举办国际性论坛。

2015年8月,首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在德宏州芒市举行,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8国专家学者就“跨喜马拉雅发展合作与 ‘一带一路 倡议”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德宏第一次举办国际性论坛,也是德宏在对外交流方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探索,并得到了与会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一致赞扬和高度好评。

同年12月,由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主办的首届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在芒市成功举行。一年内连续两次成功举办国际性论坛不仅为德宏赢得了国际、国内的良好声誉,也为德宏对外交流探索了新方向。正如参会的孟加拉国代表辅秘巴苏德·甘古里所说,“随着孟中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深,举办这样的论坛能更好地使我们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在外化对外交流活动中不断创新出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形态。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促进着德宏与周边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快德宏民族、特色、边境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使德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

如德宏举办的以“我的中国梦”文化体育进万家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将舞台搬到了缅甸木姐,将文化“大篷车”开出了国门,为当地群众演出传统傣剧,3天的演出吸引了2万多缅甸群众前来观看;中缅边交会期间,举办的中缅边境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友好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双方在文化、文学艺术方面的交流,更促进了中缅边境青少年的相互往来、相互进步,夯实了中缅友好基础,推动两国传统友谊薪火相传。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中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正在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手棋和排头兵,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使其在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发展部署,事关根本、事关全局、 事关长远,为云南未来的发展勾画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猜你喜欢
德宏保山南亚
今夕何夕
张保山:漫画伴随一生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漫画10幅
漫画12幅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