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2016-12-17 16:13宋敏李淑华
出版广角 2016年20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理想国著作

宋敏+李淑华

【摘要】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包括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等),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世人展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其中,对话(或语录)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著作就是“语录体”著作。文章以《论语》和《理想国》为例,阐述“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关键词】“语录体”著作;《论语》;《理想国》;当代启示

【作者单位】宋敏,河北金融学院;李淑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个完整的历史研究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研究与表述。前者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思想认识等;后者包括编写史著,展示研究成果等。两个环节相互依存,研究是表述的前提,表述是研究的结果与体现。若无研究,无法编写史著或写不出好的史著;若无表述,研究成果无以体现或体现得不完整 [1]。可见,教育家的研究成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很重要的。

当今教育界学术文章多以议论文为主,以专著为“大一统”。然而,教育思想的表达是否仅限于写成论文或者论著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类文明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的,比如“语录体”著作、教育小说、教育专著、教育随笔、教育日志、信札、传统家训等。其中,“语录体”著作因其语言朴实生动、简明易懂受到人们广泛认可,中外教育史上也留下了很多“语录体”著作。

一、“语录体”著作的特点

1. 语言朴实生动、简明易懂

要分析“语录体”著作的特点,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对话。在“我—你”关系中,“你”告谓“我”,“我”对“你”的告谓做出应答,这就是对话 [2]。对话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对话人生的基本运动是转向他人”[2]。其特点是语言简约质朴、生动形象、平实易懂;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语句有肯定句也有反问句;在谈话中有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还有多人谈论式;语气有同辈之间的平等对话,也有师生或上下级之间的讯问。总之,“思想不是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2]。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早期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明易懂的对话(或语录)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越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学者,其表述学问的语言往往越平实,因为他们已经将知识融会贯通。这些学者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能轻易地把高深的思想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将这些语言记录下来,并以平实、生动的对话方式撰写的作品,就是“语录体”著作,很多“语录体”著作是教育史上的瑰宝。

2. 教育哲理蕴藏在朴实的对话中

阅读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会发现在平实的对话或是激烈的辩论中,很多教育问题被讨论,很多教育规律被探寻,很多教育真谛被揭示,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被阐发。“语录体”著作留给后人的是先哲的智慧,这些智慧帮助我们完善今天的教育体系。相比现在很多晦涩难懂的教育论著,这些“语录体”著作更易于理解。教育话题涉及千家万户,大众离不开教育,教育也离不开大众,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谈教育。于是,大学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教育科研课题,每年有大量的教育著作出版,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教育论著有多少呢?又有多少教育论著可以与《论语》相媲美呢?

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教育著作中,“语录体”著作不少,它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金忠明教授在《衡山夜话》序言中所说:“谈话类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是经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著作为例,一是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3]除了这两部著作,孔子的后继者孟轲和其弟子万章等编著的《孟子》也是“语录体”著作,记录孟子游说各国诸侯以及他与当时的学者争论学术问题的事迹,这部著作展现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百家争鸣的盛况,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教育意义。此外,较有名的“语录体”著作还有《中说》(即《文中子》),这是隋代杰出教育家王通和他弟子的问答记录,由王通的弟子编纂。其沿用《论语》的表达方式,以对话表达了王通的思想。这些著作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会一直影响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

二、“语录体”著作的代表作——《论语》和《理想国》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论语》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由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资料[4]。《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以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从《论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领略孔子“扣两端”的谈话艺术。《论语》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全书共有二十篇,以孔子的言行为主,夹杂了其弟子的言行,是无系统的语录体和纪事体作品。全书共搜集内容509条,其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有371条(包含关于孔子教育言行的内容333条)[5]。《论语》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思想典籍,它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他们在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值得一提的是,《论语》具有鲜明的“语录体”特色,孔子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通过师生对话、弟子之间的对话来展现的。

《论语》通篇以对话方式展开,借助通俗易懂的对话,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大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及其教育思想。比如《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及学习。孔子是教育家,以学治学,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学习着并快乐着,始终开心地学习。又如在《述而篇第七》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称好学入了迷,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此外,孔子认为做老师,就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同时,教师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态度,不断进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的字字句句显示,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是一位以德服人的伟大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育者的光辉典范。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这部闪烁着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作品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也是中国杰出的“语录体”典籍。在世界权威机构评定的影响世界历史100 部名著的排行榜中,《论语》排在第11 位。因此,民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学做人”的说法[6]。

2. 西方国家“语录体”著作的杰出代表——《理想国》

《理想国》是西方国家“语录体”著作的杰出代表,它的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理想国》成书于柏拉图壮年时期,约30万字,原书不分章节,到中世纪初被分为10卷。柏拉图在书中以其师苏格拉底和格劳孔(Glaucus)、阿得曼托斯(Adeimantus)等人的对话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节育、宗教、道德、文艺、教育等各种问题[7]。柏拉图在书中以已故的老师为代言人,让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一起参与谈话,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8]。在这些人充满智慧的谈话中,柏拉图构想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统治者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想于一身的哲学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对话方式阐述了他重视教育的主张。他认为:“良好的教育和培养造就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有利于别的目的,也有利于人种的进步,像其他动物一样。”[9]他指出榜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你没有注意到从小到老一生在连续模仿,最后模仿成为习惯,习惯成为第二天性,一举一动、言谈思想都受到其影响吗?”[9]他提倡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身心和谐发展,强调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渗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的缺点也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9]他指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品格完美,认为教育应该由国家管理,由国家规定统一学制,由国家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控制,进而从根本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教育成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有力支撑。

这部“语录体”著作很好地表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书中辩论式的对话,恰如其分地把柏拉图关于教育的理念阐述出来。比如“思想的首次尝试和检验除了与它外在相似的形式,还有另一种形式。如果任何人都很熟悉这一点,柏拉图亦然”[2]。这也是这部“语录体”著作历经时间磨砺仍然熠熠生辉的原因所在。

三、“语录体”著作对当代的启示

1. 以浅显易懂的对话彰显著者的思想

以浅显易懂的对话清楚地表达著者的思想,这是著者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渴望“对话”,因此,“语录体”著作也多了起来。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和同事在《衡山夜话》后,推出了它的姊妹篇《东海夜话》。在《东海夜话》的序言中,金教授指出:“‘对话正渐渐成为我们时代的生活常态,学术论文的商榷、电视台的时事论坛、居民小区的管理协议、人大立法的市民听政……乃至多种样式的学术‘茶馆和艺术‘三人转在各类媒体上喧腾起伏,映衬了当代社会民主意识空前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逐步显现——毋庸讳言,其间也夹杂着若干浮躁、轻率和莽撞。古代哲人孔子的‘扣两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当代智士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理论模式,弗莱雷的平等对话教育模式,交相辉映,且日渐渗入学校和社会的底层。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到‘逻辑与对话的整合,凸显对话精神、对话途径下真理的相对性、个人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3]

2.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否则,人们对教育历史的认识就永远处于思想形态[1]。教育思想通过文字作品来表达,但不一定是晦涩深奥的教育专著,也可以是简单易懂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和《理想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和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从事学术研究和策划的黄万盛先生曾经就“西方当代思想家对启蒙理念的理论反省和批判”与“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构建现代性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展开对话,该对话内容发表于2005年《世界哲学》第4期的《启蒙的反思——杜维明、黄万盛对话录》,引起了广泛讨论。正如威廉·亨伯特在其论著《论双数》(1827年)中所说的:“在思想的一种能力和另一种能力之间,除了言语之外别无其他的中介。”费尔巴哈将亨伯特的观点简化为一句格言:“真正的辩证法不是孤独的思想者与他自己的对白,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对话。”[2]因此,我们面对当今出版界教育论著“大一统”的现状,不妨呼吁出版社潜力运作,多出版如《论语》《理想国》这样的“语录体”著作。

参考文献

[1]杜成宪,邓明言. 教育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德]马丁·布伯. 人与人[M]. 张健,韦海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3]金忠明等. 衡山夜话[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孙垂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毛礼锐,沈灌群. 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6]寒羽. 品读《论语》[J]. 同学少年. 2006(1).

[7]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第11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8]潘一禾. 从《理想国》看柏拉图的理想教育观[J]. 浙江学刊,1996(6).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M]. 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理想国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直销理想国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