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科技活动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

2016-12-18 15:30
办公自动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外科技大学生

黄 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 221116)



课外科技活动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

黄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徐州221116)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联系,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阐述了课外科技活动的效用,分析了目前科技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等院校普遍重视并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初步呈现出勃勃生机,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涉及因素比较多,虽然不少高校都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但整体上看来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规范性,导致学生参与面较窄、活动层次不高,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合力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理念、制度、操作等多个层面整合学校资源,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和运作机制,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1]。课题基于大学的课外科技活动为视角,主要从教学、各种技能大赛、挑战杯、发明杯等多种教育途径探讨如何开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1、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在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作为主体,他们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他们已经从原先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了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因此,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形载体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重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进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综合素质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目前,各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机器人挑战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2]。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小组,从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具有社会意义的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与企业、社会的互动与沟通。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探索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敢于去实践与挑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形的载体。

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它们阻碍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性的进一步发挥。

1、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大学生作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参与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虽然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以及各类创新创意大赛,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然而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主动参与的意识却不够,在行动上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随波逐流”,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3]。这种知行间的较大反差,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学生缺乏时间保证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投入,然而目前大学的教学改革仍然滞后,大学生课时较多,尤其是理工科类,学习任务重,加之对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第一课堂的学习上。

3、组织机构不健全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当前这项活动主要由团组织或者学生工作者来组织,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系统的管理,教学、科研及各级组织的协调组织工作机制也不够完善,在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方面都有待完善和提高,这些都导致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

4、缺少指导教师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全国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在一些普通院校和单科性大学发展仍然很慢,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学生对科技创新缺乏基本功,找不到切入点,需要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而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辅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5、缺乏物质支持

由于大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应给予经费支持。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科技创新活动难免走弯路,造成财物的浪费,各方投入的积极性不大[4]。所以大学生很难在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有所作为。

四、促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深刻分析,使得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更好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要充分发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就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让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新创业论坛、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准确定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活动内容,分层次进行。由于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针对所学专业和兴趣开展一些论坛或讲座类的课外科技活动;高年级的以及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小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5]。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或者学校的一些品牌活动,如南通大学每年通过举办的科技节,将科技知识传播于校园,营造出科技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依然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为接受者,课堂氛围较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学生的必修课程任务较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开展教学,适当设置课堂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例如,将实践报告、科技论文等与课本知识考核相结合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让考试成为学习的过程。另外,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消除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会影响学习的顾虑。例如,南通大学近年来不断完善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陆续开设“创造学———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教育”、“发明创造学”、KAB、SYB等十余门课程,形成必修课、公选课、网络课堂、卫星课相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并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学分制,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师指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一个较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引导人、技术支持者,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加强教师指导,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利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稳固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广泛实施导师制,培养和选拔一批能力强、有责任心、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导师,对一些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指导,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让他们及早熟悉科技创新环境及过程,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如根据院系学生人数,核定工作量,设立岗位,聘任负责该工作的专职教师,对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和评比,并纳入专业教师考核,以规范和引导专业教师更多关注和指导学生,而不仅仅是依靠专业教师自愿来维持工作。

4、完善机制,加大支持力度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涉及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首先,各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各学院领导、团委、科技处、学生处、教务处的人员组成,来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其次,许多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到一半因为资金的短缺而难以进行下去,学校除了加大对专项经费的投入,还应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作为长效运行的活动机制,利用社会资源为活动筹措资金。另外,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一些基本的设备和场地必不可少,学校一方面要健全学生使用相关设备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学校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使用效率。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朝气,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体,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使其拥有更强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彬.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6:6-7

[2]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22-24

[3]宋之帅.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10:33-34.

[4]苏政权,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8:12-13.

[5]王世山,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11.

Study on the Abili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Pei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Jiangs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notation and connec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ability,from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on the utili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i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 present,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513-7276

作者简介

黄培(1981年~),性别男,江苏徐州人,2005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大学机械电子专业,获硕士学位,讲师,现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外科技大学生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