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的数学名师梁高年

2016-12-19 07:36熊式光
西江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粤北梧州市石桥

熊式光

梧州的数学名师梁高年

熊式光

梁高年

过去的苍梧县东安乡(含现在的沙头、石桥、梨埠、木双等镇)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上姚下莫中间梁”。这里的“上”,指沙头街;“下”,指石桥镇塘蓬村;“中间”,指石桥街。这句话的意思是:沙头街的姚姓、塘蓬村的莫姓、石桥街的梁姓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誉满乡邻。

梁高年(1917年~1973年),又名梁贻春,苍梧县东安乡石桥街人,属于“中间梁”一族,耕读传家,家境殷实。梁高年自小天资聪颖,思维敏捷,过目不忘。他有一个同族兄弟叫梁佐辰,与他年纪相仿,而且两人从小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下象棋。梁高年十二三岁便棋艺超群,在当时的石桥街可谓妇孺皆知。梁氏兄弟二人只要凑在一起便下棋,后来竟然发展成为不要棋盘,一边走路一边“炮二平五”“马二进三”地走起象棋来(当地乡下称之为“捉棋影”),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1933年,梁高年初中毕业于广西省立二中(设在梧州市),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高中三年曾荣获粤桂两省会考语数英总分第一名。1936年,梁高年直升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山大学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被迫迁校:一迁云南澄江,二迁粤北坪石,三迁广东仁化、梅县、连县等,离开广州整整七年。梁高年是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毕业于粤北坪石的中山大学,并留校任理学院助教。

1944年秋,日军为打通粤汉线,向粤北进攻,粤北坪石告急。1945年1月,日军包围坪石之时,学校仓促通告紧急疏迁,中大师生不得不分流成三部分:往东走仁化、梅县等地;往西走连县。梁高年就是在这次西迁途中离开中大,先后应聘到接近家乡的罗定中学(位于现广东云浮市罗定市)、新夏中学(位于现梧州市万秀区)任教,1946年到省立梧州高中任教。

建国后,梁高年曾参与创办私立东安中学,任教导主任,不久该校停办。1952年春,他重回梧州高中。1956年,他调到梧州教师进修学院任讲师,1957年秋又回梧州高中。1958年,梧州大学成立,他又调梧州大学任讲师(后转梧州工业专科学校)。1961年秋,他四回梧州高中任数学教研组长。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爱岗敬业。所以,不论他在哪里任教,都深受师生爱戴和欢迎。他是梧州久负盛名的数学教师,是当时桂东南唯一的二级教师。

作为数学教师,梁高年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在演算、推理、作图、板书等过程做到准确、严密、规范。同时他也十分注意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他讲课语言通俗易懂,声调抑扬顿挫,甚至说话的快慢都很讲究,力求把抽象的公式、枯燥的概念讲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此外,他还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当加深拓宽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梁高年的中山装口袋里经常装有粉笔,学生在校园里不论何时何地向他提问,他都能就地画图并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对后进生,他更是因人施教,常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还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迎头赶上。

梁高年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梧州高中,他曾开设《天体运行与数学》《杨辉三角》《中国剩余定理》《函数连续性和极限》《微积分初步》等专题讲座。此外,他还面向师生定期出版《数学墙报》,每期都有“问题征解”。如果有学生解出征题,即奖励印有祖冲之画像的精美书签一枚。

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向全国性的专业刊物《数学通报》投稿,解答该刊的“问题征解”,答案几乎全对。所以,在《数学通报》每期公布的全国解答正确者名单中,梧州高中数学教研组总是名列前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学生们不仅深受鼓舞,也为有这样高素质的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更增加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经他教育成才的学生,在梧州任数学教师的很多;经他耐心教育的后进生,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因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题能力强,教育方法得当,梁高年深受梧州全市数学界同行的钦佩。

梁高年在数理逻辑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1964年广西数学学会在桂林荔浦举行数理逻辑研讨会,在与会宣读论文的学者中,他是唯一的中学教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曾到北京谒见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并得到华教授的具体指导。

由于梁高年有过在国立中山大学四年多的从教经历,所以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曾多次慕名商调,梧州市教育当局为了在梧州保留这位数学教育权威而婉拒。他本人也曾多次对子女们说过:出于感恩的缘故,自己是不会轻易离开梧州的。

梁高年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梧州市市委委员和自治区区委委员,梧州市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

梁高年育有四子一女,有三人接班做了数学教师:长子梦麒,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中学高级教师;次子梦麟,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大),梧州学院副教授;三子梦熊,毕业于广西电大,梧州建筑技工学校讲师;如今,他们均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在“文化大革命”中,梁高年受尽折磨,因而致病早逝,终年57岁。但是,梧州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好教师。1979年4月28日,在梧州高中大操场举行了梁高年先生的追悼会,全校师生参加。追悼会由当时的梧高支书李裕典主持,当时的梧高校长潘荣邦致悼词。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市革委(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梧州市政协都送来花圈并派员参加。

先生已渐行渐远,但他的高山景行却永远是梧州教育界同行们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粤北梧州市石桥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论碳审计主体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墨韵书香
石桥的传说
张家畈新村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论粤北红军标语的特点与意义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