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民政文化

2016-12-19 08:01胡跃忠
中国民政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民政苏州载体

胡跃忠

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民政文化

胡跃忠

文化,是个深厚、宽泛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有两个热词:一个是“不忘初心”,一个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党十八大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强调它是“最根本的自信”“说到底的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笔者认为,民政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最基本的是要做大、做美、做强民政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首要的是读懂、认同民政文化内在特质。习总书记在阐述“坚定文化自信”时,科学提炼了中国文化“三大支柱”: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支柱”是个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整体,贯穿民政文化的方方面面:

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在传统民政工作领域,重点涵盖救灾、救助、为老、助残、扶孤等慈善事业,以及区划地名、婚姻收养、殡葬等专项民政事务管理,以慈善文化、地名文化、殡葬文化、养老文化为代表。比如,为了保护苏州的吴文化,苏州市民政局以购买服务形式,委托苏州地方志学会组织专家历时3年完成地名保护名录。全市采集了25438条地名信息,其中,消亡的自然村落、居民区就有1400多条。又如,结婚自由、离婚自由,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天长地久、百年好合”也是中国传统观念。2015年,苏州尝试建立“和谐婚姻劝导机制”,市综治、民政、法院、司法、妇联尝试开展“婚姻纠纷调节、离婚缓冲劝导”。2015年,共对2924对拟离婚家庭实施了劝导,劝和1239对。

革命文化。集中在当代民政工作领域,重点涵盖建国后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双拥、优抚、安置及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以拥军文化、社区文化、邻里文化、和谐文化为代表。苏州是江苏省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最多的地级市(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文化拥军是其重要法宝。各市县都有文化特色拥军项目,如常熟市主打“沙家浜”拥军牌:自1998年抗洪以来,该市每年组团远赴河南第二十集团军,跨区慰问“沙家浜连”。目前,海军以苏州地名命名的军舰达到6艘,全国第一。

先进文化。实质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民政工作新兴领域,重点涵盖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社工人才以及民政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以公益文化、社工文化、机构文化和民政法制文化为代表。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前身为普济堂,解放后更名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2010年恰逢300周年,由于注重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创新,我们从市档案馆挖掘整理了始建于宋代“义庄”的珍贵资料,报经民政部确认为中国最早的福利机构。福利院建设凝聚几代人心血,包括一批海外慈善家、国外收养孤残儿童的爱心人士等,庆祝活动专门邀请海外人士代表参加,体现的是历史传承,展示的是文化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做大做美现代民政文化品牌。但较长一个时期,民政文化建设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有的是讲而不做,或做而不讲、做而不大,与走到“聚光灯”下的民政工作不相适应。缺乏体系设计、缺乏制度安排、缺乏融入主流、缺乏品牌打造、缺乏人才保障“5个缺乏”,是当前民政文化建设的短板和硬伤。笔者认为,做大做美民政文化品牌,宏观层面要推进“三转、四融”:

“三转”

转变观念。坚持以“文化自信”的观念、立场和态度,持之以恒、大张旗鼓地讲述民政好故事、传播民政好声音,让民政文化融入主流文化、走进大众传媒,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民政、感知民政、支持民政,为“中国梦”民政篇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转变方式。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通过自建与联建相结合的途径,依托和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达到扩大宣传阵地、拓展宣传平台、创新宣传载体、提升宣传效益的目的。特别要关注新媒体、自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趋利避害,用好“双刃剑”。近年来,苏州民政注重与各类媒体合作,建立开放度高、主动性强、社会参与广的宣传平台载体。相继建立和运行苏州民政微、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2013年,苏州慈善就开通了网上捐赠,今年又与拥有200万客户端的“无线苏州”APP合作,为盐城特大冰雹灾害捐款和助学,紧急开通了两条绿色通道。

转变服务。民政文化是为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改进民政文化宣传服务,要做到“三去”:去官腔,让老百姓喜欢听;去高调,让老百姓听得懂;去大话,让老百姓得实惠,真正让民政好声音、好故事“接地气”。去年,苏州市老龄办运用云媒体技术,开通“老年电视”频道,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了解惠老政策、享受精神关爱。据统计,全市累计通过高清机顶盒点播“老年电视”频道超过百万人次。

“四融”

融入发展理念。民政文化建设贯穿融入、移植、渗透到指导现代民政建设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通过创新民政文化体制机制,协调民政文化力量资源、开放民政文化平台载体、共享民政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发挥民政文化凝心聚力、激发活力、创新发力的功能,以民政“大文化”驱动民政大发展。

融入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民政文化建什么、怎么建、指标有哪些、职责是什么等,需要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制度化安排,做到“五有”:部省有规划,市县有计划,年度有部署,年终有考评,经费有预算,切实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融入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既要有条件办事,更要有能力的人干事。特别是在招人聘人、选人用人、提拔使用等关键环节,重视新闻宣传人才的招录、储备、培养和锻炼。建立健全民政新闻发言人队伍,纳入到地方党政新闻发言人队伍,强化“一把手”新闻发言人主责制,实行统一培训、持证上岗,不断增强民政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正确处置舆情的能力。要特别重视发挥民政文化在构建具有民政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

融入平台载体。主要是加强民政文化自建平台载体、与媒体合作联建平台载体、与其他部门或企业、行业共建共享平台载体建设。民政部门要以亲民、开放、尊重、公开的理念,调整宣传策略、改进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应,主动接受社会、媒体和大众的监督与质询,促进民政宣传文化与主流宣传文化并轨,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作者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民政苏州载体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