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圆仓:曾经的储粮功臣

2016-12-19 07:13文/凌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联粮站原石

文/凌 华

砖圆仓:曾经的储粮功臣

文/凌 华

最近,笔者先后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原石港粮站、新联粮站等地看到保存完好的砖圆仓。听老一代粮食人说,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专门用来储放粮食的,曾被称为“战备仓”、“备荒仓”和“四五仓”。

所谓砖圆仓,是在没有钢材建造高标准仓库的条件下建造而成的。每个砖圆仓底部由砖砌成,顶部再用3~4圈钢筋加固。为了确保存储安全,在堆放粮食时,仓内四周都用装满粮食的麻袋围成第二堵墙,俗称“包打围”。砖圆仓一般可以存放200吨小麦。砖圆仓虽然已经有近30年没有使用,却是我国粮食史上的储粮功臣,目前原石港粮站还有3座砖圆仓。

“一般的砖圆仓顶部都是用水泥封闭,唯独这个是仓用小青瓦盖的,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温,也可以有效防漏。”原石港粮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建砖圆仓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比长方体体积大有关,可以堆放更多粮食,而且与拱桥的原理一样,圆墙的承受力也比较大。与现在大容量的现代化仓房相比,砖圆仓结构小巧,便于建造,战争时期还可以用来作碉堡,在上世纪70年代很是流行,也符合那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精神,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修建砖圆仓的热潮。

1972~1976年,正是全国大力发展土圆仓的鼎盛时期。据南通县粮食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初,该县学习黑龙江省水县土圆仓建设的经验,在4年中共建土圆仓134个,耗费38.53万元。由于土圆仓维修困难,造价又不低,并因自身的逐年腐蚀而影响储粮安全,因而逐渐被砖圆仓取代。1976~1977年,南通县兴建直径分别为8米、12米的砖圆仓共39个,耗资13.56万元。起初,砖圆仓顶为竹草结构,经不起风吹雨打,不利于储粮,后来把草顶改成砖顶,改善了储备条件,相对又上了一个档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那种土圆仓、砖圆仓逐渐又被先进的现代化高大平房仓取代,砖圆仓一般仅能作为附属仓,堆放工装器材或副产品(糠、饼、饲料)等,除此以外别无它用。曾经盛极一时的土圆仓、砖圆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悄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是其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特殊贡献功不可没,也一直成为一代老粮食人心中抹不去的特殊记忆。

据了解,当年南通县50多个粮站几乎都有土圆仓、砖圆仓。时至今日,土圆仓已寥寥无几,而原平潮粮站、原石港粮站、原新联粮站、原杨港粮站、原二甲粮站还保留有完整的砖圆仓。

在今天看来,尽管砖圆仓早已不符合现代化的科学储粮要求和能力,失去存在意义,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从土圆仓到砖圆仓,再到现代化的高大平房仓,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粮食仓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演变过程,我们当记住那段历史,在科学储粮的征程中越走越好,为实现新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食粮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粮食局)

猜你喜欢
新联粮站原石
斯里兰卡发现世界最大单体蓝宝石原石
英雄的传说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新联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新联小学作品集1
专家支招科学挑选原石
Superheroes Get Together 超级英雄大聚会
“ 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系列报道
——天下粮仓
丰顺供电局给新联村送来“光明”
想站起来的空袋子
我们的责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