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6-12-19 03:17曹晓洁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

曹晓洁

摘 要:为了更好的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好地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文中探讨了计算机竞赛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广度、深度及改革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竞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89-02

一、背景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

目前,我校组织参加的两项重要计算机竞赛,分别为市一级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市一级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自2009年起,每年一届,共举办了八届。该项赛事是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为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不断丰富学生课外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其前身为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自2008年起,每年一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本科专业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其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参加市一级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后简称为市赛),2012年开始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后简称为国赛)。在2016年市赛中,有8支队伍参赛,共有1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支队伍获得二等奖、3支队伍获得三等奖、1支队伍获得优胜奖。在2016年国赛中,有4支队伍参赛,1支队伍获得一等奖、2支队伍获得二等奖,1支队伍获得三等奖。上述成绩是学校参赛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

二、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熟练掌握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也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与市级计算机等级考教材一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教材的版本两三年更新一次,但是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一定的欠缺。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枯燥、脱离实际、毫无用处,而学习计算机的唯一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动力不足[2],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竞赛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出高要求

以国赛为例,参赛类别分为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微课(课件)类、数字媒体设计类、软件服务外包类、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等。学生若选择其中一种类别进行作品设计,这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与开发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前台的开发,还需要建立稳定安全的后台数据库;如参加媒体设计动画组,既要熟练运用某种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进行场景搭建、动作的设计,也要运用音乐软件进行配音、背景音乐制作等等,这些都对学生在软件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高要求。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学生后续参加大赛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计算机竞赛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

竞赛促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但对于文科院校来说,参加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我们也希望将竞赛的主旨,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融入到传统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我们会设计相应的任务。如在讲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以2-3人为一组,选取本节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微课的设计,时长为5分钟左右,最终选取优秀的微课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整个任务的完成,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的能动性和掌握度,又对整个微课设计的新颖性、内容组织的严谨性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计算机竞赛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是在创业的精神基础。计算机竞赛无论是在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对于学生都给予了锻炼的平台。

计算机竞赛主题的设定、参赛类别的设立对学生都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察[3]。在同一类作品中想要脱颖而出,在作品的立意上不仅要夺人眼球、更要具有价值性、推广性,而在作品的实现上,也对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出较高的要求。

我校有一支队伍“海关专业英语翻译APP”的项目,在201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立项,并且参加了2016年市赛,收获了二等奖。该项目将学生所学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APP,为学生在学习海关专业英语时、相关从事外贸及海关的人员在工作中随时可以通过该应用进行查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词汇量达到了5000,翻译的精准度也比同类APP高,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同时在今年国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参赛队伍也在参赛作品的基础进行了扩展,并成功申请了今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是竞赛与创新实践相互贯通、相互延伸的体现。

(二)计算机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

计算机竞赛中,允许参赛队伍由1-3名学生组成,这也培养了学生在进行组队时,就要对任务进行分工;在作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如何协作;遇到挫折时,如何相互鼓励;遇到难题时,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分析;在模拟决赛答辩时,如何分模块穿插演说;在进行作品设计文档撰写时,需要运用文字将作品的构思、设计等各种细节展露无遗。

计算机竞赛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2014年国赛的多媒体类作品主题为“生命”。我校的一组参赛作品“护生画集”就是很好的例证。学生在创作该作品前的三个月,首先进行了大量素材的收集、研读。最终以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一书命名。挑选了书中的几幅经典漫画,进行白话文的注解、彩色绘制、动漫画创作、三维动画展示、游戏漫画拼图制作,并运用“护生画集”的画风进行漫画的再创作,作品不仅是在提倡尊重生命的主题,更是从通过计算机对前人留给我的人文遗产做了很好的传承,从新媒体的角度延续了画集的“生命”。作品的实现中运用到了SAI、PS、Flash、3DMAX、C4D、Audition、会声会影、iebook等多款软件。整个作品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最终获得国赛一等奖。

四、结语

计算机竞赛,不仅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度、广度上给予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空间,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知识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更新。我们将不断探索科学的竞赛指导体系,并将竞赛的理念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市华夏西路5677号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

基金项目资助:文科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No.2014-B023);上海海关学院实验教学项目(No.2016SY03)

参考文献:

[1]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学数学,2009,25(5):8-10.

[2]宋秀芹,宁玉富,曹金凤.全国文科计算大赛对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启示.计算机教育,2010(8):84-86.

[3]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7-10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