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降钙素原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2016-12-20 05:34陈展林侯冬子刘桂荣
广州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梗降钙素心肌梗死

陈展林 侯冬子 刘桂荣 罗 毅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粤东医院 (梅州 514000)



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降钙素原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陈展林 侯冬子 刘桂荣 罗 毅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粤东医院 (梅州 51400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降钙素原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心肌梗死患者及89名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ys-C、UA和PC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血清Cys-C和PCT升高的水平与心肌梗死程度有关。结论 血清Cys-C、UA和PCT水平均可以作为AMI的临床指标,并且血清Cys-C和PCT在一定程度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胱抑素C;尿酸;降钙素原;心肌梗死;诊断

急性心梗(AMI)是一类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的血流障碍导致部分心肌发生缺血缺氧而坏死所引起的疾病。据统计,中国的AMI患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1]。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死亡。AMI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内科保守治疗。尽管PCI能有效降低AMI的死亡率,AMI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死亡。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AMI患者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AMI十分必要。已有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均是引起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2-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尿酸(UA)及降钙素原(PCT)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4-6]。但由于在发生AMI炎症相关领域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Cys-C、UA及PCT对诊断AMI的临床价值仍有待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AMI患者134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医院正常体检的健康人89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AMI患者根据WHO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AMI。实验组共134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58例,年龄(65.24±13.54)a;对照组共89例,其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63.72±11.89)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实验组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①临床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②临床确诊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基础疾病;②可能引起肾功能改变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③1月内发生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或脑栓塞等)的患者;④合并其他严重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1.3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样品进行检测。Cys-C检测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IMT);血清UA检测试剂盒由罗氏Roche 酶法测定;血清PCT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其他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各组血清Cys-C、UA和PCT水平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ys-C、UA和PC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各组血清Cys-C、UA和PCT水平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实验组健康对照组tPCys⁃C/(μmol·L⁃1)182±037076±02324134<001UA/(μmol·L⁃1)39824±858728390±7413569<001PCT/(ng·mL⁃1)0093±00340025±001325462<001

2.3 心肌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Cys-C、UA和PCT水平的关系 实验组患者共有75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单支病变为48例,双支病变为17例,三支病变为10例。心肌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Cys-C、UA和PCT水平的关系见表3。

表3 心肌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Cys-C、UA和PCT水平的关系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梗因其死亡率高而在临床上备受重视,尽早地确诊及进行相关治疗是改善心梗患者预后的关键[7]。目前,诊断急性心梗的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心肌血清标志物[8]。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血清Cys-C、UA和PCT的含量与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和预后有关,提示这些指标可能成为新的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志物[9-11]。

Cys-C是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主要在细胞外基质的讲解和重塑中起重要作用[12]。血清Cys-C水平是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一项指标,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有关[13]。有研究报道,血清Cys-C能有效评估AMI患者的预后水平[14],而血清Cys-C在诊断AMI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样本量偏少。本研究通过检测134例AMI患者和89名健康人的血清Cys-C水平发现,AMI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发生AMI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ys-C水平具有相关性。结果与之前报道的一致[15]。其中,发生三支病变的AMI患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程度大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这些结果表明血清Cys-C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MI的一项指标。血清Cys-C水平能够预测AMI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Cys-C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并参与其中的炎症反应,升高程度可能间接地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代谢的终产物,其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从而导致痛风等疾病的发生。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但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未明确[16]。血清UA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有关。国外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17]。在本研究中,AMI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但血清UA的升高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与马宇虹报道的相似,与许婧等的研究略有不同[8,18]。在本研究中,血清UA不能反映AMI的严重程度,其原因可能是样本含量不同或者是检测的时间窗不同所致。研究表明,血清UA在AMI患者中可能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过氧化从而导致氧自由基形成,并激活血小板和损伤血管内膜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9]。但血清UA影响心肌梗死的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PCT是人体内合成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其主要在全身细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和严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中升高。近两年,关于PCT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逐渐增多。邓建君[20]等通过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PCT、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Cys-C等指标测定发现血清PCT在诊断AMI急性期炎症反应价值较高。另一个报道表明老年AM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预后具有相关性[21]。在本研究中,AMI患者的血清PCT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血清PCT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有关。但是,当前对于血清PCT能否准确诊断AMI还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血清Cys-C、UA和PCT水平均可以作为AMI的临床指标,一定程度反映AMI的严重程度。但是,由于Cys-C、UA和PCT在诊断AMI方面的应用尚处于试验阶段,仍需进一步探讨。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2] 杨德庆.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4(26):29- 41.

[3] THYEGO MYCHELL MOREIRA-SANTOS, IRMA GO-DOY, ILDA DE GODOY.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lated to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Bras Pneumol, 2016,42(1):61- 67.

[4] 汪芳, 刘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胱抑素C、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对远期预后的判定意义[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17(1):44- 47.

[5] 温思媚. 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急性TS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198.

[6] 王超权,徐雅,任品芳,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14,16(9):916-919.

[7] 张穗杰, 徐志奇. 急性心梗转院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J]. 广州医药, 2015,46(3): 84-86.

[8] 杨晓仪, 黎文成, 付玉梅, 等. 肌钙蛋白I、脑钠肽和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院, 2015, 15(9):20-24.

[9] DE SERVI S, MARIANI G, PIATTI L,et al. Time course changes of cystatin C and inflammatory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in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J Cardiovasc Med, 2014,15(1):42-47.

[10] 许婧,张波,徐勇,等.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5,26(10):1412-1414.

[11] 张淑伟, 刘卫云, 章德本. 降钙素原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33(3):287- 290.

[12] FU Z, XUE H, GUO J, et al. Long-term prognostic impact of cystatin C 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ctogenaria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ardiovasc Diabetol, 2013,12(1):157-159.

[13] 周俊,余意君,吴师伟. 胱抑素C、IL-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定中的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2(34):3229-3230.

[14] 赵磊,郑晔,王云飞,等.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7(5):672- 673.

[15] 陈红兵, 刘振宗.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24-25.

[16] LIPPI G, MONTAGNANA M, FRANCHINI M, et al. The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lin Chem Acta, 2008,392(1-2):1-7.

[17] LIPPI G, MONTAGNANA M, LUCA SALVAGNO G, et al.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lipoprotein(a), and the traditional lipid profile[J]. Clin Cardiol, 2010,33(2):76-80.

[18] 马宇虹.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5, 21(11): 2090-2092.

[19] GRASSI D, FERRI L, DESIDERI G, et al. Chronic hyperuricemia, uric acid deposi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Curr Pharm Des,2013,19(13):2432-2438.

[20] 邓建君,周川,谢萍,等. 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30(4):335-338.

[21] 杨爱荣,李志峰. 降钙素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 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15,35 (9 ):2415-2417.

陈展林, E-mail: chenzhanlinmz@sina.com

10.3969/j.issn.1000-8535.2016.06.029

2016- 09-12)

猜你喜欢
心梗降钙素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