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真实世界,传播经济解释
——《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

2016-12-20 06:21樊西玉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樊西玉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504)

直面真实世界,传播经济解释
——《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

樊西玉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504)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先于其他专业课开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包括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系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改革后的《经济学基础》直面真实世界,致力于“经世济民”和“经济解释”,试图将“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融入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学基础;真实世界;经世济民;经济解释

一、引言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是一种关于人的行动与社会合作的理论模型和思维方式。[1]过去的半个世纪,经济学的原理不仅被用来分析包罗万有的社会现象,还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2]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先于其他专业课开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向从未接触经济学的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传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按照高职教育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要求组织教学。然而经济学博大精深、内容繁杂、流派众多,导致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存在目标不明、内容老套、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对现象没有解释力、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等问题。[3][4][5]这就要求我们对《经济学基础》进行改革,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前身是《西方经济学》,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于2004年首次开设本课程。2008年我校对《西方经济学》进行首次改革,并将课程名称调整为《经济学基础》。2012年,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此为契机,《经济学基础》教学团队继续深入学习教高[2006]16号、①教职成[2011]12号、②鲁政发[2012]49号③等文件,为再次启动教学改革进行思想准备。蒙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教授指导,在我院武海峰教授直接领导下,商学院第二次启动了《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理念: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什么才是好的大学课程?”“《经济学基础》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两个问题,笔者时常向自己提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恐怕没有哪一个经济学教师敢宣称自己已经全面掌握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的任课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呢?

伟大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创立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④我国经济学界一代宗师陈岱孙先生说:“经济学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个致用之学,作为致用之学就是一定要跟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的。……它并不是空虚的、抽象的理论,而是联系实际的理论。古代就已经如此了,现在我们更应如此。”⑤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以解释现象为出发点研究经济学四十余年,将其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经济解释》。⑥

遵照三位哲人的指引,本课程直面真实世界,致力于“经世济民”和“经济解释”。与流行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不同,本课程试图融入“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

我们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一、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奠定基础;二、学会构建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并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理性地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三、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四、深刻理解市场如何运行,特别是市场竞争如何将个体的自利动机导向利他行为,明白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的经济制度;五、更理性地选择个人生活,更具有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经济解释

经济学如何分析人的行为?理性人如何做出选择?市场如何协调个人的选择以实现社会的合作共赢?市场经济如何衡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市场如何决定收入分配?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如何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企业家如何发现市场并推动经济增长?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边界在何处?制度安排怎样影响人们的行为与经济运行?政府干预怎样影响个体行为和市场的有效运行?经济危机为何经常发生?宏观经济政策能否熨平经济波动?怎么衡量物价波动?什么可以成为财富累积的仓库?李约瑟之谜为何具有持久吸引力?这些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是《经济学基础》应该告诉学生的知识。

《经济学基础》的传统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严格区分,而是广泛融入了“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与思想。复旦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张军教授曾经说过,他更喜欢不区分微观和宏观的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早期版本。[6]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得益于前辈的成果,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四本书籍如下:(1)张五常,《经济解释》(二零一四增订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本套书是张五常教授四十多年思考的结晶,初学者即使无法全部读懂,也会开卷有益;(2)李俊慧,《经济学讲义》,中信出版社,2012年、。本书作者是张五常教授的得意弟子,本书根据作者的课堂讲义整理而成,原汁原味,系统生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结合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细致阐述,并对经济学界对这些概念的误读加以批判修整。本书的初稿在上市前就已经在读者中争相传阅。不论是想走进经济学殿堂的大学生,还是想重温经济学奥妙的大众读者,《经济学讲义》都将让你受益匪浅;(3)平新乔,《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内部讲义。关于本讲义,平教授说:“我希望我的讲义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自己写出来的,每一段都是自己的,每一页都是精彩的,有我自己的文字和思考。”翻阅这部讲义,我们感受的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积淀和生活阅历的智者对经济学理论的独到解析,每一章节都让读者有如沐春风之感。平教授认为,一本好著作的问世要经过千锤百炼,所以从2011年起,这套讲义年年增删,一直没有出版;[7](4)张维迎,《经济学原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本书的作者张维迎教授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市场经济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独到的见解。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相比,本书有很大突破,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学思考范式。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与曼昆见解不同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全书贯穿人文主义精神,澄清了传统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理论误区,突出了企业家在市场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市场经济制度做为演化的结果,并且在最后一章介绍了比凯恩斯主义更具有解释力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

2012年起,我们反复比较国内外流行的经济学教材,研读了大量学术和教改论文,并征求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教授的意见,经过三轮教学实践,最终确定了《经济学基础》的章节安排和学时,如表1所示。我们在课本《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的基础上,编写了补充讲义并制作了配套PPT。

表1:《经济学基础》的章节和学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因利而制权

由于《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繁杂、课时少、高职学生底子薄,许多任课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消化,如滔滔江水一路讲下去,忽略与学生的交流,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如坠五里雾中;有的老师由于自身水平所限,无法进行教学拓展,只得照本宣科,学生听得味同嚼蜡。在案例的讲解上,有的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相应知识点的讲解,却忽视了启发学生自我思考。如果能做到用最新的科研进展激荡学生心灵,用最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探究者’,创新就成为对学习的最好诠释,人才培养的个人含义也就相当丰富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我们因利而制权,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还采用了其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通过精致的实证和规范分析、互动的案例剖析与专业的学理支撑,实现教学目标。实证和规范分析是思考的起点。案例剖析,强调开放与论证过程,以提问引发思考,以误区作为警戒,以论辩展现多元,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学理探究,旨在引导思考的深度与精度,并借助延伸阅读和课后思考,巧妙地联结教材与专著,将内容从课内拓展至课外,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一)启发式教学为主导

《经济学基础》是一门培养经济学思维的课程,应该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导,引导学生解释经济现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经济学博大精深,学生若想真正学懂学会,必须直面现实,静心思考,领悟其内涵,理解其深意,使学生“愤而有启”、“悱而有发”。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都明白的教学方法,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老师有什么理由不采用呢?

(二)讲授法为主线

笔者从2007年开始从事《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工作,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虽然“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倍受诟病,但讲授法在本课程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不同于“满堂灌”,不同于“填鸭式”教学。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系统讲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而且知识内容系统完整。由于《经济学基础》内容庞杂、流派众多、理论性强、学生自学难度大,所以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清教学思路,突出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语言要生动有趣,感染力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策略是平铺直叙还是奇势迭出?教学内容是一目了然还是辞简理博?教学思想是一定之论还是不拘一格?我们破除陈规,追求创新;摒弃浅白,青睐博广;避免灌输,旨在启迪。

(三)案例教学为核心[8]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本课程必须直面真实世界,致力于“经世济民”和“经济解释”。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上文提到的四本著作中有丰富的案例供采用。除此之外,张五常教授的系列著作、李俊慧老师的博客和贴吧、人大经济论坛、经济金融网等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彩案例。现实世界,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鲜活生活,是经济学魅力的源泉;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践,更是给了我们用之不竭的精彩案例。

(四)读书指导法为翼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文献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本课程重在塑造经济学思维,而不是围绕教材的刻板宣讲。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中心,它只是课堂学习材料的一部分。本课程要求学生提交三次读书笔记,并组织六次读书笔记宣读会,分数计入平时成绩。读书笔记的阅读范围,仅限于本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参考书目、文章,由任课教师具体制定。由任课教师每次布置五篇(部)文献,学生从中任选一篇(部)完成阅读笔记。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既问耕耘又问收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检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是考核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对于《经济学基础》来说,不应该以一次性闭卷考试方式去衡量学生。

本课程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具体而言:总成绩=形成性考核(60%)+终结性考查(40%)=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上课出勤、上课纪律、学习态度占10分;(2)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占30分;(3)期中测试占20分。上述3项共计60分。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在最终成绩中占40分。

六、总结

1998年,萨缪尔森在为他的《经济学》1948年第一版出版50年的纪念珍藏本所写的前言中风趣地说:“在中世纪末,英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乔叟。一天,乔叟看见三个人正在忙碌,遂上前问:‘诸位在忙什么?’第一个人随口答道:‘我在挣钱,这活挣得多。’第二个人慢条斯理地说:‘我在把这些宝石和玻璃镜片拼成神圣的图案。’第三个人振振有词:‘我在建一座伟大的教堂。’”萨缪尔森说,他自己“始终同时扮演着这三个人的角色”。辛勤的工人、设计师、哲学家,三种角色在萨缪尔森的身上融为一体。其实,每一位经济学教师都应该同时扮演这三个角色。教师的职责,除了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悟道。如何将对现实经济的思考带进课堂,教会学生掌握经济解释,启迪学生把脉中国经济建设的方向,成为隐藏于课程讲授背后的“道”。

《经济学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从宏观上说,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财经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从微观上说,可以提高学生经济解释的能力,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题中之义。

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本文说述的成绩,但是创新无止境、教学改革无止境,我们的课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一直求索志不移。未来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利用3-5年的时间,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二、2015年,我校与山东科技大学“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国际贸易实务试点专业正式招,如何在“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经济学基础》的基础上,建设“3+2”专业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我们的另一个主要任务。

注释:

①教高[2006]16号指的是2006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②教职成[2011]12号指的是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③鲁政发[2012]49号指的是2012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

④这段引文转自张维迎.经济学原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8.

⑤这段引文出自是陈岱孙先生以94岁高龄出席1994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以《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为题作为引言收录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⑥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先在网上连载,而后正式出版。神州增订版共分成四卷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张五常.经济解释(神州增订版),第一卷“科学说需求”2010年;第二卷“收入与成本”2011年;第三卷“受价与觅价”2012年;第四卷“制度的选择”2014年。根据读者的反馈,张五常教授于2014年再次修订这套著作,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合订本。

[1]张维迎.经济学原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6-9.

[2]李俊慧.经济学讲义(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52.

[3]汤健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5,(9):175-177.

[4]杨新会.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4-125.

[5]徐琴.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2): 89-90.

[6]张军.萨翁并不真正相信自由市场制度[EB/OL].2011-10-10. http://www.guancha.cn/zhang-jun/2011_10_10_50734.shtml.

[7]张守玉.平新乔:于教学中创作[EB/OL].2015-9-23.http://pkunews. pku.edu.cn/zdlm/2015-09/23/content_290638.htm.

[8]吴颖林.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61-162.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简明经济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研究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