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激励、履职能力与高校基层党组织责任担当研究

2016-12-20 06:21方彦腾马丽波张博
关键词:声誉工作者师生

方彦腾,马丽波,张博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声誉激励、履职能力与高校基层党组织责任担当研究

方彦腾,马丽波,张博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履职能力惰化的方法是对其进行激励与约束,声誉激励是其中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文章通过声誉理论的博弈模型,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声誉激励机制必须满足预期长远性、信息传播完备性等条件,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等原因,有针对地提出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声誉激励制度等政策建议。

基层党组织;声誉激励;履职能力;责任担当

一、引言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履职能力,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在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央巡视组巡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长期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活动成效逐级惰化等现象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渐失凝聚力和号召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迷失、履职能力惰化和责任缺失使得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遭受质疑。通过制度设计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和自觉责任意识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二、文献理论综述

随着博弈论在经济学地位的巩固,声誉理论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Kreps,Milgrom,Robert和Wil-son在1982年提出了“经济学中标准的声誉模型,他们通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解决了有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的悖论”。KMRW建立了标准的声誉模型(ReputationModel),提出假设了好的类型和斯塔克尔伯格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参与人。模型的结论是:“在一定时期内,好的类型的企业可以通过‘伪装’成为斯坦克尔伯格类型来获得声誉”。Kreps等人将无名氏定理引入重复博弈,探究“声誉怎样才能够成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等问题,提出了声誉是长期生存的无形资本”。Wilhelm(2001)剖析了团队中的声誉性以及怎样实现团队中的激励相容问题。Holmstrom提供了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分析,他认为市场上的声誉可以替代显形激励契约。KMRW模型还认为,“代理人的信誉以及贴现因子都是对其隐蔽行为的隐性约束因素。在所有者和代理者的双向关系中,提高经营者声誉可以达到强化其自我约束、激励自我的目的;对声誉高的经营者可适当放松约束;对于给定的贴现因子,从初始时期就提高经营者声誉可以起到有效约束代理人行为的目的”。王红斌(2004)将声誉激励制度引入公务员系统,建立了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改革官员职务晋升制度,完善官员薪酬体系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以期为政府官员营造良好的工作履职环境提供建设性思路。

研究表明,声誉激励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对高校党务工作者产生激励作用,切实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履职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活力。但是声誉作为一种隐形激励机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企业。本文将声誉激励机制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研究声誉制度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的激励情况。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现状

为真实反映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现状,本着中立、客观的原则,研究团队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惰化因素、生活制度建立情况等方面出发,设计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声誉激励与责任担当》调查问卷。①研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向高校师生党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被调查者覆盖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包含群众、普通党员、组织员和支部书记等,本文选取部分问题集中分析。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情况调查

1.师生对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能力评价偏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44.56%的人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较好,22.81%的人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好,25.96%的人则认为一般,6.67%的人觉得差。不难看出,虽然大部分师生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持肯定态度,然而仍有近1/3的师生对其评价不高。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薄、履职能力惰化等原因是其症结所在。

2.师生对所在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冷漠或模糊

35.44%的师生所在基层党组织制度健全并能严格地贯彻执行,31.93%的师生所在基层党组织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27.02%的师生表示其所在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对具体的制度比较模糊,5.61%的师生则表示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任何制度。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党组织都有制度建设,但是能严格地贯彻执行的并不是很多。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惰化因素调查

1.忽略基层诉求、制度缺失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态度是主要影响因子。调查结果显示,57.19%的师生认为履职能力堕化是由于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态度影响,47.72%的师生表示由于业务工作繁重复杂,基层党组织疲于应付,39.3%的师生认为取决于党组织设置是否合理,38.95%的师生认为专兼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是重要因素,另外有16.14%和5.61%的师生觉得不清楚或有其它因素。可见,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受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影响。客观上,制度设计和工作的负荷程度方面影响较大,主观上,工作者的素质和态度以及能否估计党员诉求影响较大。

2.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修为与认知影响组织评价。对此,我们设计了“您认为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自身素质最需要加强的是?”一问,以便于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素质找到切入点。调查结果表明,74.39%的人选择“个人自身修养”,55.44%的人选择“思想政治觉悟”,49.12%的人选择“业务知识能力”,38.95%的人选择“理论知识水平”,9.12%的人选择“其他”。可见,相对于思想政治觉悟、业务知识能力、理论知识水平,个人自身修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尤为重要且亟待提高,是提升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的关键要素。

四、声誉激励研究设计

(一)模型基本假设

运用基础博弈模型探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条件,对该模型提出以下五个假设:

假设1:博弈参与人为高校和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高校可以选择是否聘用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也可以选择是否与高校合作。设定博弈双方均为“经济人”,各自追求其自身效益最大化。

假设2: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任职获得收益为W,因其正确履职给高校带来的收益为S,则高校的净收益为S-W。若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出现投机行为引发道德风险,则高校的收益为-W。

假设3:高校在聘用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之前,并不知道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是否选择合作,只有双方发生合同关系,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任职后,高校才知道其真正是否合作。设高校聘用合作型与不合作型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p1<p2),此时两种类型的期望收益分别为Wp1和Wp2。

假设4:若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在被聘用期间与高校合作,尽职尽责,则高校会继续履行承诺聘用该基层党组织工作者。

假设5:在重复博弈过程中,高校采取“冷酷战略”,即只要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发生一次不合作的情况,便会被高校即刻解雇。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我们知道,在一次性博弈中,博弈双方选择当下能为其带来最大化收益的策略,而不会考虑该策略对长期收益的影响。由于设定p2大于p1,因此,若高校采取聘用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策略,则其必然会选择不合作。虽然高校希望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能与其合作,但由于预见到相对博弈参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因此,高校的最优策略是不聘用。即高校和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之间的一次性博弈所形成的纳什均衡为(不聘用,不合作),双方的收益为(0,0)。这说明在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由于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没有履行自身职责来维持良好声誉的动力,使得帕累托最优策略无解。

在重复博弈中,考虑到长期利益最大化是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最优策略选择。我们引入贴现因子δ,并令δ=1(1+r),由于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一旦不合作,即会触发高校采取永不合作的“冷酷战略”,因此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在不同策略中的收益分别为:

选择不合作的收益:

选择合作的收益:

1.博弈次数具有无限性。高校与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博弈过程说明,为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始终采取合作策略,必须使博弈双方参与人均预期到博弈能够长期重复进行下去。在这种无限博弈次数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为获取长期收益,就会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维护自身职业声誉。

2.设定声誉租金。给予对良好声誉进行有效投资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一定奖励,作为对其履职能力提升、责任担当意识塑造的一种回报。声誉租金是指因维持良好的声誉而给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带来的额外报酬。

3.高校能够及时发现不合作行为并触发“冷酷策略”。上述博弈分析表明,在长期重复博弈中,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之所以不敢选择不合作策略,是因为一旦选择不合作,高校便采取“冷酷策略”,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丧失了长期收益,得不偿失。

4.信息传播渠道完备性。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履职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等声誉信息传递速度之快、准确之高、范围之广将会大大提高其维护声誉的动力。信息是维护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声誉的基础,若高校不能及早发现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不合作行为,则他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失信的动机就更强。例如,若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不合作行为直到第二次博弈时才被高校发现,则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选择不合作的长期收益为:

在这种情况下,U2>U3是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选择合作维持声誉的条件,即:

这说明一旦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不合作行为晚一点被高校知道,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维持声誉的条件就会更高。

五、提升履职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以党员诉求为基点健全学习培训机制

把高校二级单位党总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作为学习培训的重中之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履职能力。定期从多角度、宽领域对各级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开展培训,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交流和研讨制度,加强方法引导、科学培训、自我顿悟、相互学习,有效整合各类党建、党史资源,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打造线上线下并行的学习型党组织。

(二)设计有效的声誉激励

1.在高校中设置声誉租金。基于上文的博弈模型结果,较好的声誉对于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与高校的合作持久性具有促进作用。若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选择合作的收益U2大于不合作的收益U1,即,博弈结果表明只要,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选择合作的结果就会优于不合作带来的长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果对基层党组织设定声誉租金,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声誉进行量化权重,以薪酬的形式奖励那些声誉较好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能有效激励其履职能力与责任担当。

2.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声誉传播渠道。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声誉是责任担当意识的体现,是履职能力的证明。所以打破高校对信息的垄断,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业务范围必须向广大师生公开。对违背信息公开制度,没有公开或没有及时公开的应当公开的信息,要追究基层党组织者的责任。

3.强化基层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是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的关键要素。各高校党委要赋予基层党建负责人权利与义务,以使他们心甘情愿为党工作,而不是在制度压力下去应对党务工作。

(注:本文系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常态下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堕化与责任担当”,项目编号:GXDJ2015-B012)

注释:

①调查问卷原版可联系本文作者。

[1]KrepsD,PMilgrom,Roberts,RWilsonCooperationinthe Finitely Repeated Prisons Dilemma[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2,(27):245-252.

[2]Kreps D,J Roberts.Predation,Reputation,and Entry Deterr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2,(27):280-312.

[3]David M.Kreps.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In James E.Alt and Kenneth A.Shepsle,editor,perspective on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Pages 90-143.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irdge,1990.

[4]Bengt Holmstrom,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NBER working paper 6875,1999.

[5]王红斌,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J],当代财经,2004,(9).

[6]皮天雷,国外声誉理论:文献综述、研究展望及对中国的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7]占小军,唐井雄.声誉激励: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新思维[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

[8]孟克英.基层党组织实践“双建”工程管理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5).

[9]袁春生,吴永明,韩洪灵.职业经理人会关注他们的市场声誉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验透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8,(7).

[10]杜彬彬,李婷婷,刘家贵.论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意义[J].求知导刊,2016,(2).

[11]王建敏,张光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7).

[12]张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

[13]叶莉,陈立文.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14]余华凌,龙咏,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9,(4).

[15]皮天雷,张平,声誉真的能起作用吗?——逻辑机制、文献述评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

猜你喜欢
声誉工作者师生
关爱工作者之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Top 5 World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声誉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