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2016-12-20 03:28许志成
养猪 2016年5期
关键词:亭湖区免疫抗体O型

许志成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盐城224002)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许志成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盐城224002)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腺皮肤发生水疱。国家对猪口蹄疫的预防实行强制免疫政策。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使用O型口蹄疫浓缩灭活疫苗进行口蹄疫预防接种工作。本试验通过对亭湖区部分猪场母猪、商品猪的跟踪免疫和监测来观察O型口蹄疫抗体消长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制定适合亭湖区生猪养殖的口蹄疫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亭湖区盐东镇、新兴镇、黄尖镇选择9户养猪户(其中一家为亭湖区东南种猪场,8户为小型养猪户)开展试验工作,试验前对被选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均为健康自繁自养猪群。

1.2 试验疫苗

为政府采购苗,由某公司生产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株+O/GX/09-7株),批号1510001。

1.3 检测试剂

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产品,批号20150415101-1、2015090101-1。

1.4 主要器材

微量移液器、生化培养箱、微量振荡器、酶标分析仪,检测环境20~25℃。

1.5 方法

1.5.1 试验时间2015年6月10日至12月25日。

1.5.2 试验分组1)在被选的种猪场中,开展免疫效果比较试验,随机选取60头经产二元母猪,分成A、B两个组,每组30头,分别于孕猪产前第30天接种疫苗,其中:A组为说明书标准计量,B组为双倍剂量。2)在其余被选场中,随机选取10头种猪,分成C、D两个组,每组5头,分别于孕猪产前第30天接种疫苗,其中:C组为说明书标准计量,D组为双倍剂量。4组试验猪所产仔猪3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3)由于按照标准计量免疫接种的A组试验猪所产商品猪二免后免疫效果不佳,在该组中选取10头母猪所产健康商品猪再次分为E、F两个组,其中:E组于90日龄进行三免,免疫剂量同二免标准计量;F组为E组的空白对照组,只进行二免,不进行三免。

1.5.3 观察反应每次疫苗接种后1~3 d,检测直肠温度,观察饲料摄入情况,记录应激性倒地及呕吐等疫苗接种后的副反应。

1.5.4 采血日龄对接种疫苗的所有试验孕猪分别在接种疫苗前和产仔后1 d内采血,所产仔猪分别在吮初乳前(0日龄)和产后第1、8、16、24、32日龄采血,商品猪一免后1、7、15、23 d,二免后10、20、30 d,三免后10、20、30 d,分离血清,每窝仔猪随机采集半数仔猪的血清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口蹄疫抗体的滴度。

1.5.5 免疫抗体效价测定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试验采用的口蹄疫O型检测试剂盒购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试验步骤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抗体检测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实验室进行。

1.5.6 免疫效果判定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80%判定为合格。

1.5.7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用lg法将OD值转换为以10为底的负对数表示不同组的仔猪口蹄疫抗体水平。

1.5.8 试验要求1)试验母猪接种疫苗前后7 d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2)产下的仔猪断奶前没有接种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本试验均为30~35日龄断奶)。

2 结果

2.1 试验母猪口蹄疫抗体检测情况

试验组70头母猪在接种疫苗后,注射4 mL/头口蹄疫灭活苗的B组,其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于注射2 mL/头的A组,其余各组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生物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2.2 仔猪吃初乳前后口蹄疫母源抗体检测结果

母猪体内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合格的前提下,其仔猪在吃初乳前的平均抗体水平经检测为0。吃初乳后的24日龄左右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水平上升到26以上,达到顶峰,仔猪O型母源抗体水平基本与母猪体内抗体水平相当,随后开始下降(表1)。

表1 部分母猪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及其仔猪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2.3 35日龄阉割仔猪时注射疫苗和60日龄时加强免疫注射疫苗后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结果表明各组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首免后2~4周,抗体水平并未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推测与母源抗体水平影响有关。从组间不同时间抗体水平比较看,B组免疫效果最好,其抗体水平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一免抗体水平上升较缓,23 d时抗体阳性率为44%;二免后抗体合格率进一步上升,并在30 d时达到88%。A组在首免后23 d仅31.8%抗体合格,二免后30 d只有59%免疫抗体合格。C组免疫效果最差。见表2、表3。

表2 35日龄首免后仔猪口蹄疫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表3 60日龄二免后仔猪口蹄疫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2.4 种猪场和小型养猪户口蹄疫抗体检测情况

免疫保护率差异较大。通过抗体检测情况表明,被检血样中,规模户和散户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分别为74.47%和47.06%,口蹄疫有效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规模户比散户高出27.41个百分点。

2.5 90日龄时商品猪三免注射疫苗后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结果表明,对照组F组在60~90日龄期间抗体水平基本不变,E组在三免后抗体合格率进一步上升,并在接种后30 d时达到89.5%,高于F组34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90日龄三免后商品猪口蹄疫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3.1 种猪场免疫抗体水平高于小型养猪户

种猪规模养殖场通常可以做到封闭式饲养,饲养管理条件较好,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各类疫苗分期免疫有利于充分激活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并且疫苗从冷冻状态取出到使用不需要再次经过运输环节,开启后基本可以一次用完,从而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

经观察和分析,饲养管理条件差是散养户抗体偏低的主要原因。在试验场中有3户的免疫工作由村级专职防疫员负责,由于工作量较大,在免疫过程中通常采取口蹄疫及猪瘟疫苗同时注射的方法,其虽然配备有疫苗保温箱,但开启后的疫苗经过再次的运输与反复的取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疫效果。

3.2 不同免疫剂量对免疫抗体影响显著

从抗体检测结果可知,不同剂量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较大,加倍剂量的B组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因其剂量加大1倍,成本也增加1倍,其免疫副反应也明显加大。目前,在实际的防疫工作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普遍低下,通过本试验的比对可以反向推测:1)疫苗产品浓度偏低,按照标准计量免疫,免疫效果不佳;2)养殖户不重视疫苗的2次免疫,由于目前使用的灭活疫苗对猪刺激性相对较大,二免剂量达不到标准,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3.3 3次免疫对免疫合格率提升明显

从追加的商品猪三免对比试验组E组和F组的抗体检测结果可知,进行三免的E组商品猪免疫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口蹄疫三免在原来的2次免疫基础上增加了1次免疫注射工作,对生猪总体免疫程序的时间安排造成压力,成本有所增加(介于A组和B组之间),但是由于没有增加免疫剂量,免疫副反应没有增加,总体效果优于双倍剂量的B组。

(编辑:郭玉翠)

S858.285.3

A

1002-1957(2016)05-0113-03

2016-07-26

许志成(1982-),男,江苏盐城人,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与兽医实验室诊断工作. E-mail:xzc821121@sohu.com

猜你喜欢
亭湖区免疫抗体O型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科技服务现状研究一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