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及对策建议

2016-12-20 06:47廖瑞雪佟洪金
四川环境 2016年3期
关键词:集中式水源地饮用水

廖瑞雪,佟洪金, 钱 骏, 石 娟, 郑 颖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41)



· 水环境 ·

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及对策建议

廖瑞雪,佟洪金, 钱 骏, 石 娟, 郑 颖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41)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基本情况和环境管理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讨论了水质、污染成因和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农村供水集约化、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分级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四川省

1 引 言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保障饮水安全的源头和关键。国家一直将保障饮水安全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不断完善,但我国饮用水源地管护总体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建设、轻保护等共性问题。

四川省历来将饮用水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出台《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并适时进行了修订,先后颁布了饮用水源保护系列规章制度,将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管理纳入了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2006年四川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2007年起分城市、城镇、乡镇、农村四步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工作,建立了水源地调查评估制度,推进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不达标水源地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相比城市而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仍然是薄弱环节,在环境管理方面仍有较大不足,亟待完善。

2009年~2014年间,四川省间断性开展了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系统调查和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抽样调查,目前初步建立了以水质为重点的定期评估制度。在系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成都及周边、川南、川东等区域的9个市增加随机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公众对水质的直观感受、对水源地信息的了解和水源地环境宣教工作开展情况等。结合系统调查和问卷调查,对环境管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水源地基本状况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全省有农业人口6 465万人,占总人口的70.6%。农业人口中集中供水和分散人口分别占38%和62%[1]。全省共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 399个,主要以地表水型水源地为主,占65.5%。单个水源地服务人口规模多在1万人以下,占85.6%,其中服务人口0.1~0.3万人的占46.0%。农村分散供水水源有200余万处,数量庞大,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占59.7%。集中供水水源地数量不到分散供水水源的1%,但从服务人口上看集中供水效益明显。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82.1%,达标水源地服务人口81.7%。从区域分布来看,川东北、川西北及攀西地区水源水质达标率较高,川南沱江流域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分散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74.1%,达标水源地服务人口74.0%。公众问卷调查表明,公众对水质的直观感受与水源水监测结果有一定差异。认为家庭饮用水水质好的公众占23.8%,近七成的公众认为水质一般。有1.9%的受访者认为“亲朋好友因为饮用

图2 用水者对饮用水水质直观判断Fig.2 Intuitive judges of water users on water quality

水受到污染而致病、畸形、致癌或致命”,饮水问题威胁到身体健康。

根据调查,面源污染是农村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来源。51.2%的水源地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其次是农村生活面源,占20.4%。农村水源地选址较好地避开了工矿企业、城镇人口聚集区,点源污染影响相对较小,但仍有部分水源地存在工业排放和水产养殖污染隐患。

图3 农村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Fig.3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2.2 管理状况

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状况。全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率和标志设置率分别为81.5%和74.9%,分散式水源地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分率和保护区标志设置率分别仅14.0%和11.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置隔离防护设施的占18.9%,分散式水源地基本未建隔离防护设施。

净水工艺及输水方式。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水源地具有后续水厂的分别占93.9%和73.3%,但净水工艺相对简单,主要为沉淀、过滤、消毒。85.2%的集中式水源地,67.4%的分散式水源地采取暗管输送,输水方式较为安全,但仍存在明渠输水方式,易受外界影响。

水质监测状况。环保、卫生等部门是水质监测主要职能部门,卫生部门对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环保部门对源水进行监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总体较为薄弱,卫生部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数量占其所开展饮用水监测总数的32.7%[2];环保部门开展监测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占85%左右,而分散式水源地仅有少量抽样监测。监测指标方面无饮用水特定指标监测能力。

水源地环境宣教状况。近80%的受访公众不知道当地关于饮用水保护的宣教活动或收到过相关宣传资料,仅有19.2%的受访者知晓相关宣传活动,组织方主要为环保局、学校、乡镇政府和自来水厂等。36.9%的受访者不了解其供水水源地所在位置,约60%的受访者不清楚保护区的边界范围以及保护区是否设置标志标牌。水源地水质信息未形成公开制度,63.8%的受访者不了解水源地水质状况。水源地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宣传不足,54.1%的受访者不了解水源地监管部门,45%的受访者不清楚水源地是否采取保护措施。

图4 公众对水源地信息的知晓情况Fig.4 Public awareness of water sources

水源地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水、土地、住建、规划、农业、畜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机构,供水单位及水源地所在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水源保护工作。目前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和保护没有专职机构和部门,大部分水源地处于多头管理状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为乡镇政府管理、自来水公司/水厂管理,分散式水源地主要为乡镇政府管理、农民自管等,政府监管主要由环保、卫生、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

2.3 问题与不足

2.3.1 农村水源地布局分散、规模小,与城市水源地比较水质相对较差。农村饮用水源数量庞大、布局分散,监管困难。水源地规模小,地表水型水源地取水水源多为小支流或堰塘、小型水库等封闭水体,环境承载能力弱,易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水质变化。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而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相对较差,尚存在劣Ⅴ类水质水源地。

2.3.2 面源污染是水源地主要影响因素。农村水源地所在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相对较少,化肥、农药施用等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主要污染影响因素,而现阶段面源污染治理困难。小规模分散取水的水源地更容易受到面源污染的综合影响。

2.3.3 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滞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不合理、批复率低,保护区基本按照原《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推荐经验值进行划分,未充分论证考虑水陆响应关系;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大量分散水源地未进行保护区划分和依法纳入保护。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率低,视频监控处于起步阶段,后续水厂处理工艺简单,基本无针对特征超标指标的净化处理工艺。

2.3.4 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薄弱、信息公开基本处于空白。环保、卫生等部门和供水水厂都具有水质监测职能,各部门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和评价方法等有差异,信息不共享。水质信息公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公众了解水质的渠道有限。

2.3.5 饮用水源管理无专职机构,未形成统一机制。农村饮用水源管理存在饮水工程设施管理、水量管理与水质管理分离等问题,各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调,水源保护和管理未形成统一机制。

2.3.6 饮用水源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保护意识差。现阶段较少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教工作,公众对水源地信息知之甚少,保护意识差或无有效渠道参与水源保护。

3 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和四川省相继出台的关于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保障饮水安全等相关通知[3-4]、技术规范[5~7]以及四川省修订的《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均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质监测、水源地污染整治及管理机构等管理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情况较差。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推进城乡供水集约化。统筹全域供水规划,合理布局供水单位,加快农村劣质水源地关闭步伐,推进城乡集中供水,发挥规模效应,加强后续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3.2 分类推进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已完成保护区划分的水源地,对保护区划分合理性进行核定,水质不达标或有潜在隐患的水源地进行保护区调整。对于未划分保护区(范围)的在用农村饮用水源地,优先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逐步推进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新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标志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与饮水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3.3 加强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落实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识,在人为活动密集区域设置隔离防护设施。逐步推进水源地视频监控、应急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强化后续水厂处理工艺监管,不达标水源地必须提升处理工艺,确保出厂水达标。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提升水源地水质监测覆盖度。

3.4 加强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综合防治农药、化肥等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加强保护区及汇水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禽畜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3.5 完善农村水源地环境管理制度。结合水源地水体敏感度和重要性,实施水源地分级分类管理。明确水源地环境管理专职机构,理顺水源地监管机制,明确责任,加强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实施水源地建设与保护部门综合决策。

3.6 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及水源水、出厂水和水龙头水质状况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以公开促保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等相关知识及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调动公众多途径参与饮用水源保护,强化社会监督。

[1] 樊 毅,颜廷熠,周 芸.四川农村分散供水工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350-351,373.

[2] 金立坚,胡 彬,朱鸿斌,等.四川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能力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19-63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2015〕53号)[EB/OL].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201506/t20150610_303329.htm,2015-6-4.

[4] 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15〕1354号)[EB/OL]. http://www.schj.gov.cn/cs/nchb/zhzz/201510/t20151014_68067.html,2015-10.

[5] HJ 2032-2013,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S].

[6] 环境保护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Z].北京:2012-3-31.

[7] 环境保护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Z]. 北京:2010-09.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LIAO Rui-xue,TONG Hong-jin,QIAN Jun,SHI Juan,ZHENG Ying

(Sichuan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engdu610041,China)

Based on the system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basic situation such as water quality of the water 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intensification of rural water suppl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nservation area,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tc.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ichuan Province

2016-03-21

廖瑞雪(1982-),女,四川甘孜人,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相关工作。

X52

A

1001-3644(2016)03-0051-04

猜你喜欢
集中式水源地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浅析组串式和集中式逆变器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