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丽:一针一药走天下

2016-12-20 19:20叶力
晚晴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苗族医药针灸

叶力

有一位从事针灸医疗近四十年,除了周日休息每天都在科室门诊的女医生,凭着手中一把银针,走上了探索古老的民族医药发展之路,并在其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疗效。本期,小编就带您一同走进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苗医针灸康复科主任熊芳丽的“针药”世界。

针灸专家结缘民族医药

说起熊芳丽与苗医药的结缘,还得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针灸治疗经过。一次门诊她接诊了一位患者,其眼球动眼神经受损,导致眼睑下垂,走路都需要搀扶。患者女儿在贵州省宗教协会工作,有机会接触民族医药,曾带父亲远赴西藏求诊,初见成效,但因路途遥远,藏医建议其找本土民族医师治疗,这才多方打听到省内苗医学科,找到熊芳丽。当时熊芳丽受命负责组建贵阳中医一附院的苗医药学科,面对近乎于“转行”的选择她其实并没有底气。熊芳丽对患者坦言自己刚刚接触苗医药治疗,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只能一试,患者欣然接受。于是熊芳丽在患者眼睛周围扎针,配合苗医特色疗法,治疗十天后,患者下垂的眼睑竟然能睁开了,又继续治疗了十天,眼球运动如常。患者一家人感激之余特地去西藏请来开光佛像赠与熊芳丽,而这次治疗也让她感受到传统针灸与苗族医药相结合的独特疗法,对于一位临床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疗效显著更让她兴奋的了。

从此,熊芳丽一头扎进了对苗族医药的钻研中,曾经古老又神秘的少数民族医药剥茧抽丝般展现在她的眼前。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先民迁徙频繁,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了苗族人民生存斗争的能力,苗族的许多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就是来源于这种生存斗争。如起源于苗族古代狩猎活动而发明的弩药针疗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此法广泛流传于贵州西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贵州关岭镇宁、紫云等地的苗医,用此法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这种疗法溯源于古老的弓弩上应用的弩药,古代苗人将“见血封喉”的剧毒药汁敷涂于弩箭尖上,以猎取虎豹等凶猛动物。至今苗族仍有狩猎习惯,古代苗族应用弩药是可以肯定的,但其他民族也有弩药,而苗族都能将它应用在治病上,可谓是一大创造。苗族在应用弩药的漫长过程中,配制者为适应治病的需要,有意减去了其中的剧毒成份,加入降低药物毒性的成份,用特制的排针或三棱针沾药汁刺于患处,其操作简便,治疗迅速,收效甚好。

熊芳丽说,苗医药是巫术和医术的结合。苗医外治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巫术,如苗医的滚蛋疗法,最早是巫师敲蛋占卜望鬼时,为加强其法术的神秘性,将煮热的蛋滚动全身而形成。滚蛋疗法在苗医中广为流传,如顺时针方向滚生蛋治疗发烧,滚熟蛋治疗疳积、腹泻等。更为独特的是,苗医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并预后疾病,如生蛋滚后煮熟蛋白上出现小孔洞、蛇形纹、蚂蟥纹等,这同巫师敲蛋占卜有着某种联系,这构成了苗族巫医结合的诊法特点。

取精华去糟粕创新苗医

钻研医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何况是要挖掘一门将要被淹没在现代医学洪流中的古老技艺。自从熊芳丽开始苗医药研究以来,上山下乡,走村串寨,寻访苗医传人、搜集苗医药器具,整理留存的资料就成为她临床工作之外的常态。熊芳丽说她的工作就是到深山老林去找苗族巫师学技艺,但是有时候就算找到了人,苗医也不一定会传授,因为在苗族传统里,医术传男,蛊术传女,基本不传外。熊芳丽经常和各地县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村寨帮扶工作,带去新的医疗技术,惠及百姓,苗族巫师才会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倾囊相授。

找到了苗医药的资料,熊芳丽却又犯了难。她第一次看见的苗族弩药针很原始,用一根筷子绑上几根缝衣针,使用时在火苗上烤烤或是用酒冲洗下就给患者使用。苗族针灸器具的前身就是豪猪刺,苗人在山上猎杀了豪猪,拔下它身上的尖刺就是刺络放血的针具;拔罐的器具更是就地取材,竹筒罐是砍下的竹子,牛角罐是用牛角切段,使用时需要用嘴吸气……这些民族医疗器具虽然辅助治疗,但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和技术手段落后,严重局限了苗医药的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熊芳丽意识到,苗族医药要传承发扬,不仅要挖掘收集,还要改进创新。她将苗族弩药配方应用在可以调节针刺频率、强度的电针仪上,保留了弩药针的疗效,又使针刺操作更简便可控,并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使传统的苗族弩药针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她还改造了牛角罐,在牛角尖端加上一个胶皮球,使用时挤压使其抽空空气达到拔罐效果,避免了苗医口吸罐口的不卫生情况。熊芳丽对这些苗医药器具的改造还有不少,而苗医药学科的精华正在她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追寻下慢慢集聚。

国医瑰宝一把针一手药

熊芳丽在组建苗医药学科之前,就是医院里的“一把针”,许多病患慕名而来求诊。凭着手中小小银针,她治病救人,获誉无数,针灸与苗医药的碰撞,也给她带来新的挑战。

熊芳丽的患者中,有两个小朋友让她印象深刻。一位脑瘫患儿,年逾六岁仍大小便不能自理,家人辗转各地医院,远道上海求医仍然效果不佳。听闻熊芳丽和她的苗医特色治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熊芳丽。经熊芳丽治疗五天后,孩子有尿意时用手拍其父肩背,父亲将信将疑带他如厕,惊喜地发现孩子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小便。继续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还有一个家境贫寒的脑瘫患儿,9岁了还不能走路,只能爬行。有一次就诊时孩子母亲对熊芳丽说,她在家里休息,孩子在旁边看到以为妈妈在床上睡着了想给妈妈盖被子,可这个简单的动作对脑瘫儿童来说都是巨大的困难。母亲看着他颤巍巍站起又倒下,反复多次,母亲的心煎熬着,可她想知道她的孩子能做到哪一步,于是她坚持着没有惊动孩子,终于孩子站起拿到被子给妈妈盖在身上,母亲顿时泪流满面,她的孩子终于能站起来了。而熊芳丽听着这位母亲的讲述,也跟着流泪,她鼓励这位母亲孩子现在吃苦治疗是为了以后好,经熊芳丽治疗三个月后,孩子的意识、行为能力都增强了,目前已在特殊学校就读。

如今,年近六十的熊芳丽仍然每天忙碌,除了给患者扎针,她还爱扎自己——她自创的针灸美容法,在自己脸上扎针,保持皮肤光滑紧致。她总说每天的时间不够用,一周上六天门诊治疗,周六中午就当“空中飞人”,飞去全国各地宣传苗医药,不飞的时候就去搜集苗医药资料,真是恨不能一天分成两天用。可她从不言悔,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其中民族医药更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继承和发扬是现代人的责任,她要一直走下去。

本期嘉宾

熊芳丽,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贵阳中医一附院苗医学-针灸康复科主任、国家苗医痛证研究室主任。擅长针灸、中医药、苗医药对疼痛性疾病、颈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面瘫、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等疾病的诊治。

坐诊时间:每周一至六上午贵阳中医一附院苗医学科门诊

咨询电话:0851-85639463

猜你喜欢
苗族医药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补妆
WELLNESS TODAY
针灸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藏医药三大学说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