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6-12-21 01:15施明丽
考试周刊 2016年95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内容探究

施明丽

摘 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视频资源时,内容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时代性、探究性和思想性,还应做适当的剪裁,控制好时间,结合适当提问做一定的旁白,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视频资源 地理教学 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应用一些视频资源,可以直观、生动地再现地理原理及地理现象发生、演变的过程,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视频资源的内容选择

1.视频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时,其学习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印度》一课,教师可播放《西游记》片断,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引入,也可放映有关印度的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的视频,使学生对印度文化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开个好头。因此教师选择视频内容时,尤其教学世界地理时,可将与该国有关的国内外大事、民风民俗、民间传说、电影电视等融入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2.视频内容要挖掘与地理相关的热点,具有时代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因此课堂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中东一向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也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学《中东》一课时,可把最新的时事新闻引入新课,充分挖掘时事热点,将它与地理联系起来,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

3.视频内容要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探究性。

视频内容不应仅停留在让学生看一看,了解一下,满足其好奇心的阶段,而要能让学生在观看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如在《西双版纳》一课的引入阶段,可放映一些有关西双版纳的多样民族风情、丰富的动植物的视频,同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为什么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是竹楼?为什么他们喜欢吃竹筒饭、跳孔雀舞?通过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地理氛围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再如讲述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时,可放映有关印度水旱灾害的新闻,播放灾情发生的小片断,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旱涝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发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原因的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4.视频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教育,具有思想性。

具有思想性的视频不仅能给予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视频把生活中的特定情境提供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认识生活的真谛,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例如,讲授《中国的水资源》,谈到水资源的宝贵时,我曾截取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片断,将人们用水困难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开始,许多学生对视频中的孩子们因能洗到脸而兴奋感到不可思议,但“当雷声响起,全体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来各种盛水器,仰望着天空”的场景出现时,大家都被震撼了。这样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感悟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热爱美好的学习生活,更刻苦勤奋地学习。

二、视频资源的有效应用

1.视频内容要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剪裁。

若不加选择地把与课文有关的内容都展示出来,显然是不恰当的。视频展现的内容必须突出教学重点。如教《西双版纳》一课,有位老师引入新课时将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等都展示出来,将本节内容全部包揽其中,播放了十几分钟。这样做虽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却分散了本节重点。我们展示视频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看,而是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应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内容删掉,只保留热带雨林、傣族竹楼、泼水节、孔雀舞等最具西双版纳特色的镜头,再利用提问激发学生去探究。又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只要将它最典型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三大景观,代表性动物斑马、长颈鹿,还有非洲黑人独特的文化等展现出来即可。选择视频内容时,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舍得割爱,而不要盲目地将所有材料堆砌起来,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2.视频播放要注意播放时间的控制。

视频应针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剪辑,播放时间尽量控制在2、3分钟内,如果是新闻报道可在1分钟左右。而且同一节课中使用的频率不宜过高,避免造成长时间播放视频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引起课堂教学容量偏少的现象。记得有一次听了这样一节公开课,前20分钟都在观看视频,弄得听课老师搞不清是在上地理课还是在看电影,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在地理课堂上使用视频,对教学只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学。

3.视频运用时要根据内容适当提问。

提问不应局限在“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这样的问法上,更多的应是“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体会”等。如播放完有关《中东》的新闻报道后,教师提问:“视频中提到的国家在哪个地区?”“为什么中东会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当然问题的提出要选择恰当时机。可以在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观看时目的性更明确;也可在视频看完后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

4.视频应用时可结合教师的旁白说明。

视频运用时如能结合教师的语言描述,可使效果最大化。如教学《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引入新课时,可播放非洲印象视频,同时教师当堂配音——“这是一片神奇和充满生机的土地,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无际的草原,还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象在戏水、羚羊在奔跑……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它们都在不断创造着绚丽多姿的文化,并影响着世人”。在教师诗意的语言描述中,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天高云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非洲大草原上,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心中情感。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课程内容,合理选择并应用视频资源,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师大出版社,2002.

[2]关文信,苏士成.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主要内容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