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书法梦

2016-12-21 14:08李梓悦
考试周刊 2016年95期

李梓悦

摘 要: 2009年书法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全面推行中小学书法教学课为必修课程,我国意识到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推广和传承的重要性,并向着全面复兴书法梦的梦想而进发。文章浅谈将如何积极推进书法进入中小学校园,普及知识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中小学标准教育 普及与传承

中国书法定义甚广,流传千古,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核心部分之一。民间大部分认为狭义的书法为文字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依附于文字,篆隶行草楷,字体的不断演变,在漫长岁月里绵延不断又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其中与古今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传承有密切联系。

从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设立的文艺专科大学,到五四运动,中华传统文化遭受重创,中国书法险些走向末路,再到现当代,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全面推行中小学书法教学课为必修课程,意识到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推广和传承的重要性,并向着全面复兴书法梦而进发。一个中国人,只要看到书写优美的汉字,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亲切感,这是因为这些文字符号系统与我们流淌的血液和文化根的心理结构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吻合,只要执笔挥毫就会寻根溯源,唤起一种先天的归属感,青年儿童也不例外。全面推进书法走进校园,书法要从娃娃抓起的决策战略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第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引导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和品格。到三年级开始抓起笔来写字,从基本笔画开始练起,逐步追求字形准确,笔顺写对,讲究学生互动学习,互相评价欣赏观赏,主张学生拿出勇气将书法作品悬挂上墙,这样更直观看到整体效果,整体布局章法是否和谐,字形大小是否突兀,鼓励学生将好的满意作品进行装裱上墙,建立学生作品档案。

第二,不仅要从实践入手书写体验感受书法,还应全面普及书法和书法史知识,理出脉络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书写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积淀。文字的产生、传播,书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朝历代的书风转变,书法大家等都可让学生产生浓厚求知欲。究其本源,学习书法才不会走弯路,扎实生根,体悟中国传统思想,将书法上升到哲学思想,达到书为心学的作用。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开展多项活动,与学校协商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欣赏学习精品书法,倾听工作人员讲解,从另一角度尝试走进了解古人,使学生渐渐建立起自己的美学审美观,再依据个人审美选择喜爱的碑帖,学会审美辨别优雅高古的书法作品,产生共鸣和欣赏的感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相比古人有极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书法作品资料,网络信息快速又浩大,同时非常繁杂琐碎,真假难辨,容易给学生造成干扰和误导,这就要求导师做出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出现审美误区。

书法涉及面很广,不能将其简单割裂成单一学科,它与人文历史、哲学、语言文字等息息相关。比如,很多学生通过语文学科课堂老师授课知道宋代大文豪苏轼,但是很多时候都忽略了苏轼的字。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的书法造诣也十分了得,他的《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建议在授课时加强书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授课时可将苏轼写的书法原文通过电脑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学习,通过欣赏苏轼当时的笔力笔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揣测苏轼当时书写文字时心境、想法,结合历史背景,更加立体深入理解诗句含义,达到教学目的。这只是书法在与语文学科联系中的很小部分的实例,书法还与其他很多学科有关联,与化学、物理学科的关联在于毛笔书写时因不同材质质感不同而产生不同书写体验和效果,用不同的力书写的笔力效果,随机而又有趣。与历史、哲学学科联系更为紧密,通过了解书法史,能够学习了解中国古典哲学,古人思考问题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等,提供一个捷径融会贯通地学习。

我国的书法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书法梦也正一步步实现,那么,国外的书法环境有没有国内开展得那么顺利呢?央视纪录片书法五千年给了我们强有力回应,墨润五洲,全世界范围都掀起了一股中国书法热。在美国,一半以上大学都开展了书法选修课,很多教授讲师都在学习书法,他们认为书法能够很好地帮助自己放慢节奏静心思考,更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事业中。意大利成立了专门从事书法研究,文字书写的斐墨当代书法学会。韩国书法专门被设立成机构供国会议员在疲劳之余的挥毫放松,这是在全世界范围的国家政界中从没有过的现象。例子不胜枚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法越来越被全世界范围接受,相信能够不断发展并创造更灿烂的文化。

作为中国书法的大宗,我们在普及基础的书法教育和专业人士传承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尝试与古人为友,才能为书法事业传入西方提供更准确的思想态度,将中国书法推向更有生命力的未来世代传承并融入国人的生活中,流入国人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