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2016-12-21 18:01王丽娟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

王丽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一笔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提高中华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融入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学;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承载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群体意识,并深远影响着、规范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时至今日,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价值,同样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学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高校思政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从课程本身特点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偏重于做人与立德的文化,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崇高道德品质,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关注,并在实践中开展尝试以期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长期以来沉淀的大量优良文化传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当代广大思政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框架范围内,不能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高等人才的需要,不利于我国优良思想文化的传承,最终导致高校思政教学陷入困境,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应有作用。但从实践中看,当前高校思政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过于照本宣科、过于局限于教材框架体系的束缚、思想上存在懒散情绪、对于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挖掘不够、不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未能真正将思政教学与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真正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在教学中实现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中国优良文化的传承是高校广大思政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些年来,虽然一些高校思政老师也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付诸于实践,但总体来说,这些探索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内容、对象与实践模式仍处于自发和零碎状态,系统化程度不够,亟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由于对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课题研究较少,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理论的提炼与升华不够,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教学来说使其缺失了宝贵的借鉴与参考,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导致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不足,更由于当今社会急剧转型以及各种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日益侵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越来越少,传统文化根基缺失,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我们希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用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及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从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修养,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广大思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群策群力、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勇于打破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文引航”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为进一步增强思修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开拓新的领域和途径。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加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人文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能为其提供丰富的素材、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曾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融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历代前人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标准。它很多的名言、哲理和典故都可以作为我们思修课教学的素材。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意义和道德操守等都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到生动的诠释。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情感、行为,让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优秀价值观,懂得如何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人格,有重要的感化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思修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2、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要增强思修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就需要思政教师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创新模式,改进教法,开拓途径,而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相关名言警句、典型事例等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拓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思政课堂能够突破现有教材理论框架的束缚;思政教师还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去拓展思政教学,尝试新的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通过“课前五分钟经典诵读”、“呼上课、下课经典铭记语”、“名言选编”、“爱国主义故事会”、“经典知识竞赛”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3、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当今社会急剧转型、道德滑坡及各种不良国内外思潮日渐汹涌,而很多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甚少,传统文化根基薄弱,导致这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令人堪忧,同时也导致这些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对许多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与掌握。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华,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三、结束语

全面了解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融入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大思政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才能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刘晓霞, 霍洪宝. 德性涵养教育论——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梳解[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03).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