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分析

2016-12-22 08:30王相平孙浩宋晓楠管殿尧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膀胱炎滤泡乳头

王相平 孙浩 宋晓楠 管殿尧



·短篇论著·

肿瘤标志物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分析

王相平 孙浩 宋晓楠 管殿尧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是一种膀胱黏膜组织转化性病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膀胱内部某些刺激因素(感染、结石、阻塞和毒素)导致膀胱移行上皮增殖化生学说[1]现被普遍接受,除此之外,胚胎残留学说也被广为关注。CG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随着膀胱镜的广泛使用,CG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但膀胱腺癌的发病率并未发现明显增高,仅占膀胱原发肿瘤的2%,极大的反差说明CG的生物学特性尚待更加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CG与膀胱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CG如果广泛弥散存在细胞巢和囊肿则更被视为癌前病变的先兆,所以,目前治疗CG的手段常与治疗膀胱肿瘤一致,一般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表柔比星、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灌注化疗预防复发。但仍有学者持相反态度,认为CG与膀胱癌发生并无直接关系,临床治疗CG时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CG与膀胱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为不同分型CG术后的灌注化疗提供治疗依据。因p53与Ki67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较高,膀胱腺癌中p53与Ki67的表达更为显著[2],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CG手术患者120例及膀胱腺癌患者30例,对其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CG患者120例的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及30例膀胱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患者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64.2岁。性别未做统计。

二、方法

120例CG患者按照膀胱镜观察结果,分为肠腺瘤样型、乳头样型、滤泡样型、慢性炎症型4组,分别记录每组例数。膀胱腺癌30例单列1组。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每组的p53及Ki67的阳性例数并记录。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瘤标志物p53、Ki67在不同分型CG与膀胱腺癌组织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CG与膀胱腺癌中p53阳性表达比较

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CG的p5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膀胱腺癌p5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CG与膀胱腺癌p5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CG及膀胱腺癌的p53阳性表达见表1。膀胱腺癌p53染色见图1,CG p53染色见图2。

表1 不同分型CG及膀胱腺癌的p53阳性表达[n(%)]

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CG比较,*P<0.05

二、CG与膀胱腺癌中Ki67阳性表达比较

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CG的Ki67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膀胱腺癌Ki67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泡样型与慢性炎症型CG与膀胱腺癌Ki67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CG及膀胱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见表2。膀胱腺癌Ki67染色见图3,CG Ki67染色见图4。

表2 不同分型CG及膀胱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n(%)]

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CG比较,*P<0.05

图1 膀胱腺癌p53表达(HE染色,×100)

图2 CG p53表达(HE染色,×100)

图3 膀胱腺癌Ki67表达(HE染色,×100)

图4 CG Ki67表达(HE染色,×100)

三、肿瘤标志物p53、Ki67在不同分型CG与膀胱腺癌组织间阳性表达率的结果分析

分析显示,肠腺瘤样型与乳头样型CG p53、Ki67阳性表达率与膀胱腺癌相关性很高,由此判断肠腺瘤样型和乳头样型CG很可能具有恶性潜能,是癌前病变,而滤泡样型和慢性炎症型CG不是癌前病变。

讨 论

CG 1887年由Von Limberk首先报道,发病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因某些因素刺激致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CG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即移行上皮细胞单纯增生形成Brunn巢,之后以Brunn巢为中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此时称为囊性膀胱炎。Brunn巢管腔内上皮细胞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黏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此类细胞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质富含暗染色颗粒,此时称之为CG。因其病因复杂,大体形态与恶性肿瘤相似,甚至与膀胱腺癌伴发,CG的生物学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CG的生物学特性,一些学者认为CG不仅是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更是膀胱其他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Rosin等[3]的研究表明,感染而发炎的细胞能影响膀胱细胞核仁染色体上基因移位,进一步探索发现其膀胱细胞内的氧自由基损伤染色体引起基因移位,从而使细胞发生转化成为癌细胞,而CG最主要的病因也是膀胱内部的感染,所以二者从病因角度分析也有关联。Fujimoto等[4]通过PCR方法研究认为,CG患者中p53突变与膀胱肿瘤的分级、临床分期及血管侵袭性等密切相关。从以上报道不难看出CG在某种程度上与膀胱肿瘤有着密切关系,恶性潜能也是存在的。

但最近有学者通过对166例CG病患的长期随访分析发现,膀胱肿瘤的发生与CG并无太大关系,术后不必频繁复查,对膀胱灌注化疗也提出疑问[5]。从学者的不同观点来看,CG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因灌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是否所有的CG术后都需灌注化疗临床上是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p53、Ki67的阳性表达分析认为,不同分型CG的恶性潜能是不同的,可依据实验结果针对性实施目前对于CG的临床治疗。

肿瘤标志物p53与Ki67是目前公认的膀胱肿瘤标志物,p53基因是迄今为止被研究最多的一种具有凋亡调节作用的癌基因,并被认为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50%以上的肿瘤中可以检测到其高表达[6]。Ki67是一种核增殖相关抗原,其表达的高低可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7-9]。有文献指出表达p53较高的CG类型具有恶性潜能[10],这与本文中所研究的肠腺瘤样型及乳头样型CG与膀胱腺癌p53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的结果一致。国内尚有学者认为在病理类型中,肠上皮化生型及前列腺上皮化生型CG与膀胱腺癌的p53、Ki67表达率也具有极大的相关性[11]。

通过本次数据分析,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应避免“过度治疗”。肠腺瘤样型与乳头样型CG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膀胱癌关系密切,具有恶性潜能,电切术后应在24 h内行膀胱灌注化疗,且应选择表柔比星、羟喜树碱等不良反应较小的化疗药物。而滤泡样型及慢性炎症型无明显恶行潜能,可术后随诊观察治疗。

[1] Semins MJ, Schoenberg MP. A case of 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J]. Nat Clin Pract Urol,2007,4(6):341-345.

[2] Lopez Beltran A, Montironi R, Cheng L.Microcystic urothelial carcinoma: morp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clinical behaviour[J].Histopathology,2014,64(6):872-879.

[3] Rosin MP, Saad el Din Zaki S, Ward AJ, et al.Involvement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elevated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adder cancer in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J].Mutat Res,1994,305(2):283-292.

[4] Fujimoto K, Yamada Y, Okajima E, et al.Frequent association of p53 gene mutation in invasive bladder cancer[J].Cancer Res,1992,52(6):1393-1398.

[5] Yi X, Lu H, Wu Y, et al.Cystitis glandularis: A controversial premalignant lesion[J].Oncol Lett,2014,8(4):1662-1664.

[6] 李中兴,冯瑞,吴丹,等. P53及Ki67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7):506-509.

[7] 方海伟,程跃,蒋军辉,等. p53、Ki67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2):183-185.

[8] 陈志强,位志峰,叶章群,等. 腺性膀胱炎中肿瘤相关指标的改变和临床分型的探讨[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2-1844.

[9] 何屹,张志根,丁伟,等. 腺性膀胱炎CK20、Ki67表达意义的研究[J]. 临床医学,2007,27(9):79-80.

[10] Wei Z, Ye Z, Chen Z.Expression of hTERT, p53 and PCNA in cystitis glandularis[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07,27(4):437-439.

[11] 刘思宽,李爱华,左晓明,等.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2):122-124.

(本文编辑:徐汉玲)

116021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王相平,E-mail:wang_xiang_ping@aliyun.com

10.3870/j.issn.1674-4624.2016.04.010

2016-06-17)

猜你喜欢
膀胱炎滤泡乳头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双侧甲状腺乳头癌手术方式的探讨及并发症的预防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