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016-12-22 09:28闫晓美
山西地震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科普界面

闫晓美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技术交流·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闫晓美1,2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将PHP编程语言和My SQL数据库相结合,基于web技术,设计开发了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实现利用网络数据平台采集地震科普类文字、图片等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汇总,完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数据库;地震科普信息;资源管理

0 引言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科普宣传,是广泛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增强避险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地震科普领域,地震知识、自救互救类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且分类模糊,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更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使得地震宣传教育工作缺少了应有的资料储备。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收集和保存数据,对于地震科普类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研究主要是构建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将以前零散的地震科普类信息,有效地整理、归纳、存储,实现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数据库管理方式引入地震科普信息资料的管理实践中,以PHP技术和My SQL为开发平台,设计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时,主要将采集到的地震科普类相关信息,分类加工、整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录入、查询、删除等功能实现资源的管理,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1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该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是在全面分析数据类型、资源分类、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为合理实现系统功能模块而设计构建的系统整体框架结构。该阶段是将前期收集、加工和整理分类后的地震科普信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同时基于数据间的关联关系,结合Web技术,构造最优的数据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高效、准确存储,建立数据库的应用管理系统[1]。

1.1 数据库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地震科普宣传及资源利用需求,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法规划设计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可实现信息的保存、增加、浏览、修改、删除以及查询等功能。研究重点从信息处理和业务流程上,将系统划分为数据处理、浏览查询、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Fig.1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1.2 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信息浏览、查询模块,用户管理和系统管理模块。

(1)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库内添加、修改数据信息是数据库需要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该系统中,为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方便信息添加和修改,为所有栏目设置统一的文章录入格式,以及文章数据的修改、重置和删除功能。文章录入完成后,可对信息进行二次编辑和设置。

(2) 信息的浏览、查询模块。

该模块实现按照地震科普信息的种类进行分类查询、查看相关信息;通过界面提供的信息搜索文本框,查询所需信息,支持2种检索方式,即标题检索和智能模糊检索。

(3)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可按照不同权限级别登录、操作数据库。系统设置2种权限用户,即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普通用户只能浏览、查询数据,不能执行修改和删除操作。系统高级管理员可添加、删除、更改用户信息,以及设置用户权限等。

(4)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具有对数据表的创建、删除、合并、更名,以及数据库的导入、导出、备份和数据安全等管理功能。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日志管理、事务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功能[2]。系统会定期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

2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功能实现

研究中,利用PHP语言,结合My SQL数据库技术,开发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专门为Web环境设计的服务器端嵌入式脚本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动态网页编程语言之一[3]。该系统基于PHP的动态交互式Web数据库,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结构与web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最前端浏览器、WebServer、后台数据库3层Web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体系。使用PHP访问数据库时,需建立数据库链接,然后使用mysql_select_db()函数来指定一个数据库。

2.1 数据库及表的创建

在My SQL系统环境下,创建名为qlyl的数据库。表(Table)是创建其他数据库的基础,用来存储实际数据,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4]。研究中,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建立相应的存储数据表。库中新建地震科普、监测预报、抗震设防、应急救援、地震科普图展、视频展播等11项内容的数据表,以及数据库整体结构的系统配置表等(见图2)。

图2 qlyl数据库Fig.2 qlyl database

系统中,创建该数据库的命令为:MySQL>CREATE DATABASE qlyl。其中,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表(KPXX表)结构如第37页表1所示。

2.2 系统功能实现

2.2.1 数据处理功能及展示

在该系统中,文章录入界面,可实现文字编辑、图片设置、多媒体导入等功能。在信息录入时,先选定栏目类别,再进行信息编辑,可根据文章需求设置不同属性,包括关键字、内容摘要、文章来源、日期、缩略图等。在编辑文章时,可对输入的文档进行字体、大小、下划线、排序等word格式常见的属性编辑,操作方式快捷简便;其次,可实现插入表格、上传图片和Flash视频动画等功能。文章录入完成后,设置“编辑”和“删除”按钮,支持信息内容的二次编辑和修改(见图3)。

表1 地震科普信息的字段及其类型

图3 数据信息编辑界面Fig.3 Data editing interface

2.2.2 信息的浏览、查询功能及展示

(1) 系统首页。

系统主界面是信息浏览的主要平台,为达到页面简洁美观的效果,在设计页面时选择淡绿色图案作为背景底色。界面包含分类导航、智能查询、文章标题列表、系统名称、显示窗口、图片列表等主要功能。主要以导航条、图片和标题列表的方式展示信息(见第38页图4)。

(2) 系统二级子栏目。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系统共设置六大类栏目信息,包括:地震科普、防震知识、抗震设防、监测预报、应急救援、法规标准。为进一步细化信息类别,在每个主栏目下,又划分出多个子栏目,实现分类存储。除此之外,为丰富栏目种类、充实信息内容,主界面又增设地震百科、科普文苑、视频点播三大特色栏目(见第38页图5)。

(3) 查询功能。

用户可按照导航栏目及下拉菜单列表,分类浏览和查找信息资源;可按照信息资源的标题或文章关键字等进行查询(见第38页图6)。

2.2.3 用户管理功能及展示

(1) 登录管理。

为确保信息安全,系统专门设置登录管理界面,当需要修改信息时,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进行操作。根据不同权限,将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其中,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的录入、修改,还可进行权限设置、用户删除、数据表修改等。

图4 系统主界面Fig.4 System main interface

图5 地震科普二级子栏目显示界面Fig.5 Earthquak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condary subtopic display interface

图6 主界面查询功能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ain interface search function

登录界面要求用户必须同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方可进入系统。

(2) 用户管理。

该功能可以设定用户的登录ID号、级别、名称等,同时实现增加管理员、用户组管理等高级功能。

图7 用户管理界面Fig.7 User management interface

2.2.4 系统管理功能及展示

该模块可实现数据还原、SQL命令执行等功能,可对数据表结构进行优化和修复等(见图8),满足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操作。

图8 数据库系统管理界面Fig.8 Database 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

3 结语

该系统采用PHP编程语言设计开发出信息展示界面和用户使用界面,使用ADO技术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存取,其特点是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效率高,可实现地震科普类数据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维护。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不仅实现地震科普类知识的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还对现有分散的资料进行了有效整合,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面、系统、分类的展示。利用数据库对地震科普资源的有效管理,可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冗余。同时为社会公众学习地震科普知识提供平台,为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素材。

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框架,如PHP开发语言,在现阶段是较为科学的开发语言,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手段对信息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使用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需不断引进新技术,借助新的开发语言,完善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

[1] 林国良.基于烈度点的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数据库系统试编制[J].地震学报,2012,34(1):118-124.

[2] 杨 坤.三峡金沙江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2011,42(z2):77-79.

[3] 冯燕奎.PHP4.0与My SQL动态网络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2:5-21.

[4] 冒 进.基于Access的汶川地震水库土石坝震害数据库系统的构建[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13,33(5):57-6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pular Earthquake Science Information Database

YAN Xiao-mei1,2

(1.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Shanxi 030021, China;2.Stake Key Observatory of Shanxi Rift System, Taiyuan Shanxi 030025, China)

Combining PHP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QL My database, the popular earthquake science information database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Using the network data platform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text, picture are realized, and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Popular earthquak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1000-6265(2016)04-0035-05

2016-06-09

闫晓美(1984— ),女,山西省临汾市人。201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P315.99

A

猜你喜欢
数据库系统科普界面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微细铣削工艺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江苏省ETC数据库系统改造升级方案探讨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安全采集方案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核反应堆材料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