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

2016-12-22 21:43黄红平曹海宏
唯实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党章制度政治

黄红平 曹海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两个关键”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出近百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的奥秘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靠什么?靠的是党紧紧依靠人民,有科学理论指导,有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而这些都与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是要求继续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之鉴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忠诚、最有觉悟之成员组成的先锋队。它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的特殊利益,其孜孜以求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人类谋福利。鲜明的党性和崇高的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须确定严格的党建原则和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尽管都没有明确使用“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但在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过程中,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许多精辟论断。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章程时明确规定“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党内平等要求确立民主原则。1885年,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中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党内决议要民主讨论通过。这些原则都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否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命运。前苏共的覆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未能很好地贯彻列宁关于党内生活的教诲,未能探索形成适合苏共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活理论、原则、制度和传统,尤其是始终没能找到科学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的办法。最终历史没有给前苏共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自诞生之日起,党就把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贯彻在党章之中。1926年5月,蔡和森在给莫斯科中山大学旅俄支部做报告时,较早提出“党的政治生活”和“党的内部生活”的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对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进行严厉批评,要求“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41年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必须认真纠正党内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和“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倾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审议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它为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的95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史。

党内政治生活失范危及党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党95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这是总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个方面特别是反面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历史上,因党内政治生活失范而导致党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受挫的典型事例应该说不少。土地革命时期,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党内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党内政治生活脱离健康运行轨道,革命事业陷入困境。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1956年以来党和国家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了认真总结。他指出:“我们党的政治生活、国家的政治生活有些不正常了,家长制或家长作风发展起来了,颂扬个人的东西多了,整个政治生活不那么健康,以致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历史经验证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极端重要。

二、当下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诊断

问题之一:不少人对党内政治生活认识不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保证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顺利完成中心任务。每个党员在入党之前都要经历层层把关的严格考核,应当熟知这些党内政治生活规范。然而,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行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是搞家长制、独断专行”,更为严峻的是“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许多人尽管有学习党章的意识,也认认真真地学了党章,但对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搞不清楚。这样就缺乏“三个深刻认识”:一是缺乏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二是缺乏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三是缺乏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

问题之二:相关党内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需要正式制度又要有非正式制度。相对后者,前者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正式制度来源于实践,同样也必须适应实践需要。如果实践有新变化,而制度没得到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即使曾经是好制度,也会常常背离人们的预期。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是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由党的中央全会制定的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式制度,至今已经实施36年有余。它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但“由于这个准则针对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矛盾,现在党内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当时尚未遇到,而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在已经不突出了”,党的十八大和修订通过的党章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都比较原则,需要具体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少涉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问题,比较分散,需要系统化,更要与时俱进。

问题之三:党内政治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好钢是在高炉的熊熊大火中锻造的,党性是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炼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正如炉子如果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大量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有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肆意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亟待加以妥善解决。

三、续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既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双轮驱动。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有55部,其中包括党章一部、准则一部、条例八部、规则六部、规定21部、办法九部、细则八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这些党内法规均遵循了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安排。全会公报特别是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依据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明确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和重要保障。首先,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思想建党的核心内容,夯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其次,明确制度治党要以严明党的纪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新历史条件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构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体系。解决当下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解决目前党内突出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逻辑自洽、环环相扣的结构体系。第一,根本遵循。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必须以党章为准绳,实现对党章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定的具体化、科学化,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根本要求和方向指引。第二,基本目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瞄准“四个着力点”,即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个终极性总体目标。第三,约束对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约束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第四,重要手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修订为此提供了新制度保证。

指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路径。新形势下续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为旨归,指明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行动路径:第一,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和破坏党内民主。第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这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严于自我解剖,敢于批评同志,虚心听取意见。第三,做实党的组织生活这个载体。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要切实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同时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和吸引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建设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执政党研究(14YJC710020)”中间研究成果〕

(黄红平:南通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曹海宏:中共南通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党章制度政治
爷爷是个“党章迷”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修改党章确立“行动指南”?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某些单位的制度
理论热词·尊崇党章
政治法律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