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和行动路径

2016-12-22 11:02李一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发展互联网络

李一

摘要:人类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转型”促成了网络政治的生成。网络政治是一种主要呈现于网络空间。却又与网下政治生活乃至整体社会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政治生活样态。它具有“延展性”和“集合性”的特征。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增进各类主体的网络政治认知、促成网络政治行为的有效展开、张扬网络政治的正确价值理念、推动网络内外生活的积极改变等方面。推进网络政治发展的行动路径,主要包括:稳步推进社会发展、着重化解矛盾冲突、大力倡导主体理性、依法规制网络行为和不断优化网络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络;网络政治:政治发展

在当今信息网络化时代,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整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络和网络空间,人们的许多行为活动,甚至也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生活。都程度不同地呈现出一种“网络化转型”的发展态势。显现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生活,很自然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网络政治及其发展问题,也就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重大发展议题一样,日益凸显出来。

一、网络政治的生成及内涵

就当今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而言,网络生活的比重、分量和现实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加。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又进一步助推了这一发展态势。藉由互联网这一工具平台,人们可以同广阔的外在世界展开交流,建立联系。伴随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网络社会的快速兴起,整个现实社会运行的体制架构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进步,更是人类社会全面而深远的变革,它正在导致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人类整个存在方式的全面变革。对于网络这一综合性现象必须进行综合性研究。……信息网络时代的现实发展呼唤着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思考。”

讨论网络政治的发生学问题时,有论者提出,从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角度来审视网络政治的相关讨论,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决定论范式(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和“社会决定论范式(social determinism)”两大流派。技术决定论认为,网络技术具有“天然的政治性能”,网络技术与政治之间有着“天然的因果关系”。而社会决定论则认为,“网络技术是因为人为的利用和操纵才具有其政治性能。”在本文看来,上述论者概括出的这两种认知倾向,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其实都可以找出一些典型的例证。对于这两种认知倾向,我们需要注意分析和讨论的是,它们究竟有助于我们清晰而深刻地揭示问题的实质,还是会妨碍甚至阻断我们对问题实质的探究。

本文的观点是,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将这两种认知倾向关联在一起,的确可以建构一种对照的分析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这两种认知倾向当中的哪一种,假如我们只是对其偏执其一而罔顾其二的话,就都可能会遮蔽对问题实质的完整阐释。因此,本文认为,观察和讨论网络政治及其相关问题,必须走出“单一决定论”思维的认知误区,要采用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论”的分析框架,以此来避免把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在对网络政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既要深入分析与互联网络和当代信息化发展密切关联的技术因素的推动作用,又要全面考量各类现实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要看到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虚拟性”等特征的影响,更要看到网络空间之外的社会生活也同样蕴含着种种“现实性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正如一些研究者所分析的那样,一方面,网络政治具有“独特的逻辑和机制”,而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聚合性和弥散性的政治空间”,成为“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政治舞台(political arena)”。在后一种意义上说,网络政治就“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这一二元划分所能解释的了”,网络政治作为一种“形态(form or pattern)”,具有“形式上的相对独立性”,其作为一个“空间”,又是“现实社会各种力量和行动者介入的舞台”。由此来看,应当把“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关系,作为网络政治的研究视角。

沿循“多因素综合作用论”的分析思路,我们就不难看出,从技术层面和工具意义上的直接促发因素来看,网络政治这一时代话题的形成,显然与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造就了互联网这一当代信息化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技术领域的这场革命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转型,从而也给政治领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政治问题的解答产生了网络政治学。”网络政治学关注“虚拟世界的政治以及网络对真实世界中政治的影响”,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网络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和“网络与政治的关系”,后者指的是“网络技术对真实世界政治的影响”。

而在社会文化意义尤其是政治文化意义上讲,事关网络政治的种种行为、现象、过程和结果等一切“产物”,又绝非仅仅是由技术因素的影响所促成和决定的,而是背后糅合进了现实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网络社会生活尤其是网络政治生活的实践进程业已表明,在当代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人们的政治生活领域之中,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信息平台和活动场域,已经逐步显现出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政治生活的具体运作形态,即网络政务活动的日常运转和网络政治生活的深度运行,也正在持续展开。所谓“网络政务活动的日常运转”,主要是指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实现网络化运作的问题,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借助于电子政府的打造和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传输发布政务信息,展开沟通交流,实施管理运作,并且为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其他各类公共服务。而所谓“网络政治生活的深度运行”,则意涵更为丰厚,其主要是指技术与政治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人类政治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即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这一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因素,正在逐步融入国际、地区、具体国家等各层面的现实政治生活,不断地对其产生影响,进而推动人们的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架构和政治行为取向等发生有效转变,实现提升优化。藉由网络空间,人们可以近乎实时地获取国际国内的新闻信息,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讨论交流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公共事件和话题内容,与他人分享自己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议题的见解和观点,网络空间成为政治生活运行的全新平台,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参与尤其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场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网络政治界定为一种主要呈现于网络空间,却又与网下政治生活乃至整体社会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政治生活样态。一方面,网络政治在生成上,具有“延展性”的特征,即网络政治的产生,尽管与互联网络发展和网络空间的形构直接相关,而且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也很深刻,但同时,网络政治生活又绝非网络空间“横空出世”的一种全新的政治生活样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网下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网络空间里的延伸甚或拓展。另一方面,同网下政治生活一样,网络政治在其内涵覆盖上,则也具有“集合性”特征,即它要涵盖所有那些依托并主要展现在网络空间的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现象以及相应的政治关系和制度架构。

理解和分析网络政治的内涵及网络政治发展的相关问题,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互联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是网络政治生活得以建构和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在没有互联网,还是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极少、影响甚微的前提下,都是无法奢谈网络政治这一话题的。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网络政治生活和网络社会生活的生活样态,无疑是同互联网所蕴含的全方位的和颠覆性的影响力直接相关。尽管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类社会生活中也不乏各种各样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并产生过至关重大的影响,但却未有能够与今之互联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营造出特定行为活动场域和空间的例证。

其二,就网络技术因素和网络政治因素的内在关联而言,网络政治发展本身与互联网络发展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互动、交互影响的关系,网络政治生活绝非“空穴来风”或“海市蜃楼”,而是与现实政治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关联。互联网凭借其所蕴含的巨大的技术推动力量,改变着现实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在网络空间当中,创设出缤纷多姿的网络政治生活和网络社会生活。与此同时,现实社会生活中诸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因素,乃至从既往社会历史背景中传承或遗留下来的诸多传统因素等,都会直接会间接地作用和影响于互联网和网络生活,会在不同程度上“塑造出”相应的网络政治生活图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政治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达到的程度与水平,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对网络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度、行为展现和未来预期。

其三,由互联网络具有的特定的存在形态、框架结构和运行特点所决定,网络政治必定会显现出某些有别于现实政治运作的特征,对此,我们必当需要抱有清醒的态度和理性的预期。当下的网络政治生活,可以说是精彩初显,也可以说是挑战微露。毕竟,当代信息化发展和互联网发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巨变,而面对这场巨变,人类自身在很多方面其实都是有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无论是电子政府的打造和网络政务的推行,还是网络公共参与的普遍展开、网络民主进程的稳步推展乃至网络舆情风波或网络公共危机的时有爆发,其都需要在这些实践探索活动的充分展开之中,渐渐获得并达成理想的认知储备和规律探寻,实现有效的理念引领、制度设计、机制完善、行为规制和关系调适等预期目标。

二、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实践意义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和经验表明,许多价值理念和精神财富可以彼此共享,这主要体现在人的主体性得以张扬、人的尊严和自由权利得到保障、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可以普遍地分享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成果等诸多方面。其中,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水平以后,人的自身确认和张扬其主体性,并且希望平等地维护和实现自身公民权利的要求会自然衍生出来。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这种觉醒,成为现实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坚实基点。”

前有述及,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络社会生活”和“网络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现实社会生活和现实政治生活的网络呈现,其所具有的现实性的社会本质,并未随着人们的行为活动转向了网络平台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可以确证的是,无论是网络社会生活还是网络政治生活,其真正的参与主体,还都是那些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社会成员,或者可以说是那些保持着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就此而论,我们也就可以断言,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它是现实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种网络化的展现、拓展和提升。可以说,对应于现实政治发展的网络政治发展,其在运作的平台依托和形态展现方面,固然有其“新的一面”,然而就其政治民主化的本质而言,网络政治发展又或许根本称不上是政治发展的所谓“全新模式”或“全新形态”。有鉴于此,我们倾向于把网络政治发展理解为政治发展的一种“特定形态”。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协商民主等基层民主制度的探索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得以完善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得以增强,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在法治化的轨道上顺利前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得到尊重和保障。正是有了这样的现实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与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相吻合,网络政治也才真正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赢得了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并且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其中,社会成员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以及重大公共决策等的自觉关注和公共讨论,不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展开公共参与和政治参与的热情,增进了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或群体等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之间的密切沟通和良性互动,而且也在网络空间,逐步打造出来一个公开交流、平等对话、协商共治的有益平台,其所积聚的社会进步的促进力量,又回归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化解,促成了多方面的积极转变和文明进步。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明确指出的那样,“有网络并不必然产生网络公民,网民也不等同于网络公民”。网络政治的健康发展,不是依赖于网民数量的暴涨,而是依赖于“网络公民(媒体公民)的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的网络政治之所以能得到相当快速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互联网络这一优势巨大的场域平台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和积极影响,但究其深层动因,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网络政治之所以能获得快速发展,其根本推动力量依然蕴藏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背景条件之中,需要并且值得我们在其中深入探寻。

整体而言,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尽管在时间跨度和实践历程上来看其实并不算长,所经历的实践过程恐怕还不到20年,但其在我国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却是十分重大的⑧。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全面显现在主体、客体、行为、过程等网络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增进各类主体的网络政治认知。同其他各类网络行为活动一样,网络政治行为的具体展开,也因承载主体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随着网络政治生活实践的展开,无论是个体、群体、组织机构,还是那些纯粹虚拟形态的网络组织机构,其作为网络政治生活的参与者和建构者,都是“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一方面,它们要在介入网络政治生活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经由网络政治生活实践,它们也能够不断增进其对于网络政治的完整认知,进而可以选择更妥当的方式展开其网络政治行为。比如,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应用,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及时开通了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有的还开发了各类便于进行沟通服务的手机应用软件(APP),所有这些积极的变化,其实都为政务信息传播和公共服务的推行,为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为社会公共事务和政策决策的讨论等,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时也推动着社会各层面的理念与行为转变。

二是促成网络政治行为的有效展开。在当下的信息网络时代,无论是电子政府的打造、电子政务的推行、网络信息公开等由政府职能部门自觉掀起,旨在优化体制机制架构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和整体服务品质的“官方自我革命”,还是那些由多方面的民间与社会力量共同发起的,以利益诉求表达、社会话题讨论、公共政策评议和舆论监督实施等为核心内容的,“补充型”乃至“压力型”的网络政治参与行动,其都会伴随网络政治生活的展开而不断呈现出来,并且会在实践中逐步走向理性、规范和有序的轨道,进而融汇在网络政治发展和网络文明演进的征程中。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络所蕴含的强大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宣传功能,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发展服务。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他明确提出要求说,“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⑨。

三是张扬网络政治的正确价值理念。与现实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指向相一致,网络政治生活和网络政治发展,自然也秉承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正确的价值理念。得益于互联网络和网络空间本身所特有的信息传播、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和时空跨越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人们在网络政治生活中,不仅可以更为充分地张扬和践行那些可以助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理念,而且还可以凝聚干预现实生活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去矫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积习或流弊,推动现实生活的良性转变。这一点,从近年来中央高层领导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高度重视,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已强调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四是推动网络内外生活的积极改变。网络政治生活和网络政治发展,向来是与现实政治生活和现实政治发展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两者可以在有效互动中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政治发展的实质在于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在于社会公众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在于更广泛的公共参与和政治参与的理性有序的呈现。肇始并置身于网络空间的网络政治发展,亦复如此。网络政治发展的现实促进作用,体现在网络空间之中和之外两大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而放眼全球,整个全球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又需要在各国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治理体系,共同维护网络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造福全人类。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致的贺词中特别提出,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三、推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行动路径

同互联网络和网络社会本身的发展脉动相吻合,网络政治发展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也仅仅是刚刚拉开序幕而已,也许很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都还没有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然而即便如此,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网络政治发展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积极的,因而值得充分肯定。

网络政治发展,不仅推动着承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不断转变理念、完善体制和改进行为,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其更加主动地关注社会、表达诉求、行使权利、维护权益、发出声音和贡献智慧,更为重要的则在于,网络政治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初步构筑起一种各方参与、多元互动、理性沟通、协同合作的问题应对、矛盾化解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框架。因此,我们认为,由网络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所决定,我们可以明确作出断言,网络政治发展的脚步一经迈开,就必定要直奔向前。网络政治发展,必将成为推动现实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动力因素,也必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演进的时代进程之中。

由于网络政治生活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而且后者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渗透和影响前者,所以,我们认为,推动我国网络政治的未来发展,也必定要切实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条件,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目标,将对“网上”和“网下”两个生活世界的省察和关照结合起来,以此来探求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

1.稳步推进社会发展

网络生活能否迎来积极的改变,与现实生活的状况如何以及怎样变化密切相关。网络生活要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滋养,同时又会以其卓越的创造性成果引领现实生活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积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进程当中,基于这种“转型发展”的现实背景,我们要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五大领域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可以说,只有整体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取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现实政治发展和网络政治发展,才可以获得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可靠的支撑条件。离开了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网络世界里的一切发展也就难以奢望了。

2.着重化解矛盾冲突

在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定会在个体、群体、部门、地区、区域等层面,出现利益诉求的碰撞和关系状态的紧张,乃至于出现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类情形,有时候发生在国内,而有时候则也会出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权益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层面。现实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往往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受到特定因素或事件的触发,以不同的形式在网络空间呈现或爆发出来,它们会借助于网络传播的扩散效应、网络舆论的聚合效应和网络平台的动员效应,形成影响、干预甚至是冲击、挑战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因此,从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来看,各种现实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和现实政治生活的实际运行,都是在试图以制度化的或非制度化的方式,来防范、应对和化解各类利益矛盾和关系冲突。网络政治的发展,也需要关注并着力于网络空间内外各类利益矛盾和关系冲突的有效处置,才能不断获得成长的空间。

3.大力倡导主体理性

在终极意义上讲,人是网络生活世界里的唯一主体。网络政治这种政治运作形态,因其具有形式新异、沟通充分和便捷高效等特点,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成长起来,吸引了社会各层面的人的关注,官方和民间的力量都卷入其中。而无论代表着哪一方力量,所有这些介入和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推动或阻碍网络政治发展的“始作俑者”,当然都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我国当下的网络政治生活,在不少方面还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压力型政治”的形态特征,在一些现实矛盾和冲突无法依循现有制度框架和协商沟通途径来有效化解的前提下,当事者便会“移师网络”,通过在网络空间里的信息扩散、公众介入、舆论滚动和事件发酵,把声势激发起来,以期引起政府和相关公共职能部门的重视,敦促其在巨大的网络舆情压力下,尽快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达成特定利益和权益诉求方的愿望和要求。近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显示出,这种形态的网络政治运行,不仅会引发网络生活乃至现实生活中的紊乱无序,有时还会代价惨重。要走出这种非正常状态,就必须要倡导和强化社会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主体理性。

4.依法规制网络行为

在网络空间展开各类政治行为活动的人们,也许并未真正显现其真实的社会身份,但毋庸置疑,他们都置身于真切的现实社会生活,都有着自己的社会情怀和共同关切,当然也可以作出意见观点和意愿诉求的网络表达。在这种条件下,网络政治生活和整个网络社会生活能否有序地运行下去,而不至于走向混乱和无序,就必须要求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恪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行为规范的要求。尤为关键的保障条件是,整个社会都要秉承“依法治网”的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依法规制网络行为,以期防范和控制那些突破法律底线的网络行为的发生,避免和减少由此而造成的对某些主体权益和利益的侵害和对网络空间内外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5.不断优化网络生态

网络政治生活,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各类参与主体介入其中,因而它天然地具有“公共属性”。如果我们把网络政治生活和整个网络社会生活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置身其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就成为建构这一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所在。由于我国当下的现实政治生活和网络政治生活实践本身,也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紧张和体制性的压力,而且,这一生态系统本身结构复杂,变化很快,许多机制和规范都未定型,因此,人们要优化网络政治生态和整个网络社会生态,的确需要付出艰辛的和持久的努力。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的努力方向,需要从现实社会生活和网络社会生活两个层面一并着手。这主要涉及,进一步推动公共权力的依法运行和规范化运行,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和重大公共决策信息公开化的自觉程度和透明程度,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进行诉求表达、权力监督和展开其他政治参与活动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作出权威回应和行动响应的时效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强化各类网络政治生活参与者的主体理性和依法参与网络生活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各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控制的力度,增进对各类悖离基本伦理道德准则的网络行为施以惩戒和规约的有效性,等等。可以预期,所有这些努力,都将助益于我国网络政治生态的提升优化。

(责任编校:文泉)

猜你喜欢
政治发展互联网络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运用
运用法制思维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探析
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网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