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模式下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路径探索

2016-12-22 19:05张银桥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8期
关键词:书院辅导员育人

张银桥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因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一代大学生发展需要,书院制教育模式是最近几年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西安交大几个院校试点,取得一定成绩。现在

0 引言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1 民办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局限

1.1辅导员工作深度不够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负担重,什么都在管,什么都在做,不可避免的陷入事务堆,疲于应付,极少进行学生工作的规律、经验总结、分析当代学生的特点、内在需求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在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也显得精力不足,又缺少高水平培训交流的机会,管理水平提升受限。

1.2辅导员育人势单力薄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一直把学生管理工作认定为是学生工作系统的事,辅导员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教学与学生管理两张皮,育人力量分散,辅导员育人效果不明显。专职教师只教书,忽视育人,辅导员只育人,不参与教学,教学与学生管理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但不可否认的是,育人是系统工程,脱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学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想法和接受能力,很难进行有效的专业和学业指导;脱离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显得空洞又不实用。

1.3辅导员工作评价标准单一

民办高校把学生到课、课堂秩序、班级卫生、学生参加活动等情况作为评价辅导员能力和进行绩效考核的指标,浅表的标准导致辅导员工作追求暂时性效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求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应付检查,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注重完成任务而不注重学生成长,管理方法简单、粗糙且缺乏合理性。辅导员工作形成了以要求为主,以培养遵守纪律、听话、顺从的学生为方向,以完成学生管理部门的要求为最终目的,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1.4辅导员工作被动性强

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体制,学生工作缺乏延续性和目标指引,导致辅导员工作重复、无效劳动多,被动地为完成任务而工作,至于这些任务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必要的、有益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否能够改善的更合理却无人关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限制。

2 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功能定位

2.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1.1及时宣传、科学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继着“中国梦”的强国复兴重任,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仰。为此,辅导员应具备敏锐的政治触角,积极主动的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并通过及时的宣传、科学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政治生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2.1.2注重思想交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三观”

“其实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教育者。 因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更直接、关系更密切。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两课教师影响更大”。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成长领路人,辅导员应把教育工作融会于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更多了解他们的想法、聆听他们的声音,并分享个人的想法和见解供学生参考和思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会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

2.1.3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做好校园维稳工作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是做好校园维稳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工作中,辅导员应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对每个学生的行为指标做出基本预期,并采取预见性的举措,把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向,还有助于有效处理已发事件。

2.2第二课堂的指导者与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2.2.1学生党建中心指导老师

过去学生党建工作都是通过“党委副书记——学生党支部——辅导员”联动运转,这样的传统模式过于沉闷、缺乏活力、不能深入群众。书院制模式的管理采用楼层管理模式,组建一条“党员发展在班级、管理在楼层、培养在支部”的独特发展路线。首先在班级选出推优对象,每一次的党员选拔、推优对象都以楼层为单位来管理,这种模式更活泼、更民主、更开放。基于这样特殊的背景,指导老师是专门为学生入党、党员发展、党员管理而服务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2.2团建中心指导老师

团建工作一直是高校传统体制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它功能多、作用大、辐射面广。在书院制模式下,团建工作范围缩小,功能定位更加具体化、专业化。负责团建工作的辅导员将团建中心打造成为书院各大中心的人事招聘、协调各大中心关系与事务、对书院学生进行各类团体培训、策划组建各类寒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定期组织书院学生骨干的领导力训练营等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2.3社区生活中心指导老师

“‘学院管智商,书院管情商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达。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具有较高智商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还要成为社会适应性强、情商高的社会公民”。书院制模式的亮点和特色就是实现了学生生活园区的社区化,这不仅打破了原来的系和专业的界限,将学生工作的重心向宿舍转移,还将学生宿舍打造成第二课堂,延续了课堂教学。“宿舍是学生学习、交流思想、娱乐的地方,但也是学生出现争端的高发地”,要做好社区的管理工作,从创建寝室文化、举办社区活动、管理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服务等多个维度展开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专家型辅导员来实践。

2.2.4导师协调中心指导老师

导师制是书院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特色,如何管理好导师资源,协调好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学习指导,需要高校辅导员转换自己的角色。在内部资源的分配上,辅导员要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找到适合的导师,并搭建好学生与导师的交流平台。在外部资源的拓展上,辅导员需要多途径的去拓宽导师资源,打造一个校内外联动一体的导师团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

2.2.5科创中心指导老师

提倡学生自主科研,培育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是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实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另一重要途径。作为科创中心的指导老师,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科研素质。辅导员还需要通过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热爱科研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并搭建施展科研能力的平台。

2.3科研课题研究者

2.3.1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承担科研课题的必要性

书院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书育人功能的重要实践者,这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书院制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大改革”,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落到实处,就要求在书院中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教育资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

2.3.2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承担科研课题的优越性

辅导员既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生活的服务者,辅导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有着全面的把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演绎。辅导员每天所处理的工作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命题,辅导员可将其转化为科研素材并开展深入探讨和学术研究,发挥独特的科研优越性。

3 书院制模式下的辅导员工作转变

书院制的引入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理念、领域的突破和新的要求,民办高校辅导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准备和转变:

3.1为工作领域的拓宽做足理论知识储备

书院制模式的引入,辅导员工作领域得到延伸和拓宽,职责也更加丰富,这促使辅导员必须要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无论是思想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工作、职业规划、生活指导,都需要辅导员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应通过自我学习和参加相关培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的系统学习,便于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3.2勇敢打破固有的工作思维和行为模式

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过分重视学校的制度化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管理方式强制性明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及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自我意识增强,固有的工作方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成长。辅导员应不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当中,不再追求暂时性效果,应从要求学生、管住学生转变为借助工作任务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变为主动接受和适应。

3.3着眼于“育人”,在实践中思考和提升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见,辅导员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使我们忽视辅导员工作其实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因此,辅导员应思考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借助书院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的动力,把工作重点放到“育人”上来。

参考文献:

[1]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01)

[2]李其勋,何新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来自香港“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启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3]卢黎歌,陈晋.试论书院制管理模式与辅导员工作[J].高校辅导员.2011(02)

[4]钱诗靖.完全学分制条件下书院制辅导员工作研究[J].发展.2010(10)

[5]董研林,郭晓萍,于洋.论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4)

[6]任新红,夏夏.从角色定位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美国高校对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7]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5(05)

[8]卢黎歌,蒋鸿,赵金胜.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德育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课题来源:黑龙江财经学院

课题名称:财经类院校构建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平台的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6YB01

猜你喜欢
书院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朵云书院黄岩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