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从中见大

2016-12-23 08:17
清风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苏省委稿子官场

“小事”不小,从中见大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县委书记工作论坛”总结讲话结束时说:“有四件小事,希望大家知晓并执行。”李强书记提出的“四件小事”,不少报纸和网站均作了转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本文不避文抄公之嫌,且将“四件小事”再抄一遍,意不欲他,意在其“弦外之音”:第一,今后会议发言,包括书面报告,不要在开头讲“尊敬的某书记,尊敬的某省长”,李强笑称,台上坐了十几个人,只对一两个人说“尊敬的”,也不太好啊。他希望大家把尊敬放在心里,工作落在实处。第二,省内开会,不要对省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讲话”。重要不重要,不在于说,关键在于是否落实。第三,会议发言,尽量不要读稿子,要脱稿说。但是不读稿子不等于要求大家去背稿子,更不要求去准备提词器,关键是发言要结合实际,有感而发。第四,对省领导的批示,不需要每个批示都要“报结”,有的写了“请某某同志阅知”,真的只是需要你知道有这件事,并不要求事事督办,不要文来文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相对于一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法制的改善来说,李强所提的四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是无关理政治国宏旨的“小事”,但细究深研起来,“小事”不小,关联着大义。

中国官场从来不缺繁文缛节、虚夸矫饰的传统,亦不缺易简为繁、云罩雾绕的套路。删繁就简的干练,去饰摒虚的忠直,有时候反而被认为不讲规矩,不懂礼貌。文山会海由此形成,懒政怠政由此发生。

即使“四风”在上下喊打中日渐衰微的当下,但李强书记所说的“四件小事”,恐怕不少人仍因为其“小”而习焉不察,仍然“率由旧章”,称呼领导加上个“尊敬的”才觉得正常,不加则觉得礼不周,貌不恭。

中国共产党在上下级关系的党内伦常上有着优良的传统。党内也曾不止一次专门发过文件,作出规定。比如,党内同志不论职位高低,概称“同志”等。但一段时间以来,称呼发生了变异,称上级为“老板”,甚至依照帮会的称呼称“老大、老二”“大哥、二哥”等等,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前些年政治生态的不健康,于称呼等小事上可见一斑。

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真实可信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可信。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朱熹在注解孔子的这句话时特别指出:“言令色,学者所当深戒也。”丝毫的谄媚之念都会影响心中之“仁”,这里的“仁”是指对人民的态度。李强所提醒的“四件小事”,几乎每一件都关涉上级领导:把每次讲话都称为“重要讲话”;每次发言都照稿念,深怕有差池,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凡是领导的批示,无论需要与否,都“报结”,无疑也是怕“领导怪罪”,所以“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为何?因为那样仕途更保险。

这样就不难理解“鲜疥之疾”何以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症,原因不外乎“上有所好”,下属投焉,进而演成“甚焉”之势。倘若官场之中,不看一人的喜怒而看众人的喜怒,不看一人的脸色而看众人的脸色;倘若官场多一些公仆意识,对“巧言令色”之辈的举动不“好”,另外对担心领导怪罪的人不“怪”,阿谀巧令之虚饰没了对象,质朴纯诚之气便可渐次养成。

在会议尾巴上的几点善意提醒,为什么会引起社会不小的反响?道理简单,对于官场的形式主义作风,普通群众都看在眼里,怨在心头,他们最盼的是多一些务实高效的官员,做踏实为民的事。李强的话,正道出了他们的想法。有些事情,不点破时叫人气闷心烦,点破后便豁然开朗气顺心舒。媒体、社会的热议,盖因此也。这种现象正应了体现美学本质的那句话:“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仅得到铜牌的傅慧园在风头上盖过不少冠军,全世界各种肤色、国别、年龄层次的人都对她盛赞有加。何以然?与其说是赞其风采,不如说是赞其真诚。

同理,媒体点赞李强的四点提示,其实是在呼唤官场求真务实精神的回归。社会前进了,经济发展了,我们还缺什么?也许最缺的是真诚、务实、质朴这些内心最本质的元素。

猜你喜欢
江苏省委稿子官场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拖稿的各种理由
壮大主流舆论 传播江苏声音——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访谈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