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文化对表演艺术管理之道的启示

2016-12-23 08:23于悠悠
文化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心论易学易经

于悠悠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文化与教育】

易学文化对表演艺术管理之道的启示

于悠悠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其管理的艺术之道为舞台表演艺术管理提供深厚的行事圭臬。本文以易学文化为根,挖掘《易经》中的管理要义,探究其对表演艺术管理不同维度间融合、平衡的深远意义。旨在将中国传统思想根种于文化艺术的门庭里,实现表演艺术各个领域和谐良性运转与持续发展。

艺术管理;管理艺术;易经;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扎根于舞台,生发于编导,绽放于演员,收获于观众,其各方人事的和谐共生、各艺术职能的场域共振都离不开枢纽环节——艺术管理。艺术管理需要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并掌握艺术专业领域知识的人才,以现代管理观念为依托,对艺术营销、观众拓展、广告公关,艺术经纪、文化政策、交流传播等进行匹配对接和统筹规划,它区别于一般现代商业管理,更讲求“管理的艺术”,而这些管理之道都可从万源之本易学文化中推演研出来。

一、易学文化中的的管理艺术

《易经》深厚广博的思想内涵为传统文化的溯本求源、艺术管理的要领举措指明方向。其“管理艺术”的核心可用“简易”“变易”“不易”三词概括。当西方在是非二分、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中进行价值判断,亦或是在唯物、唯心的争论中溯源管理思想的根基时,《易经》便隐示出中华管理思想的“唯道论”,即道法自然,顺天应人。东汉郑玄对“易有三意: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的解注是我们对易经管理艺术的破题依托。道家主张“大道至简”,无论是管理、处事、待人的方法和规律都是简明朴质的,其一“简易”即寓意此。管理艺术的要义不在于多层、纷杂,繁复的管理模式会使整个系统庞杂冗滞、使管理对象混乱无措,管理过程的凌乱杂沓,管理者自身也会纷淆无序。“简易”中简单管理的思想不是片面的浅简治理,而是宏观把握组织架构,系统化、规则化、清晰化的管理,以简明的体系、简要的措施掌控全局,做到自上而下传达通畅,自下而上反馈顺易。对于管理者自身,“简易”之智便是显仁藏智,深水静流和顺乎自然。

《易经·文言传》中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无论是太极生两仪出四象衍八卦,还是上古河图洛书到文王著易,至孔子十翼再到理术相分,都可看出《易经》本身就不断地推演和变化,告知人们“变”是宇宙万物的迭代规律,这也是管理艺术的第二要义——“变易”。变在于管理者的知变、会变、敢变、求变、应变、适变。其三“不易”是指事物内在规律不变,道即宗,是恒常的。在其一“变通”和其二“简明”的基础上,管理之道万变不离其“宗”,把握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运营的核心规则,不打破且以奉持。

由此可见,管理艺术跳脱了片面、僵化、严确的常态化、现代化管理方法,其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性都由《易经》的智慧中悄然生发。也正是易学管理思想精髓的“简易”“变易”“不易”,为下文表演艺术的艺术管理导向分析提供文化根源。

二、表演艺术管理维度的易理剖析

艺术管理区别于承上启下式企业管理或左右逢源式中介搭桥,需要的是懂艺术的管理精英或通管理的艺术人才。艺术管理者位于艺术圈圆心,辐射式管理着各个艺术环节及对象。由于艺术客体特殊性、观众审美差异、产业周期长等特点,艺管人更需要审时度势地艺术化管理,因地制宜地活用易学的管理艺术。其中,“阴阳四象”的循环揭示了从少阳到老阴并回归少阳的往复过程,艺术管理各大维度的关系轮回也由此展开。

(一)表演艺术四大中心论的阴阳轮回

舞台表演艺术的艺术管理可以是演出组织或机构的运营和管理,也可以是表演作品和项目的推动与营销。不同于视觉艺术的“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足鼎立,表演艺术的艺术家不集于一人之身,多呈现“演员”“编导”分离的表征,因次也决定了表演艺术的艺术管理者在统筹规划机构、场地、赞助、营销等各种运营范畴外,还需主要对接并协调 “演员”“作品”“编导”“观众”这四大基本维度。艺术管理者在其间协调平衡,让各方所占配重均衡,避免极端的某个环节过热。通常此四个维度会引发演员中心论、作品中心论、编导中心论和观众中心论的循环往复。下面以舞蹈演出的艺术管理维度导向为例,对其进行易理指导与剖析。(见图1)

图1

老阴过后,新一轮循环伊始,次日重新往复日升日落。正如影视产业的明星经济和粉丝效应,观众会因为一部剧而喜欢上某个演员,再因为他(她)而热爱上其演绎的其他剧目,这种演员和观众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在舞蹈产业也得到坐实。近年来,以高颜值、精舞技和storytelling来吸引观众眼球的舞蹈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一方面使大众聚焦并关注专业舞蹈领域,同时也确实成就了不少青年舞蹈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光环和明星效应必然引发粉丝们对其作品无意识的追随和潜意识的先期认同,同时,观众对舞蹈演员(舞蹈明星)的认可和喜爱会反哺舞蹈艺术本体的发展,最终将大众视野重新聚焦在演员上,进而期待他们的新舞作。这样就完成了从“观众中心论”到“演员中心论”的新一轮循环复迭。

(二)表演艺术维度间平衡往复机制探究

任何单一导向都不得以独占或永续,四象运行、阴阳相生,易学思想指导着艺术管理者在全局把控和市场引导过程中避免局部过热。“唯演员论”会导致表演艺术的本体弱化、卖点偏移;“唯作品论”会造成比比皆是的量多质少,“唯编导论”会使得多少无名新锐艺术家埋没;“唯观众论”会引发以市场为导向的博众眼球。《易经》四象的运行规律不仅为舞蹈艺术管理者们巧妙地揭示并指明了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和演化方向,也使得其他表演艺术的艺术管理者在所面对的管理主角——“演员、作品、编导、观众”前把控全局、游刃有余,例如赖声川的戏剧——自带名导IP的编导光环,王亚彬的舞剧——粉丝经济下的明星演员效应,各大歌舞院团乐此不疲并坚守的作品为王,亦或是以观演体验为核心的观众接受至上,艺术管理者在“演员中心论——作品中心论——编导中心论——观众中心论——演员中心论”的循环畛域寻求融化与平衡。

三、结语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其管理的艺术之道为舞台表演艺术管理提供深厚的方法论和行事圭臬,让艺术管理者重新圆融变通的考量不同艺术角色和职能在艺术活动中的定位和意义。以易学文化作为道器之源,能使舞台表演艺术的艺术管理者厘正待人处事的失度,打破艺术视野的褊狭,越过管理认知的藩篱,找到艺术活动中各方之间的和谐、平衡、互融与共生。

[1]黄寿祺.周易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王国宾.领导艺术与管理之道[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张朝霞.演出经营与管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 崇】

G124

A

1673-7725(2016)10-0100-03

2016-08-11

于悠悠(1989-),女,江苏南京人,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和文化创意产业、舞蹈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中心论易学易经
《易经·序卦》探微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习总书记“人民中心论”指导下的电视剧创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