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房养老保险模式的基本理念

2016-12-23 13:33张莎莎
商情 2016年43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老龄化

张莎莎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依靠传统家庭养老和薄弱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已不能保障老人正常的生活质量,养老问题变成了摆在政府和老百姓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中的以房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老人退休后的自我独立养老,减轻子女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的种类,为保险公司拓宽投资渠道。

【关键词】以房养老保险;老龄化;生命周期

一个家庭从产生到结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贷款购房阶段,在贷款期限终了时,获得房屋的全部产权,然后房主将其自有房屋再反向抵押,进入倒按揭阶段,房主获得养老金直至终老。贷款购房阶段,人们按期还本付息,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入到房屋不动产上,成为“房产富人”,在退休后进入倒按揭阶段,收入降低,为维持理想的老年生活,将凝结在房产中的财富释放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以房养老保险模式中,将住房和养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化的释放出了房屋的价值。

一、以房养老保险的概念

以房养老保险也可以称作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老人将自有房屋的产权向保险机构作抵押,以获取按期给付的或一次性给付的养老保险金,在老人去世、意欲出售馈赠或永久搬离其房屋时,保险机构以获得此房屋产权的形式收回保险费。换言之,以房养老保险就是被保险人先接受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金,合同到期时再以远期的抵押房产作为缴纳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的一种特殊的保险产品。因此,以房养老保险能够将房产剩余价值提前变现,使得老人在有生之年可以享受到自己房屋在整个住宅周期的价值。

二、以房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

(一)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又被称为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以房养老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的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断面资料的一个解释》这篇论文中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描述。该理论首先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分配自已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并且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费者会以此目标规划一生的收入,合理安排消费与储蓄,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效果。

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家庭按照其一生的全部收入来决定每个生命时段包括退休后养老阶段的最优消费水平,从而使一生的消费效用达到最大。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为:

C=α·WR+β·YL

其中C为消费函数,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α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年轻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很低,但考虑到未来的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会用于消费,甚至有时会借款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的收入逐渐增加,消费在收入中占有的比例逐渐降低,收入会大于消费,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偿还年轻时期可能发生的负债,另一方面是需要考虑把一部分的收入储蓄起来用于养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同时进入老年后医疗等养老方面的开支变大,消费又会超过收入。综上所言,在生命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一生的收入在满足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合理分配消费和储蓄。每个人一生的收入形式既包括货币资产,还包括实物资产,房产就是一个家庭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实物资产。因此,生命周期理论为进行以房养老保险奠定了理论基础,将房产这种不动产中所富含的价值变现,和金融资产整合在一起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将养老和住房有机地结合,满足退休之后的养老需求,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二)代际财富传递理论

代际财富传递理论(Intergenerational Wealth Transfer Theory),是阐述家庭财富代代传承的理论。家庭财富要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不仅需要考虑当代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要思考财富在子孙传递、继承中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

代际财富传递理论主要包含三种:第一种是利他主义理论。利他理论由加里·贝克尔和保罗在1974年最先提出,这种理论认为父母让子女继承财产完全是由于利他的动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为后代留下尽可能多的遗产,通过物质上继承关心子女。第二种是代际交换理论,它是由Bemheim在1985年对加里·贝克尔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理论认为代际之间的财产继承不只是单单的父母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水平,它还包含着这种遗产继承方式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第三种是代际交叠模式。这种理论建立的基础点是任何时候都有不同代际的人共同在一起生活。每一代人在其生命周期内,都会和不同代人发生“交易”。在年幼时期接受父母的教养,中年赚钱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父母百年后继承遗产,这些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其基本形式是一个跨期的一般均衡模型。

我国传统的代价财富传递方式一般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四二一或者四二二家庭结构比重加大,养儿防老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小。推出以房养老保险模式,就是将占传统遗产中很大比例的房产在老人有生之年变现流动,老人用自己积累下的房产财富自我养老,这就将大大的减轻了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这种代际财富的传递方式增加了代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改变了传统养老的固化思想,适应了与时俱进地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傅鸿源,孔利娟.“以房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分析[J].城市问题,2008(9):6872

[2]朱劲松.中国开展“以房养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882

[3]房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论坛,2009(5):67

[4]张乐川.以房养老何时而立[J].赤峰学院学报,2010(2):5354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老龄化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认知的发展及衰退模式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战略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