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本土戏曲布袋戏引进中学课堂微探

2016-12-24 09:07郑玉琦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
关键词:闽南课堂教学

郑玉琦

摘要: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随着文化的变迁,戏曲文化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革,在不同地区,其表现形式、内容、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布袋戏作为我国一门古老戏曲,主要在闽南地区传播。本文针对闽南地区布袋戏发展传承概况进行分析,探究把布袋戏引入课堂学习的情况,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深入了解布袋戏的机会,继而热爱闽南本土音乐文化,为继承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闽南 布袋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42-03

一、关于布袋戏

(一)布袋戏起源

布袋戏,也称为手操作傀儡戏、木偶戏、手袋戏、小笼、掌中戏以及花戏等。其由来历史悠久,在敦煌莫高窟31窟中发现一幅画于盛唐的壁画《弄雏》,画中,一个妇女举起手臂,运用指掌给孩子们作表演的情形。但是,史学研究者还是难以此作为布袋戏始见于唐代之前的确证。明朝时期关于梁炳麟、孙巧仁的民间传说也只是百姓们口头传颂的故事而已。直到清嘉庆年间刊本的《晋江县志》卷七十二,《风俗志·歌谣》:“有习洞箫、琵琶,而节以拍者,盖得天地中声,前人不以为乐操土音,而以为御前清客,今俗所传弦管调是也。又如七子班,俗名土班,木头戏俗名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这是关于“布袋戏”称谓的最早记载。

据近代历史考证:闽南的布袋戏表演发源于17世纪中国的漳州、泉州等地,布袋戏活动区域主要在泉州、漳州以及广东和台湾等地[1]。布袋戏中的人物头部、手、脚使用木头雕制,另外腿部、身体等则用绸缎等材质的布料缝制而成。布袋戏演出的时候,演员将手套入到戏偶之中,并靠手指的灵活掌控来完成操作布偶表演,由于早期演出的时候,戏偶其偶身是用布料所制,因此称之为布袋戏。在闽南,布袋戏往往是在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中被使用,是闽南汉民族民间戏曲较为常见的一种表演方式。

(二)闽南布袋戏的发展

随着闽南布袋戏的发展,其与当地文化不断融合,逐渐被闽南地区广大观众所喜爱。

最早在17世纪,闽南街市出现了类似于肩担戏模式。所谓的肩担戏其主要是由肩担戏箱与舞台组成,演出时需要在固定地点搭建好。当舞台搭建好之后,表演者需要在布帷下进行操作,在操纵者的肩上架上简易舞台,即成为人偶戏演出舞台。至18世纪,根据演出场所的不同,布袋戏不但出现职业团体,还视演出地点,分为室外演出的野台戏与在剧院演出的内台戏。其中,野台戏是戏班应邀请到各地演出,后来渐渐变成以迎神谢神祝寿为目的民俗活动表演,布景较为简单,演出人员也较少。内台戏表演方式虽出现于18世纪,但是真正盛行是在20世纪后。内台戏整体布景较为华丽,其在木偶操控的人数与音乐演出的人数也比野台戏多[2]。

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西方快餐式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迅速流行,而他们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布袋戏日渐失去城乡文化娱乐的地位,戏班呈现出急剧骤减和边缘化的状态。

二、闽南布袋戏引进中学课堂的案例

笔者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特意设计了两个课时,讲授布袋戏相关知识,感受布袋戏表演的艺术魅力。

案例(一):掌上写春秋

“掌上写春秋”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们介绍布袋戏的概况,包括起源、流派、发展等内容,介绍了布袋戏的戏偶、戏台、乐队伴奏、唱腔唱段等表演常识;再者,介绍闽南漳州布袋戏表演世家庄陈华、庄晏红家族。他们将布袋戏推介给全世界,还自主办学,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以布袋戏传统名段《大名府》和现代名剧《狼来了》作为对比赏析,让学生感知布袋戏表演的魅力。

《大名府》作为中国古典著名小说《水浒传》吴勇智取大名府的曲段,主要是梁山好汉扮演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中营救石秀和卢俊义等人,属于布袋戏表演常见剧目。而且此段戏曲代表我国出访过很多的国家,并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且荣获了布加勒斯特第二届木偶傀儡表演金质奖章。而《狼来了》则属于现代曲目,主要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牧童非常贪玩反复喊“狼来了”,使得全村丧失了对他的信任,最终狼真的来了牧童也因此受到惩罚。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了人们在处事的时候不要说谎话,应诚实守信,该组寓言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传统布袋戏《大名府》中的角色人物个性鲜活,动作灵巧敏捷,体现了戏偶操作者高超的技巧。表演程式以北派为主,京剧做派,文场、武场的音乐特征鲜明。而现代布袋戏《狼来了》音乐采用民间乐曲《小放牛》,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没了脸谱,少了唱腔,几乎以纯对白为主的方式进行表演;舞台变成三面置景,配以灯光和舞美效果,增强了视听享受。内容上强调故事情节,突出人物的个性,音乐在传统曲调上加上现代配器,丰富了旋律的表达,极具娱乐性和教育性。

整堂课旨在让学生感知布袋戏表演的魅力,对布袋戏的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上,布袋戏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什么样呢?

案例(二):掌中有乾坤

课程学习以第一课时为铺垫,用《灵巧的手指》作为课题切入点,欣赏庄晏红访谈录,杨胜《浪子回头》等名家名段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布袋戏表演的特点是什么?布袋戏偶的喜怒哀乐是怎么通过形体来体现的?布袋戏的伴奏有什么特点?主要演奏的乐器都是什么?在回顾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

授课时,通过给学生分发不同的戏偶角色,依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表演,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简单的戏偶掌控技巧运用到具体的操作和表演中,能抓住音乐的情感特征,演出戏偶角色的情绪色彩,感受布袋戏表演魅力之所在。进而提升到能够完成对传统布袋戏的片段的模仿表演;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简单、短小的布袋戏短剧,使得学生将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重在参与、感受、体验布袋戏表演的乐趣,学生们喜欢、热爱布袋戏表演,重视传承的目的和意义。

三、布袋戏引进课堂的初步分析

通过两个课时精心的备课,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及学生亲身的操作体验,笔者认为将闽南布袋戏引进中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是一定有成效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习兴趣。老师课堂导语——“一语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万兵”猜一种戏曲表演,就勾起学生很大的好奇心。介绍布袋戏的起源、流派、发展及戏偶、戏台、乐队伴奏、唱腔唱段等表演常识,让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上对布袋戏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热爱上闽南本土的传统音乐和文化,对于闽南传统民间艺术更加感兴趣。

(二)培养艺术品味。组织学生欣赏传统布袋戏《大名府》和现代布袋戏《狼来了》。课堂上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足以说明他们对本土闽南布袋戏传统文化的喜爱。戏曲舞台上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感人的角色形象、高尚的人物品质,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和振奋着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培养操作能力。通过给学生分发不同的戏偶角色,依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表演。让学生了解布袋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表演,主要是靠五个手指头的协调配合操作,赋予戏偶角色七情六欲,从而达到“舞台小天地,掌上有乾坤”的叙事说情、传情达意、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效果。它在提升学生艺术品质的同时,还能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力。

(四)培养传承责任。通过给学生讲解传承意义,让学生明白布袋戏作为闽南本土的传统戏曲文化,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作为闽南的后代,传承布袋戏文化是时代赋予每个闽南人的责任。学校把布袋戏引进课堂,就是让他们传承本土传统文化,养成高尚的艺术品味,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布袋戏引进中学课堂的建议和对策

短短的几个课时还不足以让学生对布袋戏产生深厚稳固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好布袋戏表演的技艺。因此,对布袋戏引进中学课堂,笔者提出几个不成熟的建议和对策。

(一)把布袋戏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里组织音乐、美术教师们搜集相关材料,深入研究,形成独特的校本教材,精心研究教法,并创新性地根据布袋戏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探索,让戏曲与美术相结合,尝试着用多元的手段引导学生们对传统布袋戏的喜爱。

(二)组建专门的培训基地,例如布袋戏表演兴趣小组或者社团活动,定期、定点、定人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交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聘请布袋戏表演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授课,让真正有兴趣的学生能得到专门的、系统的学习与训练,能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点。每年都能实现年级间的学员传帮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相关文化主管部门要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帮助,定期提供表演交流平台,供布袋戏表演者进行技艺的切磋、交流、提升,让学员们走出去看看、比比,提供展示自己风貌和实力的机会,拓宽布袋戏的发展空间,让布袋戏这一传统文化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四)扩大宣传力度,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社会各界自觉关心、参与本土文化艺术保护,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课堂中,笔者反复强调“不喜欢民族的、传统的东西,是因为你不了解,一旦了解了,你一定会爱上它,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能世代相传百年甚至千年的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布袋戏进课堂,其传承和发展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让我们一起为弘扬本土的民间艺术文化而努力,留住滋养我们精神的根!

参考文献:

[1]由海月.闽南戏曲的产业发展及其意义研究——以布袋戏的观演空间的开拓为例[J].南方论刊,2014,(04):91-94.

[2]徐君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浅谈平阳单档布袋戏在学校的推广[J].大众文艺,2014,(13):9-10.

猜你喜欢
闽南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建设充满“闽南味”的校园文化
闽南少年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