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实践

2016-12-27 08:04张莉娟滕礼栎杨雪梅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建居住小区气候

张莉娟,滕礼栎,杨雪梅

(1.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实践

张莉娟1,滕礼栎1,杨雪梅2

(1.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寒冷地区气候具有鲜明特点,冬季居民的日常生活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明显。这一气候分区内的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居住小区的功能特点,科学分析,合理布局,以人为本,节约能源。通过哈尔滨市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规划实践,探讨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如何解决好住宅与公建、道路与交通、绿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1 寒冷地区气候及生活特点

1.1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较为明显,全年近半数时段为漫长冬季。以哈尔滨市为例,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冬季,气温寒冷而干燥,多风雪,甚至有时会出现暴风雪的天气。1月份平均气温为-15~-30 ℃,最低气温接近-40℃。室外白雪覆盖,植物凋零,绿色植被稀少,冷风呼啸,城市缺乏生机。

1.2 寒冷地区生活特点

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直接影响到寒冷地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冬季时段内,所在气候分区内的建筑大多采取室内采暖措施,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室外寒冷而室内温暖,居民室内活动增多,而室外活动较少。尤其是儿童以及老年人,更加难以抵御不利气候带来的影响,在冬季将大量减少室外出行。

2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建设

2.1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寒冷地区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居住小区的建设在规划结构、建筑组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交通组织、绿化系统设置等方面越来越完善。节约用地、节能环保、充分发挥居住小区功能特点、营造安静舒适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小区建设的标准。

2.2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寒冷地区具有独特的冬季气候特点,居住小区的建设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不甚合理,增加了居民的日常出行距离;小区内部道路网形式单一,冬季道路两侧植被凋零,视觉景观匮乏,路网及行道树直线形设置,不能有效阻挡冷风穿行;绿地系统配置简单,相对分散,无法发挥绿地系统功能,减少冬季不利气候影响。

3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规划实践

3.1 工程概况

哈尔滨市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是所在地区城市改造回迁安置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松梅路、通乡街围合地段内,由3块街区地块构成,项目总用地面积33.53 hm2,地上总建筑面积858 723.20 m2,容积率2.56,建筑密度21.9%,绿地率40%,表1所示为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表1 居住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项目规划包含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相关内容,合理规划和组织安排,力图创造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安静舒适、节能环保的宜居环境。项目内住宅大部分为回迁安置住宅,还有少部分为商品住宅,商品住宅集中设置于地块1东北角,建筑面积180 104.40 m2,回迁安置住宅均匀分布于3块地块内,建筑面积573 662.00 m2(见图1)。

图1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规划平面

3.2 规划布局

规划项目以现有城市道路网结构为骨架,综合考虑相邻地段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居住与公建、道路与绿地系统的关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有机整体(见图2)。

图2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规划布局

地块1、2在保健路方向设置主要出入口,地块3在通乡街方向设置主要出入口,3块地块与小区内东西向主要道路形成有机联系。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满足地域气候特点,设置地下大型停车场解决停车需求。居住建筑采用组团式布置方式,形成多个独立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安排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管理。绿地系统平衡设置,地块中心公共绿地密植高大乔木,冬季可以有效抵御风雪。

3.3 住宅与公建

居住建筑南北向布局,最大程度争取太阳辐射热量和有效日照时间。日照间距符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日照间距的有关要求,同时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大寒日满窗日照2 h的相关规定(见图3)。以组团为基本构成单位,形成气候防护单元,抵御冬季恶劣天气。住宅单元外墙简洁,凸凹变化较小,建筑体形系数得到有效控制,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图3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规划日照分析

小区配套公建有两种布置方式,组团级别公建位于组团围合中心,服务半径均匀,一般为200~300 m,冬季不利天气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小区级别公建服务半径一般为400~500 m,沿城市街道围合布置,既可以形成沿街城市形象,又可以在冬季有效阻挡冷风侵袭。

3.4 道路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充分发挥道路系统功能,立足于满足小区居民生活交通、搬家运输、垃圾清运、消防救护车辆通行的需要以及小区居民居住生活的景观需求。

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小区门卫,确保小区内部无过境交通穿行。小区道路分为小区级道路和组团级道路,小区级道路行车道7 m,组团级道路行车道4 m。道路线形采用平滑曲线形式,道路通行步移景异,满足居住小区景观需求,增加道路空间趣味性(见图4)。曲线形道路系统还可以有效降低小区内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为居住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在寒冷冬季气候条件下,曲线形道路以及道路两侧种植的高大乔木能够有效阻挡冷风的穿越。

图4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分析

3.5 绿地系统

居住小区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包括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公建附属绿地、宅前绿地以及道路绿地几个方面。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用耐寒常绿植物;在绿化的布置上,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的原则,力争为居住小区居民生活创造舒适美观的绿化环境(见图5)。

图5 保健路回迁安置居住小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小区公共绿地是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重点内容,3块街区地块均采用高大乔木密植的方法形成中央公共绿地。绿地内硬质铺装与植被有机衔接,形成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生态环境。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密植区可以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有效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夏季乔木苍天,可以遮阳避雨;冬季枯枝林立,可以躲避风雪,阻挡寒冷空气。

3.6 室外空间环境

室外空间环境规划可以根据空间不同的功能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街道、广场来进行。

小区内均匀设置各种室外活动场所,通过绿化以及地表构筑物的分割形成各自的有效空间。地表构筑物采用休闲花架、交通廊道、景观墙体等,这些设施可以限定各种场所的区域范围,提供较为丰富的空间环境,还可以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提供挡风遮蔽功能。

4 结束语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应当充分结合所在地域的气候特点,认真分析不利气候条件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综合考虑相邻地段之间的联系,科学安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节约能源,切实解决好住宅与公建、道路与交通、绿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居住小区功能特点,营造方便舒适、卫生安全、节能环保的生活空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3]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时国珍,刘凯.2000年中国住宅设计获奖作品[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

[6] 韦鲁苹.城镇居住建设规划设计问题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 2007(6):69-71.

[7] 陈一峰.韩国规划小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8] 许美群.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9] 林世富.高舒适度节能住宅的设计和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

[10] 白德懋.住宅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郝丽英]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in cold regions

ZHANG Lijuan1, TENG Lili1, YANG Xuemei2

(1.College of Civil Architectu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China; 2. Heilongjiang Cold-Region Architecture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150080,China)

Clima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cold regions.Planning residential area in these regions require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nd full exploitation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Rational design through scientific planning shall be focused on human needs and energy saving. Using the returnee residential subdivision in Baojian Road, Harbin as a case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illustrates how to effectively plan residential area in cold regions to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idential and public constructions, between roads and traffic, and between greening and environment.

cold regio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6.06.002

2016-06-22

张莉娟(196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TU859

A

1671-4679(2016)06-0005-03

猜你喜欢
公建居住小区气候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以宁德“四大馆”文化公建项目设计为例
BIM技术在清华珠三角公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浅谈公建装修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