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2016-12-27 19:03李前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

李前壹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03

摘 要 依据问卷调查及统计数据分析,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差异,主要集中在期望起薪、就业途径、就业区域、就业单位4个主要方面。农村籍大学生独特的就业意向特点主要表现为“超低薪”“传统化”“城市化”“官本位”等取向。从成本—收益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性人”假设的理论视角分析其原因,得出结论。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03-03

1 问题的提出

“毕业后你愿意回农村发展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青云志”发起的这一话题,收到大量留言。近年来,农村大学就业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当前正在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如何吸引农村毕业大学生回去参加家乡建设是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刘春雷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1];铁明太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对策进行分析[2];郭丽莹研究了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救济[3]。以上这些研究将重点放在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来,忽略了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同时未将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仅有吴克明等在研究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中将城镇籍大学生作为参照样本[4]。由于农村籍大学生受到地域因素、社会背景及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且农村籍大学生在自身特长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就业心理趋向与就业意向特点。

2 数据总体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完成于2009年6月份,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归纳处理与分析。调查将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分为东中西三个大型调查区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998份,问卷回收率99.9%。其中有效问卷为2447份(注:由于研究针对性需要,将专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的数据剔除,针对性地集中研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农村籍大学生有554份(占22.6%),城镇籍大学生有1893份(占77.4%);总体上,男生有1126份(占46%),女生有1321份(占54%)。

3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

期望起薪的意向选择及其特点

1)期望起薪意向选择。农村籍大学生的期望起薪大多数在2500元以下,其中起薪标准在1500元以下的占58.5%(起薪要求在800元以下含800元的农村户籍大学生竟有4.8%),起薪标准在1500~2500元之间的占34.1%;还有部分大学生的起薪要求较高,其中起薪要求在2500~3500元占6%,3500元以上的占1.4%。同比,城镇籍大学生中起薪要求在800元以下的仅占1.6%,2500~3500元占15%,并且3500元以上高起薪标准也存在7.8%的城镇学生。可以看出,不管是农村籍大学生还是城镇籍大学生,在就业起薪意向上大部分毕业生存在低薪倾向,而农村籍大学生更是出现“超低薪取向”,多达4.8%的学生期望起薪在800元以下。

2)“超低薪”的取向特点。由于农村籍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他们急于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薪资来支付个人教育投资成本,而出现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和职业要求,最终使他们错过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由此出现“超低薪”取向。而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中有时也会出现“零起薪”现象。虽然农村籍大学生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但是他们的薪资难以实现教育货币的平衡,而出现不自信的问题,甚至会对农村的下一代教育问题产生影响而出现“上学无用论”,从而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会导致农村地区不再重视教育问题,对祖国的发展不利,而最终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就业途径意向选择及特点

1)就业途径意向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籍和城镇籍大学生就业途径的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分析数据可以清晰得出,“招聘会”这样传统的择业方式仍是农村籍大学生的首选,人数比例最高,达到66.2%。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由于城市大学生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倾向于“家人/老师/朋友推荐”这一就业方式,达到20.5%。“网上求职”作为新出现的一种择业方式,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不太愿意选择此种择业方式,使用较少,农村学生的比例为6.5%,城市学生的比例为10.3%。

2)“传统化”的取向特点。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通过招聘会进行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达到66.2%,就业方式十分传统、单一和狭窄。但是这种单一性也充分说明,农村籍大学生的主体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可以正确面对择业问题,不依赖于家长和教师。但是也有8.7%的学生选择“家人朋友推荐”,5.1%的学生选择“老师推荐”。此外,通过分析可知,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信息的掌握不够具体,导致出现就业不对称的情况,“网上求职”方式运用不充分。

就业区域意向选择及特点 根据这两项的调查结果可知,农村籍与城镇籍大学毕业生对比而言,有61.6%的农村大学生愿意到西部就业,有53.1%的农村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有52.2%的城镇大学生愿意到西部就业,有37.7%的城镇籍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可知,高校毕业大学生的素质较高,愿意支持国家西部建设,到我国西部地区就业。相比较而言,农村籍大学生的意愿更加强烈。而在选择到农村就业的问题上,农村大学生愿意回农村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城镇籍大学生。但是相比较于农村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回农村就业的意向不是很明显。

另一项对照调查——“最想去的工作地区”,农村籍大学生选“东部地区”的占36.4%;城镇籍大学生选“东部地区”的占27.6%,农村籍大学生选“中西部地区”的占9%,城镇籍大学生选选“中西部地区”的占7.2%;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城市”的分别占45.5%和34.8%,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农村”的占4.2%和2.7%;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就学所在地”的占19.5%和23%;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家乡及附近地区”的占27.4%和37%。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知,农村大学生和城镇大学生愿意在“东部地区”和“家乡所在地”的“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就学所在地”及“农村”。

“城市化”的取向特点 农村籍大学生更倾向于“城市化”,十分矛盾。一方面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有传统的落叶归根的思想,回到农村就业的学生占到52.2%,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大学生占到58.5%;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为了自身利益和前程,更愿意到发展好的地区就业,呈现出“理性人”的特征。由于4年的大学生活导致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他们更愿意在城市中追寻快节奏的生活,觉得城市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更加有好处。

就业单位意向选择及特点

1)就业单位选择。关于就业单位的意向选择,农村籍大学生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数据分析如表2所示,鲜明地显示出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就业单位意向选择之异同。他们都优先考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这三类,其次便是“个体、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很少有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创业”。不同之处在于同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愿意进入“国字号”的单位就业,约有78.9%的学生表示倾向于去国有企业。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籍学生渴望通过就业来进入社会上层。

2)“官本位”的取向特点。农村籍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当官才是最体面的事情,只要一个人成为官员进入政府部门,就可以带动整个家族的兴旺。因此,农村籍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倾向于这些国字号单位,他们迫切希望有机会进入这些单位以改变现状,从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荣誉。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对期望起薪的标准在不断降低,在就业方向上都倾向于进入“国字号”的单位。这是因为现今的大学生更加理智,在就业时能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薪资以及职业规划,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另外,他们还有着“官本位”的就业倾向,城市中的国有企业成为就业时的首选。

从横向比较上来看,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时有着鲜明的特征,存在超低薪、传统化、城市化以及“官本位”的取向。造成这一趋势的重要原因是,相较于城市籍的学生,农村籍学生生活较为朴素,他们求学有着强烈的目的性,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投入来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在就业时为了尽快找到工作,不得不降低职业要求和薪资标准以便能得到一份工作,这样就导致其不得不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羡慕国字号单位的工作人员,希望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进入体制内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又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校要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未来有一个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铁明太.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对策[J].求索,

2011(5):181-182.

[3]郭丽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救济[J].教育评论,

2013(2):72-74.

[4]吴克明,卢同庆.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3(1):22-27,112.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
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浅析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