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6-12-27 09:32张芙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8期
关键词:物业企业居家养老社会化

摘要:针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运转方式、资源管理权限、服务内容、社区类型、社区人口结构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社区各类要素分布现状和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不同社区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物业企业;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60

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快速发展,带来老年人口扶养比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提高和扩大。家庭结构小型化、代际分居和人口流动加速,造成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单纯依靠家庭的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央政府出台系列文件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2008年以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逐渐清晰,顶层设计逐渐成型。我国已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基本思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养老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政府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但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养老事业发展困难重重。养老服务建设需要社会、市场等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2013年中央政府出台文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由于养老产业是一个微利行业,投资大,利润回收周期长,且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力量介入意愿不高,甚至许多先期介入的企业因入不敷出,最终退出市场。如何既降低社会力量投入成本又发挥市场效率,成为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点。对养老相近功能资源的开发与共用成为一些学者探索的介入点。物业服务企业由于具备上述特点,成为近年养老服务产业探索、发展的新方向。

1.2 研究综述

整体而言,关于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起步晚,资料少。已有研究多集中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的优势意义以及部分典型实践模式运营方式介绍上。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物业服务工作相结合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驻足社区,面向社区提供服务,特殊的地缘和业缘优势,使物业服务企业对社区人口结构、居民信息、服务需求比较了解,能够提供有效匹配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对已有资源的开发与共用,如对社区公共资源的整合,对已有服务队伍的改良、增能,将减少资本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减小运营风险,拉底服务供给成本。物业服务公司以企业效率提供服务,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的普及性,保证了住宅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在实践模式研究中,被学界广泛介绍的几个典型案例主要有“卓达式”物业养老模式、“青藤式”物业养老模式和“绿城式”物业养老模式。这三种模式基本代表了当前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卓达物业主要通过整合内外部养老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卓达物业养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基础,通过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的方式整合开发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专业化程度较高、符合社区养老理念的其他行业资源,组成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要的资源体系。同时组织动员社区内部力量与社会志愿者提供公益性服务。在开展动力上,卓达物业通过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推动了楼盘的热销。青藤物业主要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居家养老服务。青藤物业服务人员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项目,为小区内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绿城物业以物业现有功能与人力资源为主,利用已有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社区老年文化教育服务、老年兴趣爱好发展服务、社区保健类服务、社区门诊、紧急救助类服务、医疗绿色通道、社区购物服务等。

这三种运营模式分别代表了三类不同的社区类型和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群体。“卓达式”物业养老模式代表了大规模中高端品质社区,这类社区定位于经济状况较好,注重社区服务配套的业主群体。“青藤式”物业养老模式代表了原国企、集体单位家属小区模式,这类小区建立时间长,社区配套设施陈旧,老年人口比例高,社区居民经济条件普遍处于中低水平。“绿城式”物业养老是普通现代商品房小区的典型代表,小区规模、物业公司规模和功能都十分有限,物业企业利用有限资源尽力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2 调查数据与分析

2.1 资料来源说明

本研究以西安市九城区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住宅小区以现代商品房小区和单位家属区(原国企集体企业家属区、企事业单位家属区)为标准分为两类,在九城区中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在每个城区以上述标准各选择一个小区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7份,与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深度访谈9次,回收问卷2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从物业服务企业运转方式、对社区资源的支配管理权限、服务内容、社区类型、社区人口结构、与业主关系、参与居家养老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深度访谈对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不同意愿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参与模式、需要的支撑条件以及未来预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2 经验分析

2.2.1 不同类型住宅社区物业企业对社区资源的支配管理权限差异较大

物业企业对社区资源的支配管理权被看成是物业企业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优势。对不同住宅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社区物业企业对社区资源的支配管理范围存在明显差异。2000年以后至今建成的中小规模(1000户以下)普通现代商品房住宅小区,配建的公共设施十分有限,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甚至办公场所都是在小区租赁的,基本没有配套设施可供支配与管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于一千户的现代商品房社区公共配套室内面积基本介于100—400平方之间。大规模住宅社区(1000—5000户),尤其是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高品质的住宅社区,拥有的社区配套设施规模优于小规模普通商品房社区,公共配套室内面积在500平方以上。单位家属区配套设施规模最大,不管是原国企集体单位家属社区还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社区,其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模面积都比较大,基本在1000平米以上,拥有较大的空间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例如位于电子城电子二路已破产的八七七厂家属院,通过问卷与深度访谈了解到,八七七厂家属院拥有两栋楼的公共场所,目前全部由物业管理并经营,主要用于向外出租。

2.2.2 不同类型社区物业企业的组织运转方式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商品房社区物业企业基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不受外界牵绊,对自己的经营方向,经营模式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而仅有不到10%的家属社区物业企业拥有独立经营权,90%以上的家属社区物业企业都隶属于企业、单位的一部分,受企业单位领导和指挥,仅有执行权而缺乏决策权。不同的组织运营模式对物业企业能否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产生重要影响。西京公司家属区物业经理表示,他们对于如何运营物业管理有很多想法,包括开展老年服务,但由于缺乏决定权,很多想法难以实现。企业单位在家属区的物业管理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社区的管理能简则简。

2.2.3 物业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在功能上,物业企业负责小区的基本管理,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公共部位以及公共设施的维护、小区居民家庭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服务、代收代缴收费服务等。在差异化服务上,不同的物业企业因管理理念不同而对服务内容有所延伸。调查结果显示,45%的社区物业企业能够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在社区居民家庭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赶到提供帮助;38%的物业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30%的物业企业逢年过节会探访老弱病残家庭困难者;60%的物业企业提供简单的便民信息服务;40%的社区能够提供助老服务。不同类型社区延伸服务分布呈现差异化。现代商品房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家属院小区延伸性服务比例高于原国企集体企业家属小区。

2.2.4 社区人口结构分析

西安市的住房改革制度始于2000年前后,2000年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商品房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现代商品房开始成为西安市居民获得房屋拥有权的主要形式。西安市现代商品房的购买者以进入婚姻阶段的年轻人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住宅社区人口结构差异明显。现代商品房小区人口结构以年轻人为主,比例在70%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足30%,在居住方式上,大部分老年人口是为辅助子女照看下一代的老漂一族,与子女同住,也有少量以改善住房,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较小,不足6%。原国企集体企业家属社区人口结构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人口类型主要以原集体国企退休职工为主,老年人口比例在80%以上,且高龄、贫困老年群体比例偏高。企事业单位家属区一般可以为分两类,一类是原有家属区,另一类是新建家属区。原有家属区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新建家属区主要以60岁以下在职职工为主。

2.2.5 物业企业对社区的了解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商品房小区与单位小区物业企业对业主状况掌握比较详细,60%的现代商品房物业企业掌握了小区内住户的分布类型,比如空巢家庭比例,两代家庭比例,一代家庭比例,保存有每户业主的紧急联系电话。尤其是小型现代商品房住宅社区物业企业员工甚至能准确说出大部分业主的具体门牌号。50%的企事业单位家属区物业企业对住户信息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原集体国企家属小区物业企业对社区住户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30%的物业企业了解住户信息。原因在于这些小区各项管理运作依赖于原单位,福利性质较强,住户与物业打交道的机会有限,同时并存的离退办也承接了大量小区公共事务,住户与物业企业的联系不如其他类型社区紧密。

2.2.6 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意愿

以五级测量量表为工具,测量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结果显示,5%的物业企业表示“十分愿意”,8%的物业企业表示“愿意”,10%的物业企业表示“一般”,70%的物业企业表示“不愿意”,7%的物业企业表示“十分不愿意”。从以上测量结果来看,77%的社区物业企业不愿涉足居家养老领域。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二,各类家属区物业企业缺乏独立性,没有决策权,运营思路自己难作主;三,观望状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物业企业不愿涉足居家养老领域的最主要原因。中小规模现代商品房社区物业企业普遍表示,小区内老年人口比例较小,且多与儿女同住,养老服务需求不足,即使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也难以维持。大规模社区物业企业因养老服务行业的微利性质处于观望状态,期待同行的破冰。家属社区物业企业一方面自身没有决策权,难以对经营方向进行决策,另一方面,认为老年群体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和节俭思维影响,购买养老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养老服务缺乏市场。

2.2.7 物业服务企业与外界联系

对外交流是物业企业拓展视野、整合资源、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50%的物业企业与自己所在社区的社区居委会有所交往;40%的物业企业与同行有所交往;20%物业企业接触过物业协会;90%与政府职能部门交往过;5%与养老服务机构交往过,70%与其他便民服务机构有所联系,如开锁公司、家政公司、维修公司等。

2.3 结论

地缘、业缘特征是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主要优势所在,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物业企业地缘优势程度差异明显。地缘优势不仅指物业企业驻足于社区内部,更加强调物业企业在社区内可支配、管理的公共服务资源。由于社区类型不同,家属社区呈现出理想的地缘优势,拥有较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资源。现代商品房社区公共资源相对欠缺,中小型规模社区甚至缺乏可用的公共资源。业缘优势普遍存在并且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物业企业公益服务项目和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服务,对物业服务队伍的改良、增能将易于实现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域开拓。物业企业对社区住户信息的了解与掌握较为详细,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相比拥有绝对优势。不同类型社区老年群体比例差异明显,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认知存在差异。社区物业企业组织类型存在差异,影响养老服务业务的开展。家属社区类物业企业缺乏业务选择自主权。

分析调研结果可知,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既与理论假设存在差异,又有共通之处。所以,在现实实践中,不能完全依赖理论假设盲目推进,需要根据复杂的现实情境,依据客观现实合理设计参与运营模式。同时,又要吸收理论模型的合理之处,将其与实际相结合,推动实务发展。

3 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与对策建议

本研究结合西安市社区现状,借鉴其他地区已有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以供参考。

3.1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

(1)社会化养老服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群体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较小,这是目前各地存在的普遍情况。基于这一现实,目前通过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之一,应以培养龙头企业,树立典范为思路。具体方式为,鼓励大型房地产集团(拥有多处地产)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型房地产集团一般拥有多处地产,物业企业服务覆盖面积大,能保证基本的客户源。同时大型房地产集团资源相对充足,社会责任感更强,有实力有能力支撑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方式可以是自行设立养老服务公司,由物业企业直接提供养老服务,也可以整合外部资源,搭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引入外部资源提供服务。

(2)鼓励中高品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家属社区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外部资源提供养老服务。中高品质社区注重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健全,同时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这种社区条件和理念为微利公益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条件。中高品质社区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或者以免费或低偿的形式为外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础设施,与外来养老服务机构合作为本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模式在西安已被个别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亲养老服务集团与多个社区以企业与社区合作的模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在西安产霸地区通过物业企业免费提供空间,如亲养老服务集团自己承担水、电、气、物业费用等,在社区内开展起了居家养老服务。如亲养老服务集团与荣华地产集团以合作的模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荣华地产提供基础设施,如亲养老服务集团负责运营,两者通过一定比例分配利润。

企事业单位家属社区以满足职工利益为出发点,在社区建设中一般也配建了较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同时家属社区物业企业的公益服务性更优于其他类型社区,所以在企事业单位家属区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引进养老服务机构具有可行性。

(3)在老年型社区尤其是原集体国企退休职工集中的地区,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以一定的半径为覆盖范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在此类型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赋予物业企业承接养老服务的职能,优先向物业企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物业企业维持运营,营造物业企业提供养老服务的氛围,培育养老服务市场。

(4)鼓励中小规模现代商品房社区物业企业加强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联系,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拓展为老服务范围,满足老年群体的刚性服务需求。中小规模现代商品房社区由于公共资源和潜在客户资源有限,直接开展和引进外部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难度较大,所以,建议现代商品房社区加强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其他养老服务机构的联系,为社区老年群体搭建有效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开展刚性养老服务,如紧急救援、空巢老人定期探访、社区助老服务等。

3.2 推进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1)建议民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鼓励物业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与相关扶持政策。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或低偿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降低物业企业进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成本。对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并进行年终评比,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以引导、激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建议西安市政府通过政府补贴形式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对向“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应扩大现有养老券的使用范围,允许用于购买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

(3)有效落实住宅小区同步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和在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增设养老服务设施政策,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创造条件。

(4)设置合理的进入门坎,根据不同类型社区的实际状况,合理设置进入标准。建立健全物业企业为老服务管理办法,制定物业企业为老服务标准、规范和退出制度,规范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物业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4,(12).

[2]魏双燕.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方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6,(6).

[3]张芙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6,(2).

猜你喜欢
物业企业居家养老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有效运用科技智能化 提升物业安全防范水平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