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户心理探析及人文关怀

2016-12-27 00:31首水清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心理特点人文关怀

首水清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鼓励并发展棚户区改造工作,各地也都十分重视棚户区的改造,以促进内需的扩大,增加就业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然而,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并不简单,会遇到各种问题的阻碍和影响。其中被改造时期居民的心理变化就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郴州市北湖区郴江乡文星湾村棚户区改造户心理特点以及人文关怀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心理特点;人文关怀

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提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都开始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指的是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提高困难家庭住房质量、拆除阻碍道路修建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有利于土地资源再利用,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居住条件。但是改造工作与改造户的利益密切相关,会涉及到土地、房产等方面的问题,这导致改造户的心理非常复杂。本文主要分析了郴江乡文星湾村棚户区改造户的心理特点以及人文关怀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郴江乡文星湾村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是:2016年北湖区政府,为了修建文星路与古樟休闲公园,拟拆除郴州市北湖区郴江乡文星湾村部分棚户区的房子,以货币形式给予补偿。该村共169户,居民368人,拆迁户45户。为此,北湖区政府拆迁办派出工作人员,入村调研,反复开会动员学习,入户交心,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终形成文字,签字拆迁。

1 棚户区改造户的心理特点

1.1 心理不平衡

对于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郴江乡文星湾村棚户区的改造户(共169户,居民368人,拆迁户45户)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分配问题。这不仅与社会与人民的利益相关,而且也与改造户的利益有关。改造户出于对既得利益的考虑,会选择不同方式要求在改造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补助,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与追求自身的利益。不同地区的改造政策中,改造的补偿标准大多是以房屋面积为基础。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改造户不平衡的心理。政府一旦开始变更改造补偿标准,市场上的体制也会发生变化,房价也会出现上升的情况。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造补偿无法真正确保等价有偿。改造户产生不平衡心理的原因在于,在改造棚户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会将原土地开发利益与自身获取的补偿价值进行对比。改造户会产生不平衡的极端心理。2016年北湖区政府,为了修建文星路与古樟休闲公园,拆掉了村民45户村民的房子,均已货币形式给予补偿。补偿标准为一个失地村民户头100万,儿子(另成家立户的)65万,房子按装修质量不同补偿800-1200元/平方不等。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转型阶段,许多改造户也正处在失地又失业时期,只有依靠社会保障金生活,经济方面依然很困难,如果再遇到这些改造工程,会加重不满情绪。

1.2 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在改造户中普遍存在怀旧心理。具体的表现是改造户们会怀念之前居住的棚户区,这种情感会延迟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中,大多数的房屋都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改造户长期在此生活会产生一定的依恋心理,加之迁入其他地区之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改造户一般都对迁出地有良好的评价,但是却对迁入地不太满意。除此之外,在完成对安置房的建造工作后,对于一些改造户而言很难支付补差费用。因此,改造户可能会为了获取补助而借钱买房,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大多数的改造户会对未来生活感到忧虑。

1.3 预期与现实落差造成的心理焦虑

对大多数改造户来说,棚户区改造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人对于陌生事物容易紧张,产生压力。其次,改造过程中往往牵涉巨额金钱,这也容易引发压力。再者,前途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使被拆迁者有茫然之感,进而产生焦虑情绪。面对被拆迁户的焦虑心态,最合适的做法是:从政府到开发商,首先应该对被拆迁户进行心理疏导,让彼此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展开谈判。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开发商没有考虑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在安置问题方面。安置问题是改造户考虑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基于成本考虑,开发商往往多采取异地安置的方法,或者就地与异地安置按比例调配。很少有当地安置的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于熟悉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有依赖心理,换了新环境,只能加剧其焦虑感。所以实际操作中,被拆迁户对异地安置多数是不满意的。即使是被安置在一个条件比原来稍好的新环境下,对开发商依然不满。所以,异地安置对保持改造户的心理稳定极其不利。

2 对棚户区改造户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含义涉及到很多内容,其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包括人格、尊严、思想以及情感。人文关怀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促进人发展的最大化。人文关怀更加倾向于人的精神层面。人文关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个人的尊严,培养个人情感、积极的人生观,具备健康的精神面貌。在棚户区改造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树立人文关怀的观念,在改造过程中,全面考虑改造户的心理特征与生活行为,分析其居住条件需要,使其感受到充分的归属感,实现棚户区改造的整体利益。对棚户区改造户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可承受的经济补偿条件:政府给与棚户改造户补助完全为等值货币化,用于拆迁户购买新房。一个户头100万/户,连带户(即儿子另立户建房)65万元/户,房屋面积按新旧程度、装修程度补助为800-1500元/平米,使其为购买新房有一个基本的经济条件准备。

2.2 便捷的生活

改造安置地区的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改造户的心情,同时也最能够反映出人文关怀。第一,在初期的计划过程中,应该选取改造户比较熟悉的区域,或者规划安置地区周围的建筑物,这样能够防止出现安置地区的“孤岛效应”。第二,在规划安置地区时,应该保证内部流线的科学性。

2.3 可承受的经济水平

安置地区居民的经济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用性与可行性。现阶段,我国的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量不够充足,因此在设计改造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经济能力,科学布局,就近取材,最大程度的节约施工成本。

2.4 场地的实用性

改造安置居民有着各方面的需求,合理规划安置地区的场地,保证场地实用性及功能性,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造安置地区的设施布置,应综合考虑改造安置地区居民的总数量,考虑改造安置居民心理,合理布置功能设施位置、数量,保证其舒适性。为此,在进行场地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居民行为特征,满足居民需求,避免出现场地利用率较低或场地面积不足导致的超荷载等问题,充分考虑场地复合型及兼容性、缓解拆迁安置地区用地不足等问题。

2.5 文化的延续性

改造安置地区居民,因搬迁等原因,容易对新的环境保持一种陌生感及不安全感。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体现文化延续性,营造出居民所熟悉的人文氛围。在设计中完善邻里空间的营造,如架空层设计、社区活动用房的设计等,提高改造户对环境的认同。

2.6 场地宜人性

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拆迁安置地区场地具有宜人性,主要表现为景观宜人和气候宜人,这可以通过提高绿化率、合理搭配植物来实现。

结束语

棚户区改造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且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加社会就业量,优化调节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妥善解决人们的住房困难问题,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然而,现阶段不同类型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改造户复杂的心理特点,容易对改造工作产生抵触。因此,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体现对改造户的人文关怀。郴州市北湖区政府对郴江乡文星湾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中,经过工作人员半年多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改造户搬迁工作。

参考文献

[1]单松.城市拆迁过程的被拆迁者心理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2]潘秋豪.对拆迁安置房质量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4(19).

[3]曹树林.拆除:为了被拆迁户的利益[J].人大建设,2011(08).

[4]徐毅.试析关于我国拆迁安置房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建材,2014(16).

[5]朱沪影.房屋拆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风,2010(18).

猜你喜欢
棚户区改造心理特点人文关怀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研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