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运作模式及对策

2016-12-28 11:38
金融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存款利率

杨 波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 长沙 410005)



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运作模式及对策

杨波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长沙410005)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放缓,以理财产品为主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猛,加剧了资本脱实向虚发展,削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功能。实际上,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是传统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受到抑制,金融创新的产物。理财产品其背后隐藏的资金流动、调拨规律及其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特别是厘清微观经济主体层面的实现规律对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缓解“金融脱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理财产品属于影子银行研究范畴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比较多,理财产品对货币调控的文献比较少,多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出发,如胡斌等(2006)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有助于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魏海斌(2010)认为理财产品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在冲击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谢伟等(2011)认为理财业务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不断积累经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肖建学(2013)认为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水平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些文献对货币创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段胜辉(2012)分析了银行与信托合作类理财产品,认为理财产品影响货币创造机制造成M1与M2之间的转化进而货币供应的可测性,使得M2失真(卢满生,2012)。同时,理财产品使得银行绕开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信贷规模限制,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段福印等(2012)认为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宏观金融的波动,并以银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通过分析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负债表,解释了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金融的关系,理财产品通过影响社会融资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卢满生(2012)认为理财产品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放大了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也增大了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难度。孙从海(2013)从货币传导机制层面分析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家庭资产结构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以上文献研究理财产品对货币创造机制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影响机理尚未进行深入的理论梳理,缺乏微观视角对跨境人民币流动深层次分析。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背景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外需疲软,产能过剩,资本的投资报酬下降,金融体系的投融资风险上升。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收缩了信贷资金,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象。当风险收益匹配机制出现了向高利率与高风险转变时,由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客观存在,需要弥补成本,扩大资金投放规模。中小企业或者信贷控制行业往往愿意以较高利率获得短期融资以渡过难关,由于货币政策或者信贷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创造出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融资需求。一部分商业银行划分的优质客户仍然以一定的指导利率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或者项目通过理财产品获得融资。例如,在2008年后理财产品迅速发展,2011年较2010年增长71.4%,发行量达到16.49万亿,其中2011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以信贷类为主,6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占62.08%。另一方面,由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存款利息与通胀率倒挂,出现负实际利率,导致大量存款寻找高收益机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揽储竞争也促进了理财产品的发展,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吸收存款,改变了存款负债业务扩大规模的模式。

理财产品的存在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不能忽视其消极作用。如果我们把它纳入到我国金融发展状况的背景中思考,那么显然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对金融产品过少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使得金融市场活力不断增加,也是金融抑制的一种表现。金融创新与经济高速增长相适应,即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个人财富不断增长,其投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个人的投资需求不断压抑,所出现的一种需求释放。与此同时,资金价格被抑制且金融需求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特别是金融需求者之间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金融中介机构的资金供给不足时,导致资金价格对市场价格的一种回归。因此,这种金融创新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垄断了金融供给,利用这种创新机制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误导了金融消费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

(一)规避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业务,将信贷资金转移到表外,脱离货币政策的监管,然后通过信托等方式进行放贷,规避了货币政策当局对从紧货币政策的要求,轻松绕开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因此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业务,调节着信贷资金,对流动性创造机制也造成挑战。此外,以理财产品方式形成的信贷资金,由于绕开存款准备金政策,连续的信贷理财产品循环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很强,增加了信贷投放。信贷规模规避主要是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来完成。以信托投资型产品为例:银行先将投资者的理财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即信贷基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将基金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信托机构信托信贷资产和发放信托贷款将自身现存(或潜在)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或将信贷资产间接转化为银行理财产品,规避准备金政策,突破宏观部门有关信贷规模的限制。根据我们调查证券公司继信托公司之后成为银行规避监管与调控的重要通道,部分银行通过证券公司购买商业银行票据资产,使得这部分资金“出表”,达到帮助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的目的,不少银行将理财资金通过证券公司购买信托公司集合信托投资计划,最终融资给企业,绕开银信合作监管限制与信贷调控,且资金往往流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受调控领域。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对于这种跨机构、跨市场的理财合作监管机构往往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例如某城商行1-8月通过以上三种合作形式发生银证合作业务9笔,涉及金额14.19亿元。

(二)获取无风险套利

商业银行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及排他交易者的身份,比如交易商资格,采用借短续长的方式,以低利率获取资金,然后用于资本市场投资,获得利差。例如,银行机构通过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募集理财资金,再将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投资于同业存款、银行间债券市场等低风险资产。根据监管规定,保本型理财产品要求计入表内,部分银行将保本型理财产品纳入表内存款科目下核算,作为“冲存款”工具。

套利型理财业务的增长导致银行同业业务大量增长,导致货币管理机构容易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误判,同时,商业银行自身流动 性管理带来问题,比如2013年6月由于理财产品到期及存款考核所产生的某些银行流动性收紧,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缩,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上升的局面。

(三)调节资产、负债结构

借助于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能够轻易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相关资产进入同业业务,减少风险资本计提,从而增大核心资本计算,改善了银行资本考核数据,比如利用同业业务资本计提比例低于一般工商企业贷款的规定,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以达到减少资本计提目的,美化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考核数据。例如,部分银行将保本型理财产品计入表内存款科目,通过大量发行保本型产品,达到增加存款考核规模以及调节指标的目的。部分银行机构的保本产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接近两个百分点,涉嫌变相高息揽储。同时,投资于同业存款的保本型产品在计入产品发行的存款同时,也计入了产品投资行存款,虚增了整体金融机构存款,对客观评价银行资产负债水平和国家宏观调控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理财产品的诸多便利导致理财产品飞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后,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迅猛增加,从2008年数百只理财产品、金额不足10万亿元迅猛攀升到2012年的2500只左右,金额接近25万亿。

四、理财产品的运营模式

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创新的手段,也是商业银行资金表内及表外资产联通的桥梁,客户购买以商业银行为发起人的理财产品时,资金流入表外,而理财产品到期偿付时,资金流入表内。商业银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业务考核或者政策规避的需要,迅速实现资产与负债的转换,改变以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的模式;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结构类型理财产品,如信托类、委托贷款类等。事实上,理财产品是一种金融抑制下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若放任,缺乏有效监管,那么极其容易扰乱金融秩序,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尽管金融监管机制健全,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无论理财产品操作设计多么完美,最终将放大商业银行资产杠杆率,违背风险收益匹配机制,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将形成金融链条的断裂。理财产品使商业银行脱离传统信贷机构的特点,无疑放大了资金业务的风险,甚至成为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套取收益的合法资金运营的手段,掩盖真实的业务或者资金流向,改变了货币供应及货币政策传导。

从运营层次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往往根据客户的需求,向总行发出相关理财产品特征的请求,总行根据这些信息设计相关理财产品,并根据相关政策调整理财产品设计。总行集合理财业务需求的情况,设计“标准化”或者“非标准化的理财产品”。典型的理财产品资金最开始源自于客户,分支机构获得资金后,上交总行,由总行进行投资运作,投资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衍生品市场、或者货币市场,产品到期后,资金拨付给分支机构,由分支机构将资金(包含利息)返回给投资者,其中投资类的理财产品直接通过市场投资获得收益,委托贷款类通过设计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而获得收益。

理财产品的设计比较灵活,可以引入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操作方更加灵活与隐蔽,特别是理财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往往可以设计不同产品满足客户及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例如按信托收益权的转让,相关的理财产品分为信托受益权“过桥”模式、自益型财产权信托计划模式、银行自有资金购买信托受益权模式等。

五、加强对理财产品监管的对策

(一)有序推动利率市场化

继续引导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丰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银行理财产品契合了市场供求双方需求,这种源自于基层的自发性制度创新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人民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导部门,应密切关注理财产品创新活动,充分肯定其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的创新力量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同时可以借鉴美国和日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货币市场工具创新力度,比如扩大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并建立完善的转让交易市场。

(二)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引导

总体上,我国货币流动性比较充裕,然而流动性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别是商业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充裕程度不一,在理财产品期限错配下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容易引起市场恐慌,因此需要加强对宏观层面流动性的引导,避免商业银

行对流动性预期的错误判断。

(三)改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基础

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差异性,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四)做好理财产品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工作

鉴于目前还未建立针对理财产品的货币监测体系,势必引起货币统计的误差,因此人应该尽快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金融统计体系,以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管理,以便评估分析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品分类标准、统计口径来规范理财产品的信息采集,为有效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

应该密切关注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制定流动性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特别是要对理财产品期限的管理,减少期限错配,避免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存款利率
追回挪走的存款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生命的存款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