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国为何总是围剿普京

2016-12-28 16:06张树华
人民论坛 2016年37期
关键词:普京

张树华

[摘要]普京以其鲜明的个人性格、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高超的外交手腕大大提升了俄罗斯国际影响力,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威望,有力地冲击了西方阵营的重重障碍。

[关键词]普京 妖魔化 外交突围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西方大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陷入了历史上的低谷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起伏跌宕,忽冷忽热。令世人惊讶和不解的是,多年来很少见到西方主流社会和媒体如此憎恨一位外国的领袖,在西方舆论中普京的政治形象被严重妖魔化。西方媒体不时杜撰和炮制诸如“普京得了不治之症”“普京失踪”“普京贪污数额巨大。坐拥400亿美元的财富”等新闻,用来丑化普京,攻击俄罗斯。前几年美国一家著名战略智库竟然公开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正当普京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门之际,遭到枪击,不治而亡,自此俄罗斯陷入大乱。西方舆论还热衷炒作“普京私生子”“普京克格勃的经历”等素材,甚至把“俄罗斯与英国球迷冲突”“俄罗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等事件也要与普京挂上钩,认为是俄罗斯政府的纵容。背后元凶是总统普京。

实际上,普京陷入西方大国政治的围攻和舆论的围剿,并非源自个人的恩怨,这乃是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折射和写照。历史上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充满曲折和纠葛。现如今西方世界囿于结构性矛盾和地缘利益又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对手甚至是最大的敌人。俄罗斯与西方陷入了难以调和的利益之争、地位与角色之争、道路之争。2003年以来,西方大国拉帮结伙,一方面高举反恐大旗,发兵中东地区和阿富汗,一方面在欧亚大陆特别是俄罗斯境内外频频策动颜色革命。2006年以后,西方不满俄罗斯在普京治下的稳定,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政治攻势,他们担心俄罗斯的主权民主将对西方世界提出重大政治和思想挑战。近几年利比亚、叙利亚和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大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陷入了历史上的低谷,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之为“新冷战”。借乌克兰事件,西方大国发起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堵,加剧了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对抗。有信息披露,近期西方大国政治势力和某些机构决意通过制裁,进一步遏制直至压垮俄罗斯,而扳倒普京是压垮俄罗斯或者迫使其改变政策最直接的任务。

道路之争:生死较量

10多年来,西方政治精英对普京的态度和关系经历一个近乎180度的转变:猜谜-怀疑-疏远-无视-侮辱-背弃-打压-遏制-围剿。与普京上台初期渴望西方的承认和尊重背道而驰,西方某些政治势力希望置普京于死地而后快。道路关乎命运,路线关乎生死存亡。近年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与西方围绕政治道路和民主问题而发生的激烈斗争,突出地反映了国际政治领域思想和政治较量的险恶程度。

16年前,世纪之交,不满50岁的普京接掌俄罗斯大权。西方媒体纷纷对普京及其思想进行猜测,提出了“普京是谁”的问题。有人断言普京是“反共分子”,也有人认为他是要退回到苏联的“保守克格勃”;有人认定普京“是对俄罗斯独特道路不感兴趣的西方派、欧洲派”,也有人认为普京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有人说普京是“自由民主派”,也有人称普京是“铁腕专制主义者”;有意见认为普京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由主义”,也有人指责普京是恢复政府控制的国家主义者;有学者将普京比喻为“戴高乐主义”,有的则把普京与“皮诺切特”模式联系在一起;有的史学家认为普京像亚力山大三世,有的则认为普京更崇拜彼得大帝。上述言论和分析虽然有些合理成分,但形容得并不完全准确,一些标签显得牵强。于是有分析家采取了“排他法”,提出普京既不属于右派,也不属于左派,政治上非白,也非红:普京不排斥民主,但警惕自由,倾向法治;经济上欢迎市场原则,但又强调国家和控制。认定普京在政治上倾向权威主义,在经济上推崇国家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道德上选择保守主义,在外交政策上主张现实主义。

回顾历史,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新思维”式的改革不仅未能解决既有的社会弊病,反而使苏联在短短6年内便陷入全面的社会动荡与民族危机,并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厄运。继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试验失败之后,俄罗斯迎来的是叶利钦时期原始而野蛮的资本主义和“私人财阀和寡头政治”。而叶利钦近十年的“经济私有化和外交西方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改革最终的受益方只是极少数的财阀、寡头,而绝大多数百姓只能是被愚弄和抛弃。

普京当政后,俄罗斯当局痛定思痛、改弦易辙,力图探求一条符合俄罗斯实际的“普京之路”。2003年以后。普京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削弱寡头影响,整顿经济秩序,掌控大众传媒,改组权力结构,积聚社会资源,强化中央权威,力图走一条俄罗斯式的政治发展道路。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不喜欢俄罗斯的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他们既害怕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又不满俄罗斯“脱离西式自由民主模式”。因此,多年来西方政要和媒体对普京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他们指责俄罗斯政府“压制民主、控制传媒、强化警察军队等国家机器、损害人权、打压反对派、破坏司法独立、压制非政府组织、阻碍他国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公开指责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在民主上退步,在恢复苏联传统,倒退回苏联”。甚至不借给普京扣上“独裁、专制”的帽子。2006年7月,随着八国峰会在圣彼得堡的召开,西方社会批判俄罗斯“压制民主”声浪达到高潮,西方政界人物和一些主流媒体甚至公开宣称,应将俄罗斯从“八国集团”开除。

西方认为,普京加强中央集权,对新闻媒体严加管控,是在背离“市场和民主的轨道”。2005年7月,欧洲议会提交了300多页的报告,对俄罗斯民主状况提出严厉批评,认为俄罗斯已经“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民主国家”。2005年2月,美国国务院正式表态,将停止对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援助。相反,美国计划大量增加对俄罗斯民主发展的资助,更确切说是对独立于当局的非政府组织的资助。首先资助的是反对党。美国政府声称,“俄罗斯民主和人权方面的消极趋势要求我们在2006年给予更多地援助……特别是对非政府组织,独立的媒体和司法机关改革的援助”。

为加强对普京政权的打压和思想攻势,美国还不时举起“自由、人权”大旗,丑化普京,进而妖魔化俄罗斯。2008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公布了年度《被奴役国家》报告。报告竟然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苏联共户主义完全相提并论,并称之为“二十世纪的罪恶事件”。几年来,设在美国纽约的“自由之家”组织在每年发布的所谓自由民主国家“排行榜”上。多次把俄罗斯列为“非自由国家”。美国国务院在其每年发表的《推进自由和民主》报告中多次严厉批评俄罗斯“不民主”。2008年,德国的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下属的同名基金会。将俄罗斯列为世界上民主有缺陷的10个国家之一,民主水平排在科索沃之后。2010年1月,设在美国纽约、自称非政府组织的“自由之家”又发布《世界自由国家》报告,指出俄罗斯由于迫害记者和压制人权等原因,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原苏联国家仍属于不自由国家。“自由之家”的报告称,普京时期的俄罗斯选举民主水平处于自1995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几年,伴随着西方政界不时鼓起的阵阵“新冷战”阴风,西方一些保守主义思潮浓厚的智库也纷纷发表报告和言论,对俄罗斯发起了一轮轮思想战和信息战。2008年4月27日,《历史的回归与梦想的终结》一书的作者、供职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罗伯特。卡根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题为《重新武装世界》的文章,宣扬中国、俄罗斯国家是“专制独裁制度”,声称这些国家的发展是对西方世界的挑战。西方国家应当联合起来,组成“民主国家同盟”共同应对东方专制主义、市场列宁主义的复兴。

面对西方的政治压力和频频发起的“民主攻势”,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一方面在外交场合积极对话,另一方面内部采取措施、主动应对西方民主“教师爷”的攻击。普京总统多次与布什等西方国家总统在不同的场合直接交锋。普京指出:“经常有人给我们俄罗斯上民主课。但是,那些给我们上课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自己却不愿学习。”

当今多数俄罗斯政界和知识界代表人士认为,1985年一1999年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先后掌权的15年,这是俄罗斯灾难性的15年,是政治混乱和社会倒退的15年。俄罗斯专家认为,30年来俄罗斯之所以不断遭遇如此灾难和打击,西方所谓的战略谋士以及民主化和市场化教师爷们难辞其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战略家一方面有意识地向原苏联等国家输出“软弱的自由民主思潮”。另一方面却为自己保留了极端排外和富有进攻陸的“保守主义”思想。而戈尔巴乔夫等人带领苏共不幸落入了西方的政治圈套,盲目进口西方的“民主价值”,从而导致“民主”与“自由”的泛滥和国家的解体。

如今,痛定思痛,普京及其亲信开始批评西方大国在民主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认为这种以利益或关系亲疏来划分所谓“民主阵营”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在当今世界。“民主”这个词具有双重标准:对美国人有利的一切都是“民主”,对美国人不利的一切都是“独裁”。俄罗斯不能再充当西方世界的“小学生”了。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终于意识到,即使俄罗斯继续对西方笑脸相迎、妥协退让,西方大国也不会让俄罗斯再一次站起来,而是希望俄罗斯永远跪拜在西方脚下,进一步衰弱下去,瓦解成更小的碎片。

曾经梦想一步迈入西方式民主天堂的俄罗斯,在短暂的“自由民主之梦”后蓦然惊醒。曾经试图作为西方文明“小学生”的俄罗斯,接过了西方教师爷递过来的药方,企望通过快速而全盘的自由化、民主化、西方化、私有化,进而跻身西方文明国家之列。然而俄罗斯在付出了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等沉重“学费”之后,并没有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得到的却是“财阀当政和寡头式的自由”。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生态是:个人专权、民主不兴、寡头政治、犯罪猖獗、黑手党为非作歹、腐败贪污盛行。对此,普京曾痛苦地回忆道,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初期,西方大国认为俄罗斯也很快不复存在。西方阵营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失败的国家,根本配不上西方的平等相待和尊重。

外交围剿与反击:生存之战

苏联解体后,西方政治精英认为,他们在冷战中获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西方阵营拥有了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又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占据了世界政治和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西方国家完全可以蔑视乃至无视俄罗斯的存在,进而独步天下。在国际事务中肆意妄为,甚至可以避开联合国,不顾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不畏西方霸权,勇敢地维护俄罗斯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普京政治的最大亮点,而这也是西方世界决定围剿普京的国际政治根源。这些年来,面对西方大国绕开联合国、践踏国际法、肆意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善于依据国际准则,巧妙出击,勇敢回击,有效地维护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公理,赢得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赞誉。2007年2月10日,在世界高官和媒体云集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反驳了西方霸权思想,回击了对俄罗斯民主和外交的指责。在这篇名为《打破单极世界幻想,构建全球国际安全新结构》的讲话中。普京比喻美国像是森林里为所欲为的“狼先生”,一意孤行,破坏世界秩序,企图主宰整个世界。普京谈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几乎全是,在国际事务中毫无节制地肆意使用武力,世界因此陷入了冲突不断的深渊,最终无力解决任何一个冲突,反而使政治解决问题变得无望。”而俄罗斯,借用普京的话来比喻,则是一个本来在森林里自家树下躺着吃蜂蜜的小熊。外来人非要打扰他,还要给他四只脚挂上锁链,惹急了的熊必会反击的。

继“阿拉伯之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继续谋求推翻叙利亚总统巴萨尔。2013年9月12日。普京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俄罗斯恳请谨慎》一文,警告军事打击叙利亚只会带来混乱和伤亡,指出很多国家已不把美国视为民主典范,而是视为只懂得耍蛮动粗的国家。并批评了美国的“例外主义”。普京巧妙地利用美国的主流媒体发声,加倍放大了俄罗斯的声音和外交议程设置的能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就连美英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围绕叙利亚等问题,近两年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中抢得了道德制高点。2013年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0日称,“奥巴马将世界交给了普京”“唯一赢家就是普京”,美联社则评论说,“几天的外交惊人之举,普京复活了许多人以为早就过去的关于超级大国的记忆”。《洛杉矶时报》则对普京主动出击的方式表示了惊异:“以前的俄罗斯国家元首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经过10多年的磨练,普京在国际舞台上收放自如,纵橫捭阖,成了国际政治中的“柔道高手”。他已经不再是刚刚步入国际舞台时,用普京自己的话讲,曾经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国际大腕面前拘谨的“新手”。2006年,普京敢于直面美国总统小布什,有力地回击西方对俄罗斯“不民主”的指责,反击美国“滥用民主,输出动乱”。俄罗斯著名学者谢·马尔科夫认为:“俄罗斯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当之无愧的反对美国霸权的领导形象,这为普京赢得了对其个人及对俄罗斯国家的尊重。”普京在叙利亚冲突中态度坚决,果敢而强悍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扮演了一个力挽狂澜的角色,发挥了“世界领袖”的作用,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肆意妄为、独步天下的局面,使得美国不得不坐下来听听俄罗斯的声音。

普京勇敢地反击西方大国的举动,带有一种不可动摇的自信和淡定,这让西方政客们气急败坏,却让俄罗斯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士钦佩不已。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普京无疑是世界级政治舞台上的最重量级选手之一,也是大国领袖中少数几位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接管俄罗斯人权16年来,普京积蓄了丰富的国际斗争经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普京声东击西、长袖善舞,时而铁腕,时而溫情,善于出奇制胜。他以其鲜明性格和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征服了俄罗斯,也常常成为世界舆论的聚焦点。无论是处理斯诺登事件,还是出兵解决叙利亚危机。普京高超的外交手腕大大提升了俄罗斯国际影响力,有力地冲击了西方阵营的道德神坛与话语权,提高了俄罗斯国际上尤其是在非西方世界的威望。在当今的国际赛场上,虽然俄罗斯队的综合实力已大不如原苏联,但她的总领队兼主教练——普京却魅力超群,足智多谋。凭借普京出神入化的指挥,俄罗斯代表队敏锐而机智地找准西方对手的软肋和破绽,勇敢地反击,赢得了国际赛场上观众的掌声与喝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普京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狙击手普京”
首脑打猎
普京与秋田犬
柳德米拉普京前妻嫁小21岁商人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普京露面辟谣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