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2016-12-29 02:00旷春桃
食品与机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山桐子超临界脂肪酸

旷春桃

吴 斌2

唐宏伟1

向 舒1

贺剑扬1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旷春桃1

吴 斌2

唐宏伟1

向 舒1

贺剑扬1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为了充分利用山桐子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47 min,萃取温度53 ℃,萃取压力24 MPa;在该条件下,山桐子油得率为(38.25±0.41)%。山桐子油得率和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9)。GC—MS结果表明,山桐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为71.43%。山桐子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资源,超临界CO2可以高效萃取山桐子油。

山桐子油;超临界CO2萃取;脂肪酸

山桐子(IdesiaPolycarpa)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落叶乔木,在中国陕西、甘肃、四川和湖南等省均有分布。山桐子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资源,其干果中含油率35.0%~40.9%[1-2]。山桐子油中富含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精炼后可以加工成优质的食用油[3]。此外,山桐子油也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4]、生物基润滑油[5]等,因此,开展山桐子油的绿色高效提取技术研究,将对中国食用油安全和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山桐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5%以上[6],其中人体内不能合成的亚油酸含量高于茶籽油和橄榄油等[7-8],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9-11],因此,山桐子油有“21世纪长寿保健油”之称。刘春雷等[7]采用索氏法提取山桐子油(山桐子油得率为28.5%),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吴发旺等[12]优化了冷榨法提取山桐子油的工艺,山桐子油得率为26.61%,亚油酸含量为67.30%。华婉等[13]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山桐子油,索氏提取法的得率为35%,优于压榨法。超声波溶剂提取法提取的山桐子油橙黄清亮,提取效率高[14],但是,目前中国尚未有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的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的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山桐子油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山桐子: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CO2:食品级(>99.9%),长沙高科气体有限公司;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主要仪器设备

超临界萃取装置:HA121-50-01型,南通市华安超临界萃取设备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Clarcus 600T型,美国PerkinElmer 公司;

高速粉碎机:WK-10B型,山东青州市精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 山桐子果实去果柄后粉碎,过筛,称取100 g过20目筛的山桐子放入萃取釜内,开启超临界CO2制冷装置,在试验的温度和压力下萃取,萃取完成后,从分离釜1和分离釜2中分出山桐子油,取出萃取釜中的山桐子渣。山桐子油的得率按式(1)计算:

(1)

式中:

Y——山桐子油得率,%;

m1——山桐子油的质量,g;

m2——山桐子的质量,g。

1.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各因素对山桐子油的影响。

(1) 萃取压力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固定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120 min,考察萃取压力(15.0,20.0,25.0,30.0,35.0 MPa)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2) 萃取温度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固定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120 min,考察萃取温度(35.0,40.0,45.0,50.0,55.0 ℃)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3) 萃取时间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固定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 ℃,考察萃取时间(60,90,120,150,180 min)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1.2.3 响应面优化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中的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一步对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15-16]。

1.2.4 山桐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17~19]制备GC—MS分析用脂肪酸甲酯化样品。采用NIST谱库,计算机检索和人工解析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

(1) GC条件:HP-FFAP极性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温80 ℃,保持1 min,15 ℃/min 升至200 ℃,然后以3 ℃/min升至 210 ℃,最后以1 ℃/min升至230 ℃;载气(He)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分流比20∶1。

(2) MS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质量扫描范围m/z40~6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萃取压力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萃取压力从15 MPa增加到25 MPa,山桐子油得率增加,再增加萃取压力,得率下降。因为萃取温度一定时,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大,CO2的密度增大,山桐子油在CO2中的溶解度增大,得率增加,当达到一定萃取压力后,CO2的黏度增大,扩散性能降低,得率下降[20-21],同时,萃取压力太高,对设备的耐压性和密封性要求更高,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因此,适宜的萃取压力为25 MPa左右。

图1 萃取压力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Figure 1 Effect of extraction pressure on yield ofIdesia polycarpa oil

2.2 萃取温度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温度从35 ℃增加到50 ℃,山桐子油的得率增加,因为随温度升高,山桐子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扩散系数增大,有利于山桐子油的萃取。再升高萃取温度,得率下降,因为随温度升高,超临界CO2的密度下降,山桐子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下降[22-24],因此,综合考虑山桐子油得率和节能,适宜萃取温度为45~50 ℃。

图2 萃取温度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Figure 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Idesia polycarpa oil

2.3 萃取时间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山桐子油的得率随萃取时间的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少。因为萃取时间越长,传质效果越好,得率会随之增加,当萃取时间达到120 min后,山桐子油基本萃取完全,再延长萃取时间,已经萃取出来的山桐子油会被CO2带出分离釜,导致得率减少[20]。因此,适宜的萃取时间为120 min左右。

2.4 响应曲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萃取工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山桐子油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因素和水平见表1,响应面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图3 萃取时间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Figure 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yield ofIdesia polycarpa oil表1 响应面试验因素和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水平A萃取时间/minB萃取温度/℃C萃取压力/MPa-19045200120502511505530

表2 响应面试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运用Design-Expert 7.1.3软件对表2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Y=38.01+2.77A+1.51B-0.39C+1.29AB-2.16BC-4.95A2-2.85B2-3.16C2。

(2)

由表3可知,A、A2、B2和C2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极显著,B和BC的影响显著,因素C在试验选定的区域内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山桐子油得率的影响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

表3 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 **表示极显著(P <0.01),*表示显著(P<0.05)。

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响应曲面图见图4、5。等高线的形状可反映交互作用的强弱,椭圆形表示交互作用显著,圆形表示交互作用不显著[25]。由图4可知,萃取压力一定时,山桐子油得率随萃取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山桐子油得率随萃取温度变化相对较为平缓,说明萃取时间对山桐子油得率影响大,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交互作用不显著。

图4 时间和温度对山桐子油得率影响的响应面

Figure 4 Response surface showing the effect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yield ofIdesiapolycarpaoil

图5 温度和压力对山桐子油得率影响的响应面

Figure 5 Response surface show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yield ofIdesiapolycarpaoil

由图5可知,山桐子油得率随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增加,开始时呈显著增加,然后变化比较平缓。温度对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超临界CO2的密度减少,山桐子油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下降,另一方面,温度增加,山桐子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扩散系数增大[22-23]。压力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压力增加,超临界CO2密度增加,有利用山桐子油的萃取,但超临界CO2粘度增加,不利于山桐子油的萃取[20-21],上述结果与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

Design-Expert 7.1.3软件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山桐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时间147.24 min,萃取温度52.83 ℃,萃取压力23.72 MPa,得率37.26%。为实际操作的可控性,将试验条件调整为萃取时间147 min,萃取温度53 ℃,萃取压力24 MPa,在该条件进行重复实验3次,山桐子油的平均得率为(38.25±0.41)%,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根据回归模型得到工艺参数准确可靠。

2.5 山桐子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山桐子油中脂肪酸甲酯的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6。由表4可知,从山桐子油中鉴定出7中脂肪酸,鉴定成分的含量为97.9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高达71.43%。亚油酸是一种人体必需又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同时具有抗癌作用,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等。因此,山桐子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资源,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图6 山桐子油中脂肪酸甲酯的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

Figure 6 GC—MS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inIdesiaPolycarpaoil

表4 山桐子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Table 4 Content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inIdesia Polycarpa oil

3 结论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运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获得了其优化工艺条件:萃取时间147 min,萃取温度53 ℃,萃取压力24 MPa,该条件下,山桐子油得率为(38.25±0.41)%,超临界CO2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萃取山桐子油的方法。

采用GC—MS分析了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山桐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为71.43%。

山桐子油需经过脱色、脱酸和脱胶等过程方能达到食用要求,下一步可以在山桐子油的精炼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1] 吴全珍. 我国毛叶山桐子开发利用回顾和展望[J]. 中国油脂, 2011, 36(6): 54-57.

[2] 龚榜初, 李大伟, 江锡兵, 等. 不同产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其理化指标变异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8): 1 680-1 685.

[3] 郭华, 沈泉维, 胡尧超. 山桐子油的品质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 28(3): 345-347, 363.

[4] YANG Fang-xia, SU Yin-quan, LI Xiu-hong, et al.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Idesiapolycarpavar.vestitafruit oil[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9, 29(2/3): 622-628.

[5] 朱卫霞, 杜开峰, 汪全义, 等. 毛叶山桐子油制备环境友好型润滑油的研究[J]. 粮油加工, 2010(12): 56-60.

[6] 陈姹月, 唐琳, 陈放. 7种木本植物油理化性质及其生物柴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37(12): 88-92.

[7] 刘春雷, 江连洲,于殿宇, 等. 山桐子油提取工艺的研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 食品科技, 2012, 37(2): 192-196.

[8] 龚榜初, 李大伟, 江锡兵, 等. 不同种源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48(5): 505-510.

[9] KRIS-ETHERTON P M, HARRIS W S, APPEL L J, et al. Fish consumption, fish oil, omega-3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irculation, 2002, 106(21): 2 747-2 757.

[10] NESTEL P, CLIFTON P, COLQUHOUN D, et al. Indications for omega-3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5, 24(8): 769-779.

[11] SIRI-TARINO P W, CHIU S, BERGERON N, et al. Saturated fats versus polyunsaturated fats versus carbohydrat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015, 35: 517-543.

[12] 吴发旺, 刘春雷. 响应面优化冷榨法制取山桐子油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11): 278-282.

[13] 华婉, 叶扬, 王战国, 等. 山桐子油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53(1): 181-186.

[14] 杨朝福, 霍阿丽, 陆刚, 等. 均匀设计优化水冬瓜果实油脂的提取工艺[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3): 75-78.

[15] 周海旭, 李忠海, 张慧, 等. 微波辅助提取樟树叶木脂素工艺优化[J]. 食品与机械, 2016, 32(6): 193-197.

[16] 滕国生, 刘勇, 武丽达, 等. 响应面优化L-赖氨酸培养基[J]. 食品与机械, 2016, 31(5): 256-260.

[17] 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17376—2008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8] 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17377—2008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9] 赖锡湖, 黄卓, 李坚, 等.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及其成分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11, 27(2): 38-40.

[20] 汤鹏, 段海霞, 夏金梅, 等.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鲍鱼内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种类测定[J]. 食品科学, 2015, 36(12): 153-159.

[21] 贺绍琴, 张君萍, 阿布力米提·伊力, 等. 莴苣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油脂, 2015, 40(1): 1-5.[22] 王亚琦, 陈奕洪, 黄卫文, 等. 超临界CO2萃取崖柏精油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5, 31(3): 175-178.

[23] 刘光敏, 徐响, 高彦祥. 超临界CO2萃取草莓籽油工艺研究及其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3): 84-88.[24] DA PORTO C, DECORTI D, TUBARO 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hemp (Cannabis sativa L.) seed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2, 36(1): 401-404.

[25] 程丹, 傅玉颖, 梅子, 等. 响应曲面法优化酵母微胶囊化核桃油工艺[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13(11): 28-34.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of Idesia Polycarpa oil and analysis of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KUANG Chun-tao1

WUBin2

TANGHong-wei1

XIANGShu1

HEJian-yang1

(1.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2.SichuanAcademyofForestr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To make full use ofIdesiapolycarparesourc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oil inI.Polycarpaby supercritical CO2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and Box- Behnken designs, an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is oil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oil inI.polycarpa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was (38.25±0.41)%, when extracted at 24 MPa and 53 ℃ for 147 min. Moreover, the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yield and influence factors was very significant (P=0.000 9).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GC-M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ontent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the oil was 81.33%, and that of linoleic acid was 71.43%. In conclusion, the oil extracted fromI.polycarpais an edible oil resource with high quality, and could be efficiently extract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CO2.

Idesiapolycarpaoil;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atty acid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04811)

旷春桃(1973-),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 E-mail:hnkct@163.com

2016-08-29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5

猜你喜欢
山桐子超临界脂肪酸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中国油葡萄(山桐子)产业科技创新回顾与展望
我国毛叶山桐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
不同修剪程度对山桐子新梢生长的影响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我国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