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对现代人力资源的启示

2016-12-30 23:28缪怡婷周心怡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用人曹操

缪怡婷 周心怡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21550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在企业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人才流失等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启发。《三国演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其中蕴含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和艺术,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又是一位善于用人的管理者。据此,笔者拟就曹操用人与现代人力资源的情况做简单的研究。

1 树立唯才是举的用人观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深刻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惜才爱才并善于激励。人才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应树立全面的用人观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用人时应做到唯才是举、识才爱才、知人善任。

曹操深知为成就霸业,必先得贤才,于是他建立了青州军,随后又在兖州招贤纳士。曹操为招募贤才可谓做到了不拘一格求人才。曹操曾三下召令,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兵败赤壁之战后,愈发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下了《求贤令》,为的是广罗天下贤才为己所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发布了《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强调了“唯才是举”旨在选用有竞争意识的人,不能因为有某些缺点而弃之不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早已封为魏王,但仍重视人才的选拔,下了第三道《举贤勿拘品行令》。在这道令中,曹操再次重申“唯才是举”的方针。又如许攸,曹操“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曹操面对贤才时,不顾自己的形象,未穿鞋子,着急出门迎接。这些细节都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曹操的“求贤令”与现代企业外部招聘相类似,同时曹操在选拔人才方面,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企业人才的补充有内部补充和外部补充两个方面的来源,在招募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应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内部招募是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等方法选拔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的岗位上,内部招募有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较强的特点,但是同时因为内部人员在企业时间较长容易产生处理不公的情况,并且高层管理者多为基层逐步晋升,升至管理层多不利于创新。这时我们应该在企业外部招募能给企业带来新思想的一流人才,虽招募的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有时甚至会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人才选拔时所能将影响减小的。管理者在用人时应将内部补充人员与外部招聘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将两者进行互补。领导者应该了解下属的能力、德行、个性等方面,根据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人才进行有效地分配,从而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价值科学的人才分配和用人管理能够优化人才结构,使得企业获得巨大的效益。

曹操用人不仅不问出身,并且能做到爱才惜才。虽说曹操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人,但是他在择贤才时,会不计私仇得而用之,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张绣。曹操率军攻打南阳,驻守南阳的张绣投降曹操,但后又半夜攻杀曹操,射伤曹操并夺取其子曹昂及侄子的性命,事后张绣又归降于曹操,曹操不念旧恶,封张绣为将军,并与其结上了儿女亲家。再如关羽,他被困于芒砀山时,曹操派出大将张辽说服关羽投降,关羽却提出三个要求:“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条件虽然苛刻,可是曹操爱才心切,还是欣然接受。又如陈林,一篇讨贼檄文斥骂了曹操祖宗三代,骂得痛快淋漓,但曹操在打败袁绍后,非但不予追究,还重用了陈林。

曹操的做法与现代人力资源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同,是以人才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可以增进与员工间的感情,激起员工的上进心。管理者通过尊重、理解、爱护员工进而从情感上拉近与员工的关系。在员工需要帮助,遇到挫折时,应全力支持。在员工的工作或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耐心地教育,并帮助其解决困难。作为管理者,如果能多给予员工一些关爱,往往员工回报得会更多。

另外曹操还能知人善任,使得人尽其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所用之人的长处。我们对于人才的定义很宽泛,我们也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注重发掘并积极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用。曹操深知能岗匹配原则,懂得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例如崔琰和毛玠,两人清正严明、为人正派,曹操安排其选拔官员。又如枣祗与任峻两人任劳任怨,曹操派二人去屯田,最后使屯田制能加以贯彻和落实,使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善用人才的前提是知人,在通过对岗位的逐一分析,管理者应初步对什么的人才适合该岗位做到心中有数。应根据人才的性格、思想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安排到适合的职位。通过对工作任务以及员工能力的把握,在工作与人才的安排上应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在不同层面上应实现人的能力与工作任务相匹配。同时,员工的能力是一个可变因素,员工能力的改变也将造成与当前工作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此类情况,管理者也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免出现挫伤工作积极性或人才流失等不利影响。

2 建立全面的激励政策

企业想要的到长远的发展,不仅需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还需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还需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在管理心理学中认为激励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动机,使其发挥才能,释放潜能。激励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与成功的重要标志。曹操曾说:“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在曹操看来奖励死者是为了鼓励活人,厚赏前人是为了激励后人。所以曹操才会“二哭典韦三哭郭嘉”,并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在战争中不畏牺牲,不要有后顾之忧,在心理上给士兵们一种慰藉。

曹操在管理上对士兵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时时激励,注重士兵们的内心需求。他在法纪上则赏罚分明,并且以身作则。曹操在管理上善于激励,他知道为士兵们树立榜样的重要性。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靠乌巢取胜来实现战争的胜利,从而打败势力颇强的袁绍。在火烧粮草时,曹操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成功突袭,扭转战局,率五千人马打败十万大军,并且击破援军,使得火烧乌巢大胜。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做到的榜样激励,不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使得士气大增。

激励制度是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激励制度应做到全面、完善,否则会适得其反。首先,激励制度应注重公平、公正,激励制度应是企业内部多数员工所认可的制度;其次,需要与公司的考核制度相挂钩;最后,在科学分析企业情况与员工情况的同时坚持制度能长期的执行。

管理者应该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员工内心的需求,对薪酬以外的需求也要重视。根据马斯洛的塔式需求结构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之外更需要的是心理需求。当前,企业激励员工多采用薪酬激励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员工,但忽视了员工的心理诉求,企业应完善激励机制,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来奖励员工。例如使部分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员工能对企业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又可以用荣誉激励,评选企业中的先进工作者,从而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管理者也应与员工加强沟通交流,从情感上里了解员工的目标、情绪、价值观等等。管理者也应做到公平、公正,并尊重每一位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从而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3 健全企业人才培训制度

曹操不仅知人善任,还善于发现、培养人才。他对人才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人才的优、缺点,并将其优点进行扩大化。例如,夏侯惇跟随曹操多年,可谓是魏国的开国元勋,他虽是武将但是有勇有谋,曹操也发现了他有谋略,便有心培养他理政,最后派他留守后方,他使曹操刚平定的北方地区迅速安定。这不单是夏侯惇的功劳,同时也反映出曹操善用培养人才。

当今社会的竞争,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培训是对员工的一种自我提升,是基于员工自身的发展情况而进行的。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企业内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员工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培训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这一体系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对应不同的培训内容。企业培训分内训和外训两种,两者各有特点,外训能使企业员工获得新的知识与理念,更具有创新性;而内训则能够针对企业内部的情况对员工进行相对应的培训。企业应在建立内部培训机制的同时,积极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完善企业的培训体系,帮助企业培养更多适合公司的人才,同时也可以是员工释放潜能,强化员工的敬业精神并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培训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减少人才的流失,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4 结语

我国企业现如今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的缺失,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用人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古典经典名著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用人方法。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3-255.

[2]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颜士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张圣荣,李鹤.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J].北方经贸,2015,(04).

[6] 许曌.从人文角度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才管理艺术[J].芒种,2013,(03).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用人曹操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用人还需讲原则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