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 核心素养视域下微写作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三国演义》为例
    读教学流程《三国演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推荐阅读书籍。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落实《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审美价值。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的:一是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原著概貌;二是分析选篇,寻找研究视角,明确主题,确定目标;三是提供支架,探究研究主题,设计过程性评价量表;四是推进、整合主题活动;五是引导深度思辨、交流反思;六是归纳成果,强化批判性思维,丰富成长体验。其中步骤一属于“导读”阶段,步骤二、三、四属于“深读”阶段,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3期2023-01-11

  • 三国演义》的性别空间叙事
    0072)《三国演义》是一部极具空间感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从汉末的群雄争霸,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再到晋统一中国大半个世纪间,不同军事集团之间大大小小的地理空间争夺战。空间的变化往往意味着社会关系和地位的变化,甚至是权力结构的变化。《三国演义》呈现的既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也是政治、权力角逐和更迭的空间,也是各种社会关系生产和重构的空间。从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来看,空间不是中性或客观的存在,而是性别化的,“空间和地方不仅本身被赋予了性别……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它们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07

  •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三国演义》中“义”的英译审视
    28)一、《三国演义》英译研究现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于公元14世纪(元末明初时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根据石昌渝的研究,当前最为流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评析的版本,共六十卷一百二十回[1]21。文章研究的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所依据的底本也是毛宗岗的评改本。《三国》在国外几乎享有与国内同样的盛誉,这不仅表现在其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1)继汤姆斯节译本之后(汤姆斯译本在鸦片战争前,1820年出版,刊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12-29

  • 三国演义》中对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境方式与基本方法研究
    军事效果。《三国演义》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历史演义式经典艺术作品,生动再现和演绎了三国时期各方政治势力的对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令人信服地诠释了政治军事斗争中对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性作用甚至是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作用。《三国演义》中对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景方式丰富多样,如山穷水尽式、终局可期式与因势利导式;对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本方法更是多姿多彩,如晓之以理法、动之以情法、行之以服法、置之以危法与激之以行法。研究《三国演义》中对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境方

    文化学刊 2022年8期2022-12-08

  • 三国演义》使用地名的基本方式及其文化价值 ——以湖北三国地名为例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使用地名十分混乱,漏洞百出,这似乎是历史学界的共识。一位学者指出:“《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但它作为历史演义,却存在太多问题。尤其是人名、地名、称谓、物件上的错误,可以说是比较多的。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可简单地混淆。”[1]这显然是以历史的标准来看待《三国演义》。诚然,从史学角度评判罗贯中使用地名问题,其水准是不高的,甚至犯有很多低级错误。但从文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来评判罗贯中,则不能不承认其使用地名手段的聪明灵活,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1

  • 三国演义》人物群像之“叛将”倒戈叛帜挽山河
    语文教师)《三国演义》有忠肝义胆死生同,千金诺;也有魑魅魍魉翻覆手,倒兵戈。大争之世,庙堂不“堂”,国主非“主”。文臣武将是恪守“忠臣不事二主”的金科玉律,还是听从“国士遇我,国士报之”的江湖法则?且看另类——叛将的选择。黄忠:一箭忠义昭日月小说写到黄忠与关羽的交锋。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曹操平定荆州后,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前来叫阵的对手则是骁将关羽。两人两度交锋,第一场“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第二场黄忠马失前蹄,关羽不肯乘人之危,撤刀休战。次日天刚拂

    十几岁 2022年24期2022-11-19

  • 三国演义》人物群像之“外交人才”三国外交风云
    限于此。看《三国演义》,要看其战争,看其外交。魏蜀吴三大阵营外交之往来,似乎随时会将三国风云推向更为诡谲的变化。被“识破”的激将法被“识破”的激将法算不算成功?诸葛亮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小说写到,方严如鲁肃,都忍不住再三叮嘱诸葛亮——切不可将曹操百万兵力告知孙权。但诸葛亮还是在见到孙权后计算出曹军兵力不下一百五十万,战将谋士不止一二千人,更是挑明曹军此次南下的目的——图取江东。他甚至表达了对孙权的鄙夷和羞辱:惧曹而不战,事急而不断,知义而不守。诸葛亮不过是

    十几岁 2022年24期2022-11-19

  • 三国演义》人物群像之“创业者”三国创业史
    语文教师)《三国演义》是一部创业史。魏蜀吴三大创业代表,瓜分了汉之“份额”,组成了稳固的“三角关系”。但从建立到终结,三位国君有着不同的国家构想与话语内容。创业各有千秋,但无非是“代汉,承汉,去汉”的逐一演绎。代汉:曹操想要“圣王”之业“赘阉遗丑”是曹操原生家庭铺就的底色。父亲为巴结权贵,认了宦官为义父,本为庶族的曹操因此被“举孝廉”,却时时有着被清流派鄙夷的羞愧。他决心做自己家族阵营的叛逆者。创业之初,为向清流派递交“投名状”,曹操在任上皆采取与宦官势力

    十几岁 2022年21期2022-11-19

  • 似非而是的“误译”背后* ——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策略考论为中心
    》)以来,《三国演义》的英译已经走过了两百年历程。这部以军事、政治、权谋为主题,包罗中国文化万象的古典名著在早期“汉学热”的驱动下,吸引了众多来华西方人士为之倾倒而致力于语际间的重新阐释。两百年来,《三国演义》英译的节译本已超三十个(郑锦怀,2019: 154),而全译本也已达到三个——1925年英国人邓罗(C. H. Brewitt-Taylor)的译本、1991年美国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的译本和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虞苏美对邓罗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2022-11-07

  • 三国演义》的民本思想探析
    思想是贯穿《三国演义》始终的核心政治思想,它要求统治者做到以民为本,以实现明君贤臣统治之下的王道政治。战乱频仍的三国时期民不聊生,罗贯中巧妙地将这段乱世纷争的历史与其民本政治追求相结合,不仅着眼于各个政治集团的军事权谋,更注重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生存问题的态度。在小说中,不管是描写战争情节还是刻画人物形象,不管是铺陈渲染政治事件还是传达个人政治理念,他都把目光紧紧聚焦在民众的存亡上。因此,作者在小说情节的书写中表现出鲜明的民本思想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名作欣赏 2022年30期2022-10-22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之比较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比较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刘蜀集团的重要人物,是小说中的“三绝”“三奇”之一。a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但是善于治理国家、领军作战的奇才,而且还是巧舌如簧的外交家,甚至是通晓天命、占卜预测的神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但是在《三国志》中,他并非如此。诸葛亮也不免有奇谋为短、刑法严苛、专权越权的缺点。这是由于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审美观不同,又受到历代民间文艺、忠君爱国正统思想、作者书生身世与历代士人推崇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作者在创作《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2022-07-17

  • 论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崇高美
    兵关键词:《三国演义》 崇高 人物形象 艺术场面 悲剧倾向“崇高”(Sublime)是重要的美学范畴,作为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重要的审美形态,是指审美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崇高范畴最早由古希腊朗吉弩斯(Longinus)提出,他的《论崇高》从创作主体和修辞学角度指出了形成文学作品崇高风格的五个因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6期2022-06-15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摘  要:《三国演义》一书,以前已读过多次,但再次捧读,仍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看,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很多,但我认为,“对比映衬”应该是很值得一提的一种技巧。◆关键词:《三国演义》;初中语文;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面”上的单元导读又有“点”上的比较教学,既有课内教学又有课外自读,既有阅读课又有活动课,从而促使《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得以具体而有效地落实一、基于案例

    速读·下旬 2022年3期2022-06-03

  • 传统文化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曹操形象是塑造得最好的。曹操形象的塑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基本特征是奸邪、伪善、权诈,次要特征是雄,纵观其形象特征,曹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 曹操 形象 特征 奸雄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解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曹操的形象,需要知道传统文化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明代人的诗“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用在曹操身上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2022-05-26

  • 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历程探析
    摘  要:《三国演义》流入韩国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占领着韩国畅销书的位置。关于《三国演义》流入时期,韩国学界观点不一。《三国演义》在朝鲜时代(1392-1910)的接受和普及并非一帆风顺。《三国演义》在朝鲜社会接受五百年以来,士大夫和文人之间对《三国演义》存在极端的否定论,也有极端的肯定论,其接受态度是十分矛盾的。无法阅读文章的下层阶级身份,可以以说唱艺术的“盘索里”形式享受《三国演义》。其中,《赤壁歌》是能代表盘索里的作品,也是《三国演义》的衍生

    美与时代·下 2022年4期2022-05-25

  • 基于louvain算法的《三国演义》文本人物社群划分研究*
    理。本文将《三国演义》的人物视作图的节点,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抽象成图的边,建立了人物关系网络图,之后对网络图进行了社群结构划分,将其大致划分出了魏蜀吴三方势力。社群结构由Newman[1]提出,即在一个社交网络图中,存在子图内个体关系紧密、子图间个体关系稀疏。现阶段复杂网络社群结构划分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边的分离,一种是节点的聚合。对于n个节点,最多可有条边,故在大型复杂网络中,边分离算法由于其较高的时间复杂度,明显不如节点聚合算法。鉴于此,节点聚合类

    西藏科技 2022年4期2022-05-16

  • 关于《三国演义》孙刘联姻故事中的话语伦理
    式。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孙刘联姻故事从人物语言行为所反映的伦理问题和所蕴含的伦理关系揭示孙夫人在“家长制”伦理秩序的桎梏下必然走向悲剧。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伦理思想,所展现的伦理情怀有其历史延伸价值和现实启发意义。关键词:孙刘联姻 话语伦理 价值解读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经历过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饱受战争的创伤,又因仕途无望,于是专一于文学。他善于思考,是一个有着深刻话语表达、鲜明伦理诉求的作家,擅长借助文学创作表达他对明君治国理政和美好婚姻家庭生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拿张飞说事:“三顾茅庐”再思考
    说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其精彩之处在于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情节的虚构。在人物塑造上,它成功地塑造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仁君和贤臣形象。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谨慎、智慧、知恩图报、胸怀天下。同时,小说也刻画了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隐士群体。刘备三顾茅庐的随行人员中,张飞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他粗鲁、忠心、精细。这个“莽张飞”形象在三顾茅庐的情节中极为精细,立体感强,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关键词:《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张飞在《三国演义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巧设教学活动,培养深度思维
    动。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例,通过利用角色扮演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品味文本语言,评议人物事件,提升学生的逻辑判断思维能力;进行课堂人物图谱的描画,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关键词:深度思维;课堂活动;《三国演义》一、从“课标”和中考趋势看培养深度思维的必要性(1)培养深度思维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2期2022-05-10

  • 关于《三国演义》孙刘联姻故事中的话语伦理
    伦理情怀。《三国演义》将这种情怀融入三国故事的所有话语叙述中。本文拟以小说中的孙刘联姻故事为例,通过分析该故事中的代表性人物话语所表现的伦理意识和所蕴含的伦理关系,探究作者的伦理观并对其做出评价,以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小说伦理价值的时代性及其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启发性。一、孙刘联姻话语伦理价值表达的辩证审读“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是源于伦理表达的需要。”罗贯中善用“春秋笔法”写故事从而实现文学创作的目的。在孙刘联姻故事中,作者试图通过孙刘两家理

    名作欣赏 2022年12期2022-04-22

  • 三国演义》具有的史诗文学价值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具有主导型思想,在这当中展现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学价值,在整部著作当中,对蜀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对没血风格等思想以及艺术层面上的展现,都能够充分展现《三国演义》独特的实施性格以及文学价值,可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华夏民族的“英雄史诗”,同时也是贯穿由古至今留给世人最为珍贵的史诗性的文学瑰宝。关键词:《三国演义》;史诗;文学价值引言:在华夏民族的发展阶段当中,虽然没有出现向古希腊历史发展时期的《奧德赛》或者《伊利亚特》等民族史诗,但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4期2022-04-21

  • 看似无益的努力
    6岁开始听《三国演义》,从8岁开始读《三国演义》,到了15岁的时候,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了如指掌,和同学们在一起,他也总是最懂《三国演义》的那一个。但哪怕如此,易中天依旧每天都捧着《三国演义》认真读,直到后来他在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当老师了,他还是一有时间就读《三国演义》。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会问他:“易老师,你已经那么熟悉《三国演义》了,为什么还要每天都读它呢?这样每天读又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是这样回答的:“读一遍叫‘浅知,读二遍叫‘稍懂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3期2020-08-19

  • 看上去没有实际意义的努力(节选)
    6岁开始听《三国演义》,从8岁开始读《三国演义》,到了15岁的时候,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了如指掌,和同学们在一起,他是最懂《三国演义》的那一个。但即使如此,易中天依旧每天捧着《三国演义》认真读。后来,他在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当老师了,还是一有时间就读《三国演义》。当时,很多老师和学生这样问他:“易老师,你已经那么熟悉《三国演义》了,为什么还要每天读它呢?这样每天读又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是这样回答的:“读一遍叫‘浅知,读两遍叫‘稍懂,读三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16期2020-06-22

  • 看似无益的努力
    6岁开始听《三国演义》,8岁开始读《三国演义》,到了15岁的时候,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了如指掌,在同学们中是最懂《三国演义》的那一个。哪怕如此,易中天依旧每天捧着《三國演义》认真读。直到后来,他在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当老师了,还是一有时间就读《三国演义》。当时,很多老师和学生这样问他:“易老师,你已经那么熟悉《三国演义》,为什么还要每天读它?这样每天读又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是这样回答的:“读一遍叫‘浅知,读两遍叫‘稍懂,读三遍叫‘熟读,读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1期2020-03-23

  •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Texts,Paratexts and Contexts
    yanyi三国演义,Xiyou ji西游记,Jin Ping Mei金瓶梅,Liaozhai zhi yi聊斋志异,andHuajian ji花笺记;the dramatic textXixiang ji西厢记; the historian recordShiji史记; and a collection of erotic texts from Imperial China.Structure-wise,this special issue has be

    翻译界 2020年2期2020-02-25

  • 余老师的囧事
    说:“你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作者怎么老是弄混?《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水浒传》才是施耐庵……”余老师絮絮叨叨地强调着。可是过一会默写时,我们班又一大片全写反了!这可把我们的余老师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余老师把我们的默写本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咆哮道:“刚刚还提醒你们,《三国演义》是施耐庵!《水浒传》是罗贯中!你们怎么听课的……”全班同学被骂得都低下了头,一声都不敢吭。这时,一位胆大的同学小声地说了一声:“老师,您说错了。《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水浒传》

    快乐语文 2019年26期2019-10-18

  • 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
    一致地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笔者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能提炼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对考察作者提供可靠的帮助。 考察发现,《三国演义》前80回与后40回呈现两种不同面貌。第7回说,孙坚“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孙韶与孙权成为弟兄;第86回称孙韶为孙权之侄。在第70回中,张飞与张郃作战,智取瓦口关;此事在第81回中被说成张飞“智欺张郃定中州”。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从时间角度看,《三国演义》前80回基本属于东汉时代,后40回正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50期2019-09-10

  • 我们班的“三国演义
    沈耿淞《三sān国ɡuó演yǎn义yì》这zhè本běn书shū大dà家jiā一yí定dìnɡ不bú陌mò生shēnɡ吧bɑ?里lǐ面miàn的de每měi个ɡè人rén物wù都dōu有yǒu自zì己jǐ的de特tè点diǎn。快kuài来lái看kàn,这zhè些xiē历lì史shǐ人rén物wù“重chónɡ现xiàn江jiānɡ湖hú”啦lɑ!诸zhū葛ɡě亮liànɡ上shànɡ知zhī天tiān文wén,下xià知zhī地dì理lǐ,我wǒ們me

    作文大王·低年级 2018年11期2018-12-15

  • 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
    一致地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笔者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能提炼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对考察作者提供可靠的帮助。考察发现,《三国演义》前80回与后40回呈现两种不同面貌。第7回说,孙坚“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孙韶与孙权成为弟兄;第86回称孙韶为孙权之侄。在第70回中,张飞与张郃作战,智取瓦口关;此事在第81回中被说成张飞“智欺张郃定中州”。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从时间角度看,《三国演义》前80回基本属于东汉时代,后40回正式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3期2016-04-14

  • 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
    韩亚光《〈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韩亚光《〈三国演义〉后40回作者是施耐庵》长期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笔者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能提炼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对考察作者提供可靠的帮助。考察发现,《三国演义》前80回与后40回呈现两种不同面貌。第7回说,孙坚“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孙韶与孙权成为弟兄;第86回称孙韶为孙权之侄。在第70回中,张飞与张郃作战,智取瓦

    文史博览 2016年7期2016-02-03

  • 等你来挑战
    汉字规律3.三国演义县太爷正翻看《三国演义》,厨师进来对他说:“老爷,不瞒您说,《三国演义》是我天天必读之书。就拿今天来说吧,我炒菜缺了四样作料,全在这书里面,所以我来看看!”县太爷听了半信半疑,他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写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没听说过写有做菜用的作料呢。厨师说:“当然有,老爷您听着——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无事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县太爷想了想便猜了出来。那么,你能猜出厨师缺哪四样作料吗?

    科学启蒙 2015年4期2015-04-14

  • 三国演义》早期英译百年(1820-1921) ——《〈三国演义〉在国外》订正补遗
    一、国内外《三国演义》英译史研究述略《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刻本是嘉靖元年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该书不仅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还被译成十数种外国文字,在海外各个国家与地区广泛流传。其中,《三国演义》的英文译文与译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关于《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诸多中外学者或多或少都有所论及。但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大多只是在各自著述中简略提及《三国演义》的英译情况,特别是它的几个重要英文译本,却较少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3期2012-12-17

  • 三国演义》《水浒传》兄弟大不同
    兄弟。这和《三国演义》相比,大有径庭大有趣:《三国演义》中的男人,个个都斗得像乌眼鸡,一时不能明斗的,也是暗自算计着对方,肚子里想着何时用什么方法弄死对方。《三国演义》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是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敌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三国演义》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对头,是仇人,打着打着就成了兄弟,成了肝胆相照的哥们儿。《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体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最典型的两种关系式。《三国演义》讲利害,《水浒传》讲义气。《三国演义》讲权谋,《水浒

    意林 2011年22期2011-05-14

  • 我爱读三国演义
    的故事书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七、八遍了,有的片段甚至能背诵下来,可还是百看不厌。记得那天晚上八点多,我写完作业,收好书包,往床上一坐,拿起一旁的《三国演义》就读了起来。嗨,我读它,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见到了一块面包,很快被里面的故事情节迷住了:读到刘备战败时,我气得直跺脚;读到曹操狼狈逃命时,我又高兴得哈哈大笑。正读得带劲,爸爸气呼呼地走进来,指着表冲我喊:“睁大你的‘四只眼睛,看看表几点了?”我抬头看表,哎呀,都10点了。可我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09年10期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