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和品种更换情况概述

2016-12-30 02:09王育楠
种子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乡半冬性南阳市

王育楠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南阳 473000)

南阳市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和品种更换情况概述

王育楠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南阳 473000)

南阳小麦栽培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因产量瓶颈、病害流行、虫害爆发、大面积倒伏、耕作条件限制等原因,南阳农作物品种不断进行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上一个新台阶。介绍了建国以来南阳市小麦生产和品种更换情况,供参考。

小麦生产;品种更换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生态条件复杂,对小麦品种特性的要求常因时、因地不同。早熟、晚熟、耐旱、耐涝、抗倒、抗病,常年各有相宜,因而农作物品种历来繁多。因产量瓶颈、病害流行、虫害爆发、大面积倒伏、耕作条件限制等原因,南阳农作物品种不断进行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上一个新台阶,可以说,品种是决定性因素,种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是直观的。

南阳栽培小麦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1984年,农业科技界根据地理、地貌、气候等特点,把区内小麦划分3个类型:①平原、岗丘麦区,占全区小麦面积的87%,包括盆地中心南阳(现卧龙、宛城)、新野、唐河、镇平、邓州的全部,方城、社旗的西部,以及盆地外沿西峡、淅川、内乡、桐柏、南召县南部海拔在500 m以下的乡镇,此区域的特点是大部分土质肥沃,产量高、稳。②宛东风口麦区,占全区小麦面积的12%,包括方城东部、东北部,社旗的东部,此区域易遭受风、冻、雹灾害,小麦品种多选择抗风冻品种。③中、深山温凉麦区,占全区小麦的1%,海拔较高的盆沿地区,此区域特点是山高谷深,无霜期短,小麦多为冬性耐寒品种。

1949年后,小麦生产大致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1956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逐年稳步扩大增加,年际间仅有小幅变化。面积由1950年的50.83万hm2增加到1955年的60.93万hm2,单产由47 kg/667 m2增加到65 kg/667 m2。

第二阶段是1957—1964年,1957—1960年面积与单产基本稳定,但1961年后,面积与单产大幅下降,单产最低为1961年的33 kg/667 m2;当时自然灾害与吸浆虫严重发生,品种虽有更新,但产量不增反减。

第三阶段是1965—1974年,面积仍逐年减少,但单产逐年增加。1973年为面积最低年份,降至42.43万hm2,由于此阶段南阳市育种水平的进步,选育出的新品种内乡5号、内乡36号,南召1号、南召2号的大面积推广利用,产量由30 kg/667 m2增至近100 kg/667 m2。

第四阶段是1975—1990年,播种面积逐年增大,单产由90 kg/667 m2突破100 kg/667 m2,至1982年突破200 kg/667 m2。

第五阶段是1991年至今,播种面积逐年增大至近几年稳定在66.67万hm2左右,单产由200 kg/667 m2直线上升至现在的450 kg/667 m2,高产田块已经达到600 kg/667 m2。

每一次产量的突跃,基本与品种的更换分不开,建国以来,南阳小麦实现了8次品种更换,见表1。

1 第1次小麦品种更换(1950—1956年)

解放前全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而选育和引进品种很少,产量很低,循环使用,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而新品种选育工作才刚开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广泛评选农家种,稳步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县、区、乡逐级建立评选组织,自下而上进行评选,选出了较好的地方农家品种,如南阳的红和尚头、白火麦、白玉皮,及南阳第三农林局技术员王修栋等人育成的宛1-486,在南阳市郊示范推广,并稳步从陕西引进碧码1号、4号,在南阳推广面积也较大。

2 第2次小麦品种更换(1957—1964年)

第二次品种更换,南阳农家品种红拳芒、玉麦、红和尚头、二芒、白火麦仍有一定面积,但当时吸浆虫发生较重,引进南大2419,并迅速在南阳推广利用,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品种。

3 第3次小麦品种更换(1965—1974年)

由于锈病和倒伏问题,成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急需新的良种来代替,全市科研和推广部门,选育出了抗病、抗倒、增产显著的内乡5号、内乡36号、内乡19号、召麦1号、召麦2号等,并引进阿夫、阿勃积极推广到生产上去。

4 第4次小麦品种更换(1975—1980年)

20世纪70年代,全省及南阳的小麦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7023、郑引1号、矮丰3号、内乡171、内乡173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使南阳的小麦单产迅速提高。

5 第5次小麦品种更换(1981—1990年)

宛7107在南阳迅速推广,成为主导品种,最大播种面积达到48.5万hm2,并持续利用达10年以上,当时搭配种植的还有宛原28-88、南阳75-6。由于新品种的大面积播种,平均单产突破200 kg/667 m2。

表1 当家品种历年更换概况及产量水平

6 第6次小麦品种更换(1991—2000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阳气候条件变化异常,干旱与雨涝交替出现,冬季温度过高或过低,倒春寒、干热风等各种恶劣气候也不断发生,1990、1991年连续的倒伏、穗发芽、条锈病等灾害,急需选择一批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品种替代宛7107,此时豫麦18(矮早781)应运而生。

豫麦18突出表现为矮秆抗倒、耐病、早熟、高产,该品种在本市甚至全省大面积持续利用多年。

7 第7次小麦品种更换(2000—2010年)

高产和优质并进,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入WTO的挑战,小麦品质改良育种迅速发展,郑麦9023具备二者特性在南阳迅速推广利用,仅3年时间占全市麦播面积的50%以上,并持续利用10年以上。搭配品种宛369、豫麦70(内乡188)兼备高产和优质品质。

8 第8次小麦品种更换(2010年至今)

耕作制度的变化,需要新的品种特性来适应。半冬性品种逐渐替代弱春性品种:①晚茬作物减少,如棉花、红薯;②机械应用,整地、收获快;③半冬性品种产量潜力大。

近几年主要推广播种的有早熟半冬性品种西农979、衡观35、郑麦366、郑麦7698等。但半冬性品种问题是赤霉病偏重,尤其近几年,赤霉病害成为南阳小麦的主要病害,因此,南阳品种利用亟待需要一批抗赤霉病的新品种出现。

1005-2690(2016)09-0056-03

:S512.12

:A

2016-08-10)

猜你喜欢
内乡半冬性南阳市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遗山县令的民生情怀
南阳市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探究理学名儒王检心、王涤心二兄弟对内乡的历史影响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