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区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新疆446个棉农的问卷调查

2016-12-30 02:03玛衣拉吐尔逊阿斯亚托乎提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植棉棉农

玛衣拉·吐尔逊,阿斯亚·托乎提,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研究报告·

棉区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新疆446个棉农的问卷调查

玛衣拉·吐尔逊,阿斯亚·托乎提,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化肥过量施用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新疆重点植棉区的446农户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植棉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中的户主年龄、植棉经验、土地质量、土地产权、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棉花收入的满意度、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对农户减量施肥有显著影响; 农户认为科学施肥是否重要的认知因素和农户家庭人口对农户减量施肥没有显著影响。

棉区农户 过量施肥 风险认知 环境污染

0 引言

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截止2014年,连续24年实现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量的全国第一。据国家棉花公检数据, 2013~2014年新疆棉花总产达450万t以上,占全国的比重60%以上,新疆已经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最大产棉区[1]。但是目前,新疆棉田过量施用化肥而土壤退化引起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化肥使用量的大副度增加对棉花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新疆棉花生产目前仍旧是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又是非点源污染,制定和实施有关法规政策的难度很大,很难控制它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对棉区农户使用化肥行为进行研究已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关于农户过量施肥而带来农业环境污染的研究较多。巩前文,穆向丽,田志宏(2010)对江汉平原进行实地调研,对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张锋,胡浩(2012)采用计量模型分析农户化肥投入行为,找寻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3]。李颖,葛颜祥,梁勇(2013)按照目前学术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通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等主要投入要素计算得到我国农业碳排量[4]。闫志明,潘春玲,胡赛等(2015)基于南疆地区的实地调研,借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自然环境条件、家庭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风险因素等6个方面对棉农生产行为进行分析[5]。Huang et al.(2012)实证分析了农户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支持[6]。葛继红、周曙东(2012)和米建伟(2012)从政府支持政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土地产权、农户风险态度等方面对农业生产中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问题进行了解释[7-8]。应瑞摇,朱勇(2015)通过设计不同的农业技术培训实验,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对农户化学投入品使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9]。仇焕广,栾昊,李瑾等(2014)分析了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10]等。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案例,而且以粮食作物和蔬果为中心的文章较多,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展开的研究很少,尤其是棉花生产大省的新疆,棉花生产中农户化肥使用程度如何?是否过量?棉农减量化肥意愿如何?这方面的研究是欠缺的,这与新疆是我国最大棉区之一的地位不相称。因此,该研究对促进新疆棉花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棉田土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1.1 数据来源

表1 样本农户的分布

文章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4年10~12月进行的“新疆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农户调查”。该调查在新疆重点植棉区内选择了6个样本地区,分别为南疆的阿瓦提县、伽师县、新河县和北疆的博乐县、玛纳斯县、乌苏市,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46份,有效率为74.3%,该实地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该文的数据来源,样本农户的分布见表1。

1.2 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涉及农户2014年全年棉花生产的有关情况,其主要内容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农户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程度、棉花种植经验、棉花种植面积、土地产权、土地质量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农户棉花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包括棉花生产所用的物化投入,棉花单产、总产、棉花收购价格、总收入和棉花收入以及棉花收入的满意度等信息; 第三部分是农户使用化肥情况,主要包括施用化肥各种类的比例、每667m2均化肥施用量等信息; 第四部分是农户对施肥的主观看法,重点考察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能力,施肥量决策的影响因素、施肥技术对施肥效率的重要性等。

表2 农户减量施肥意愿情况

项目样本数比重(%)不愿意减量施肥10122.6愿意减量施肥34577.4样本量446100 数据来源:课题组实地调研数据

表3 农户施肥量决策因素

2 棉农过量施肥风险认知的评价

2.1 棉农对减量施肥意愿的分析

2013年新疆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提高到203.22万t,耕地平均施肥折纯量为397.5kg/hm2,而新疆棉花的平均施肥折纯量为498.0 kg/hm2,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所规定的225.0 kg/hm2的标准上线[1]。该文的调查数据显示, 446个样本农户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610.2kg/hm2,比发达国家规定的安全上限多385.2kg/hm2。在问卷中,笔者设计了测农户对过量施肥风险认知的问题,问道:“是否会在今后的植棉生涯,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22.6%的农户不愿意在将来的棉花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施用量,而在将来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农户占总调查样本的77.4%,意味着大部分农户逐渐意识到化肥过量施用对棉田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过量施肥一方面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会对土壤造成损害,降低土地产出。无论是从经济收入角度还是从环保角度,样本农户对施肥量决策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高,表3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农户中50%的农户会重点考虑农家肥的投入,农家肥一方面不会污染棉田环境,另一方面,农家肥的成本很低。28%的样本农户会考虑环境因素,其次,有17.7%的农户认为化肥价格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表4 农户对科学施肥重要性的认知

项目样本数比重(%)科学施肥重要42795.7科学施肥不重要194.3样本量446100 数据来源:课题组实地调研数据

2.2 棉农对科学施肥重要性的认知

过量施肥量,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且破坏棉田生态环境; 施肥量过少,会导致产量下降,收入降低。因此,科学施肥至关重要。由表3可得,样本农户中95.7%的农户觉得科学施肥很重要,只有4.3%的样本农户觉得科学施肥不重要。这表明样本农户非常愿意接受科学施肥技术,而且科学施肥欲望很大。

3 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

根据Logit回归建模的要求,设p是与y相关的一组向量,设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比数p/(1-p),即对p做Logistic变换,记为Logit(p)为:

(1)

Logit模型中没有关于变量的分布的假定条件,因此(1)式中不需要假设变量之间存在多元正态分布,μ是扰动项。从而影响农户减少施肥量的影响因素的二元离散选择表示为:

(2)

式(1)中Y=1为愿意减少,Y=0为不愿意减少。自变量包括农户特征,土地特征,农户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状况,棉花种植收益情况等。各自变量的具体说明见表5。

农户特征包括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植棉经验、家庭人口。从表5得到户主年龄均值为3.013意味着户主平均年龄在40~49岁; 受教育程度均值为2.893意味着农户受教育程度的平均水平是初中; 植棉经验均值2.448意味着植棉经验平均水平是20~29年; 家庭人口平均值为3.532意味着家庭人口平均数为5人。土地特征包括土地质量状况和土地是否租用。从表5得到土地质量状况均值为1.926意味着土地质量平均水平是中产地; 土地是否租用均值为0.316意味着31.6%样本农户的土地是租用地。农户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状况指是否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表5得到均值为0.585,意味着58.5%的农户接受了科学施肥培训。棉花种植收益情况包括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和对棉花收入是否满意。从表5得到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均值为8.101,意味着农户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80%~89%; 对棉花收入是否满意均值为1.809,意味着农户对棉花收入是比较满意。

表5 模型变量定义与描述性

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x1科学施肥是否重要(是=1;否=0)0.9570.202x2户主年龄(20~29岁=1;30~39岁=2;40~49=3;50~59岁=4;60~69=5;70岁以上=6)3.1031.133x3受教育程度(未受教育=1;小学=2;初中=3,高中和中专=4;大专以上=5)2.8930.715x4植棉经验(10年以下=1;10~19年=2;20~29年=3;30年以上=4)2.4480.963x5家庭人口(2人=1;3人=2;4人=3;5人=4;6人=5;7人以上=6)3.5321.222x6土地质量状况(低产=1;中产=2;高产=3)1.9260.480x7土地是否租用(是=1;否=0)0.3160.465x8是否接受过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是=1;否=0)0.5850.493x9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20%以下=1;20%~29%=2;30%~39%=3;40%~49%=4;50%59%=5;60%~69%=6;70%~79%=7;80%~89%=8;90%~99%=9;100%=10)8.1012.318x10对棉花收入是否满意(不满意=1;比较满意=2;满意=3;很满意=4)1.8090.913

3.2 模型结果分析

该文用Eviews7.2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见表6。在Logit回归中,系数反映的是变化的方向而不是变化的具体大小,因此该文仅对系数进行解释分析。

表6 模型回归结果

主要考虑因素系数Z-统计值标准误差x11.1671.2910.904x21.295**5.0540.256x3-0.364-1.1510.316x42.634**6.1510.428x5-0.115-0.6250.184x63.809**5.7130.667x7-5.760**-6.1210.941x85.382**6.9490.774x90.309*2.7410.113x10-2.341**-5.7800.405常数项-12.423-4.6132.693R20.689对数似然值-69.38727最大似然比306.8267**样本数446 注:*、**分别表示5%,1%的显著性水平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该模型通过似然比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有效,拟合优度为0.689,可以接受,该模型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据表6,户主年龄,植棉经验,土地质量,土地是否租用,是否接受过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棉花收入的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有显著影响。科学施肥是否重要的认知因素和农户家庭人口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1)户主年龄和植棉经验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户主年龄和植棉经验越长的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施用量。农户从事植棉年数越长,其年龄相对也越大,会更注重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风险。问卷调查中,具有20年以上植棉经验的农户占48.43%,平均化肥使用量1180.05 kg/hm2。具有10年以下的植棉经验的农户占18.83%,平均化肥使用量为1216.05 kg/hm2。

(2)土地质量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土地质量越好棉农越愿意减少施肥量。土地质量是决定过量施肥的关键因素。在调查样本中高产地占9.64%,平均施肥量1060.65kg/hm2; 中产地占74.89%,平均施肥量1202.40kg/hm2; 低产地占15.47%,平均施肥量1155.90kg/hm2。

(3)土地产权对农户减量施肥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农户对于租用地的化肥施用量高于自家土地的化肥施用量。租用地的农户为了获得短期的高产出和高利润而不愿意减量施肥。调查样本中, 31.61%的农户有土地租用行为。

(4)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参加科学施肥培训越多,化肥施用量越少。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接受了科学施肥培训之后,棉农更容易采纳先进的施肥技术,从而降低化肥过量施用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1.48%农户没有接受过任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

(5)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越高,农户越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80%~89%。样本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棉花,棉农为了规避棉花产量损失,增加化肥投入是难免的,但是考虑长远、也非常愿意减少施肥量。

(6)棉花收入的满意度对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对棉花收入不满意的农户更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4 结论

该文的调查数据显示, 446个样本农户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610.2kg/hm2,比发达国家规定的安全上限多385.2kg/hm2,存在严重的过量施肥现象。该文采用调研获取的数据,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植棉农户减少化肥过量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和植棉经验越长的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施用量; 土地质量是决定过量施肥的关键因素,土地质量越好越愿意减少施肥量; 土地产权来说、租用地的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自家地农户化肥施用量,这显然表明租用地农户更倾向于高污染,破坏租用地的土壤环境,从而获得短期的高产出、高利润; 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是农户减量施肥的关键因素之一,参加科学施肥培训次数越多,越愿意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量; 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但是,以棉花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农户,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为了规避棉花产量损失,增加化肥投入是难免的; 对棉花收入不满意的农户更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

该结果证实了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是提高棉农科学施肥重要性的认知及减少棉农过量施肥关键途径之一。农户缺乏科学施肥培训和农户避免潜在的棉花收入损失是导致化肥过量施用决策的主要因素。

根据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施用化肥观念和学习采用科学的化肥施用技术,逐渐扭转其不合理的施用行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此外,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的实地指导和实地监管,对实施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农户提供合理的补偿,从而激励他们减量施肥的积极性,才能逐步改变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

[1]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大队. 新疆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年鉴, 2014

[2] 巩前文, 穆向丽,田志宏.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汉平原28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10, 10: 66~76

[3] 张锋, 胡浩.农户化肥投入行为与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江西农业学报, 2012,(1): 183~186

[4] 李颖, 葛颜祥,梁勇.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3): 61~65

[5] 闫志明, 潘春玲,胡赛,等.基于新疆南部地区实证的棉农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9(10): 1~7

[6] Huang Jikun,Xiang Cheng,Jia Xiangping,et al.Impacts of Training on Farmers,Nitrogen Use in Maize Production in Shandong,Chi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67(4): 321~327

[7] 葛继红, 周曙东.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农业经济问题, 2012,(3): 92~98

[8] 米建伟. 风险规避与中国棉农的农药使用行为.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7: 60~83

[9] 应瑞瑶, 朱勇.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对农户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行为的影响——源自实验经济学的实证.中国农村观察, 2015,(1): 50~59

[10]仇焕广, 栾昊,李瑾,等.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 2014,(3): 85~96

STUDY ON THE INFLUENCEING FACTORS OF COTTON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RISK OF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BASED ON THE SURVEY OF 446 COTTON FARMERS IN XINJIANG

Mayire·Tursun, Asiye·Tohti, Puchinay·Yolwas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cotton but caused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nce threate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wards 446 farmers from key cotton planting areas in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ion. It studied the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risk of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tt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ge of the farmers, farmers' cotton planting experience, quality of the farmland, farmers' land property right, training experience on the techniques and scientific usag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come satisfac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tton income among the total income of the farmers we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ir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 farmer's view,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farmers in cotton planting areas;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isk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406

2015-11-04

玛衣拉·吐尔逊(1967—),女,新疆伊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Email:mayira_2@hotmail.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农户行为的农田生态环境管理模式研究——以新疆为例”(71363051)

F327; F224

A

1005-9121[2016]04-0038-05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植棉棉农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棉农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陕西省三原县丁留村农田硒含量特征及成因浅析
美国2018/2019年度植棉预测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宁夏玉泉营酿酒葡萄产区土地质量研究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