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2016-12-30 02:0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南劳动力河南省

史 亮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问题研究·

河南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史 亮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独特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同时也担当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河南的农业资源在配置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农业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河南农业发展中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着重探讨河南省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资源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农业比较效益低;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仍处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大量短板,急需补齐等。并提出了河南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应对之策: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 三是切实推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设施型高效农业,走低生产能耗和高农业产出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农业 资源配置 现状 优化 河南省

0 引言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同时粮食的生产和增收工作也一直以来都是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关注的重点, 2014年河南的粮食产量更是实现了创纪录的“十一连增”,切实担当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河南的农业资源在配置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农业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中能被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合,包括水、土地、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科技、设备设施、交通、运输、文教等农业经济资源[1]。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河南农业发展中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着重探讨河南省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策略。

1 河南省农业发展概述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总人口1.0601亿人(2013年末),面积16.7万km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020.983万hm2,位居全国第三。河南大部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全国人口、农业、粮食生产和粮食转化加工第一大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充满活力与后劲。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部署与决策,以“三化”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发展稳定; 农业结构调整有序; 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创新;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态良好,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2]。据河南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020.983万hm2,小麦、棉花、油料、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 540.667万hm2、15.333万hm2、159.821万hm2、172.562万hm2; 各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粮食5772.30 万t、棉花14.70 万t、油料584.33 万t、猪牛羊禽肉703.50 万t、禽蛋404.00 万t、牛奶332.00 万t; 农机化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11477.32万kW、农用拖拉机384.07万台、农用运输车218.25 万辆、农村用电量313.23 亿kW·h[3]。

2 河南省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农村劳动力资源

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4604.6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082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规模呈增长趋势, 85.1%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转移,户均外出就业1.74人。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表1)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也是当前制约河南三农发展的突出矛盾[4]。

表1 全国农业五大产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构成

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万人)农村劳动力性别构成(%)农村劳动力年龄构成(%)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男性女性21~40岁41~50岁小学及以下初中山东4862.0050.6049.4039.5022.0033.5054.90河南4604.6849.9050.1041.5919.8627.7260.44广东3231.5651.3248.6846.2519.3429.0455.44江苏3060.4048.7051.3037.6022.2034.6050.20湖南2564.8351.3048.7036.2021.4039.2048.60 注:表中数据由各省、市、区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整理而得

2.2 农业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良种覆盖率超过98%,有力地推动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河南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科技人员总数分别为为4145人、1873人[5],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程在河南的组织实施已初见成效,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搭建起了供求信息平台。虽然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但目前河南仍处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5],与江苏、湖北等科技强省的差距明显。

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水平不断增强, 201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85亿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5%,机电排灌装机总容量1334.7万kW,机电井130.5万眼,有效灌溉面积505.14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61.53万hm2,农村基层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也不断提升[6]。尽管如此,当前河南农村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农业基础设施仍存在大量短板,急需补齐。

3 河南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3.1 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个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当时、当地的农业资源状况、经济和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其中耕地、农业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科技水平是农业资源配置中的要素,劳动力对河南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提高农业人口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当前河南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7]。

做好河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一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二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上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劳动人口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工作、教育、住房和医疗保障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对不适应形式发展的一些农业政策加以革新,切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让那些扎根在农村的农民和规模经营业主有利可图,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8]。

3.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

提高河南农业信息化水平,首先省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重大信息项目和工程的专项资金; 其次是解决基础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快基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使基层农技站点真正起到为“三农”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 最后要建立起覆盖全省广大农业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同时着力打造一支管理规范、业务素质过硬、运行高效有序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为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和决策[9]。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河南省政府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鼓励和引导省、市、县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省域内的各涉农高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为龙头骨干,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体系,相互协调,共同探索和解决河南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10]。

3.3 切实推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其独立成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文明建设是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面对当前河南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必须立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工作齐头并进,以农业耕地的高效优化配置、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突破点,扭转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河南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11]。要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护和提升农田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速度,兴修水利,高质量、快速的完成重要跨区域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工作,彻底解决河南各主要干旱缺水区的农业灌溉问题。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设施型高效农业,走低生产能耗和高农业产出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协同共进的河南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12]。

[1] 王松林, 莫正群,练炳维,等.海南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2]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年鉴201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3] 河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日报, 2015-03-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5] 张文泉.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农业科技人才问题探索.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3

[6] 薛选登, 王晓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 1163~1167

[7] 李素琴, 李烆一.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中资源禀赋优势逆转与对策——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3): 39~44

[8] 刘冬.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西安:西北大学, 2009

[9] 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关于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河南农业, 2013, 23: 9

[10]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农村科技, 2015,(2): 52~55

[11]蔡太义, 张合兵.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上海国土资源, 2013, 34(4): 67~70

[12]卢松. 新常态下河南“三农”工作主攻“方向”.农业农村农民, 2015,(1): 16~17

RESEARCH ON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AGRICULTURE

Shi Liang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1505, China)

Henan province is the core area of food production in China, which has a unique advantage on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t has an important task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food secur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Henan. The shortage and was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re severe and seriousl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such as the aging of rural labor resources,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low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e; lo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ext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lied on the input of production factor;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Meanwhile, it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firstl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secondly,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irdl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ffectively, to develop high-tech facilities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vigorously, to go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h of low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fficient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effec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griculture; resources allocation; status quo. optimization; Henan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420

2014-12-16

史亮(197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Email:shiliang007@163.com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15BJY074)

F323.2

A

1005-9121[2016]04-0127-04

猜你喜欢
河南劳动力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