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2017-01-03 17:43潘晔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策略

潘晔华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内和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公共危机不断出现。公共危机的管理虽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但是又具有最根本的公共性。公民应该可以参与任何公共事务。随着公共危机常态化、频繁化的发展趋势,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民参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7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3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内和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公共危机不断出现。同时,由于网络资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兴盛。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而且十分活跃。他们主要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等载体来实现。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以后,网民的关注点高度集中,网民频繁而快速地参与,短时间内就形成了某种强大的网络舆论。很多时候,当面对这些舆论时,政府的低调失语与网民的高调炒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旦网络舆论偏离了轨道,主要表现为主导地位被负面舆论所占领,网络舆论会转化为更大的公共危机,会对政府部门和当事人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网络进一步传播,则容易加快新一轮网络公共危机的形成,不断制造新的热点、形成新的热潮。

在不断的引入国外的公共危机理论的同时,我国发生公共危机的次数也不断的增多。学术界对于公共危机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理论研究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对于实践应战有一定的指导的作用,同时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法制建立以及对于公共危机的预警、应对等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但是现阶段对于公共危机的研究主要是在于单方面的侧重政府的主导力量,而对于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研究明显不足。

一、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

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后,如何进行预警、处理和重建是政府的政治任务,但是危机本身包含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政府单方面应对公共危机显然捉襟见肘。所以单单依靠政府很难实现很快很好的解决公共危机。

(一)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有利于加快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为公共危机的尽快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首先,公民是网络不利舆论的制造者。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公民会在网络上制造各种舆论,政府如不能及时公布公民急于知道的信息,在各种舆论盛行时,如果政府不能引导受众达成一致意见,凝聚民心,将会有更多不利舆论的出现,公共危机会进一步恶化。其次,公民是网络有利舆论的指引者。几乎所有的网络舆论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受众的愿望和诉求。在公众批评政府工作时,更要及时准确地回应,不隐瞒情况,不推卸责任。公民民通过发表网络言论,直接表达自我价值判断和情感诉求,那么公民参与网络舆论的时候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很好舆论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公共危机更好的解决。

(二)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共危机管理的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如果公民能够有序的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他们也可以及时地提供物资和人力,补充了政府的资源,同时还能够对于心理伤害给予一定的缓解,从而就减少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成本。公民通过募捐的方式是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的一种形式。

(三)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有利于公民精神的成长和政府权威的提升

因为公民的社会生活的境况影响着公共精神的形成,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生存境况的严峻程度和公共精神的发展成正比。正是如此,全球化导致全球互相依赖,风险加大导致公共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并且频繁,就为弘扬公共精神提供了平台。正是由于公民意识到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展现了公民本质,所以他们主动参与到公共危机的治理中。正是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主动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同时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等这些积极的态度,同时又能付诸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提高了公民参与的能力,更富有公民精神,造就了公民社会,最终促使公共权力向社会回归。

二、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化的缺乏

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化是指公民参与不能当做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随意性的行为,而应该把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的途径和手段纳入法律体系,让公民参与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中一个必须的程序。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也正处在刚刚建立的阶段,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当中还没有关于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责和渠道的条款。现阶段公民参与特别是通过网络形式的参与不被政府机构重视,正是由于公民参与缺乏法制化,即使公民有意愿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也无法实现。当前社会公民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已经明显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所以,建立和健全公民参与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

(二)公民参与蕴含的公共性不足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虽然人数比较多,但是参与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通过网络参与,我国网民的年龄普遍存在年轻化,他们一般仍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阅历和相关知识储备比较薄弱。他们参与公共危机管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参与相比仍然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潜伏性、无序性、短暂性和情感性。因为我国公民社会发育比较缓慢,公民诉求和公共管理缺乏有效合法的途径,公民参与虽然有很大的热情和能量,但是情绪性多于理性,无序性多于组织性,短暂性多于持续性,却没有合适、合法的渠道进行有效的诉求。

(三)政府与公民互动不够

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公共危机治理的合作机制。虽然新浪微博上的673个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微博,其活跃度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政务微信通过推送消息积极发声有利,但是明显表现为自说自话,很少与网民进行沟通和互动。按照治理理论的要求,在面临公共危机的时候,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整体的决策和全局的统筹,而其他组织可以各自发挥他们的专业性开展工作,同时这些组织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在政府估计不到层面开展工作。政府和其他组织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更有利于对于公共危机的解决。而现实的情况是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平时就缺少沟通和合作,缺乏合作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导致政府和公民参与也没有办法进行互动。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政府并不能既掌舵又划桨,独揽公共危机管理的所有权利。政府应该与其他组织应该摆脱相互隔离,各行其是的窘境,和公民同舟共济,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治理公共危机。

三、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解决策略

(一)塑造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政治环境

切实践行宪政制度,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公民参与尽量少使用动员式的参与,“动员型参与”是政府通过社会各方面进行动员的形式把公民纳入政治体系,而不是公民从外部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介入和参与,这种做法是通过公民参与提高政府的控制力,而对于提高公民对政府的影响力没有任何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政府进一步控制了每个公民,公民和社会没有了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最基本的权利,成为盲从者,同时也失去了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更好地使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必须还政于民,不能采用动员参与或者强制参与,进行引导和规范,创造公民参与的有利的政治条件和有效的渠道。

(二)政府加强公民组织参与的法制化建设

法制是一个社会社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主要的领域。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想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和可行性得到保障,必须要实现公民参与的法制化。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制,有利于公民参与责任感的增强,也可以用法制的观念对于公民参与的行为进行引导。首先要对公民参与的情况和要求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其次,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参与的立法,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更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最后,要及时把已有的合理的、高效的、具有创新性的公民参与的实践和经验上升为法律。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但是现有有关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体系。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公民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权利、责任与方式,将公民组织参与纳入法律轨道,并纳入现有法律框架之下,所有专门的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必须明确公民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义务与权利范围,制定基本有效的公民参与的程序,保障参与渠道的通畅。

(三)推动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渠道和信息沟通的机制化

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沟通机制。这种沟通机制包括政府进行信息公开,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满足公民的知情权,避免流言的传播最好的方法就是告知公众实情;政府除了应该建立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然后在进行公共危机决策的机制之外,还应该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另外,政府要把政府网站、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办好,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和指挥的平台。公民可以在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得危机进展的情况,更好的参与公共危机,同时把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的信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反馈。这样就实现了政府和公众的信息对称,积极创建了政府与公民的信息双向沟通的环境。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