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青年社会流动及阶层固化问题探析

2017-01-03 17:44孙继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青年

孙继艳

[摘要]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或非正常状态,青年是阶层固化的主要研究群体。由于当前国家处于转型时期,新一代青年进入社会,其社会流动和阶层固化问题具有新的特点和形成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流动呈现出优势阶层的交叉流动和底层子弟的水平流动,造成代内和代际垂直层面的阶层固化。弱化青年流动的先赋性因素,强化后致性因素是解决青年阶层固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青年;阶层固化;先赋性;后致性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7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3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本课题以山东省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年龄界定在出生于1976年—2000年的人群。调查采取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8.41%。

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父母基本情况、个人社交及社会阶层认知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运用频数分析、均值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发现青年中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青年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是充满信心的,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及社会资源的积累,未来自己会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

二、青年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的概况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变动或者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动,社会流动是一个正常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代际流动是指同一家族不同辈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发生了变化。代内流动也称同代流动,指社会成员个人一生中职业地位的升降变化。阶层固化是与社会流动的一种非正常状态或特殊状态,也可分为代际阶层固化和代内阶层固化。青年阶层固化主要是指青年阶层受到父辈或祖辈给予的资源差异造成向上流动受阻,表现为水平流动率较高,垂直流动率较低。

2004年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中认为父亲(家庭)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子女能否进入中上阶层的关键因素。2009年,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鸣,之后一系列“奋斗18年,喝咖啡”等文章都间接表达了家庭背景等社会资本影响社会公民的向上流动。中国现阶段水平流动率、交叉流动率并不低,但主要是优势阶层的交叉流动,底层子弟的水平流动,其相对地位并没有变。在我国,青年群体人口基数大,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14-35岁青年人口达46253万人,占总人口的34.70%,所以青年阶层固化涉及群体重大,带来的后果影响是巨大的。

三、山东省青年社会流动和阶层固化问卷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为72人(38.7%),女性为114人(61.3%);同时农业户口的人数为144(77.4%),非农业户口为42(22.6%);在年龄分布上30岁一20岁的人数为174(93.5%),其他大于30岁的人数为12人(6.5%);在职业分布上,在读学生(主要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为66人(35.5%),企业职工45人(24.2%),剩下的40.3%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为27人。

(二)社会阶层认知

1.调研的青年人普遍认为现阶段自己的收入水平低于父亲的,但是职业地位明显要高于父亲

运用矩阵量表法,将如果将山东市民的收入与职业情况平均划分为1-10十个水平(从1到10水平越来越高)。青年人对现阶段自我认知和评价得到的结果如下: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地位平均得分为3.67,而认为自己父亲收入水平地位平均得分为3.95;认为自己的职业地位平均得分为4.49,而父亲的职业地位平均得分为3.81。可以看出在调研的青年人中,普遍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现在还不如父亲的收入水平。但是自己的职业地位高很多,这与调研对象少且具有局限性有关,他们大部分为农业户口,很多经过或正在经历大学,说明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经过大学教育的群体。

2.调研的青年人普遍对自己的未来社会阶层具有较好的期望,预测自己十年后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地位明显高于父辈

参与调研的青年人对自己的未来大部分是充满信息的,还是根据矩阵量表法,分成的1-10个水平。青年人预测自己未来十年收入水平,最终的平均水平为6.30,远远高于现阶段的3.67,同时,对职业地位的预测平均分为6.44。综合看来,如果按1-10的平均数5作为中等阶层的衡量标准,参与调研的年轻人认为现阶段自己的收入和职业地位都是位于中等阶层之下的,属于中下阶层;但是对未来自己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期望,认为十年之后自己的收入和职业地位将处于中等阶层之上,即中上阶层。

3.在求学和就业方面,有调研中30%左右的青年人并不是只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现在的工作单位和学校

在问卷调查中,有70%左右的青年人表示进入现在的学校或工作单位,是自己通过寻找招聘信息、参加面试的途径。而剩下的30%左右都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如有7.94%的人表示自己是经过亲戚朋友介绍,直接参加工作的;有3.01%的人直接在亲戚朋友的企业工作。表明在决定青年人未来发展的求学和就业方面,拥有社会资源并利用此资源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并不是少数。这种现象,对于没有社会资源的青年人而言,是明显不公平的,这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在优势上层阶层中聚集,而下层社会成员在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劣势,造成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三)现阶段青年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分析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的发展没有使社会流动性提高,反而让人怀疑阶层固化现象是否更严重了。为什么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垂直流动性容易降低?

先赋性因素是导致青年阶层固化现象的关键原因。首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子承父业”的观念。这种观念使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注重相关职业地位的观念灌输,同时重视孩子教育的相关投入和相关人脉资源的积累。其次,中国是一个以家族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社会,家庭以及与家庭有血缘的亲属关系就成为家庭的社会资本为个人发展提供资本。

后致性因素对促进青年社会流动,缓解阶层固化的作用弱化。对于处于弱势阶层的青年而言,后致性因素影响越大,就意味着他们通过努力改变自身阶层的希望越大。然而先赋性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后致性因素作用弱化,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权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阶层利益固化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青年垂直流动性降低。

四、促进青年社会流动,防止阶层固化的措施

促进青年社会流动性的提高,无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做到促进青年社会流动,防止青年阶层固化现象?

(一)弱化先赋性因素

首先,引导社会正确对待“子承父业”的观念。在社会上应该倡导公平竞争的观念,形成“学习靠自己,就业凭能力”的氛围。其次,通过法律和权力制衡差序格局社会形成的社会资本所带来的先赋性因素。应该健全法律机制,严格执法,将权力关进笼子里,避免社会资本形成的腐败现象,避免个人利用裙带关系等先赋性因素实现向上流动。

(二)强化后致性因素

首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良好的教育是下层青年实现向上流动的最重要途径。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国家近几年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但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环境并不协调一致,想要实现真正的公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权力资源配置问题,要实现权力下放,同时在进行公共政策决策时,做好公众听证和监督。

其次,打破阶层利益固化。打破利益固化是解决阶层固化的必然之路。我国现在贫富差距比较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完善利益分配方式,鼓励个体的社会流动,关注底层地位崛起。对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照顾各方面群体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同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利益博弈平台和利益博弈规则。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向上流动的支持性政策。由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先赋条件(生理状态)不同,所以绝对的公平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也会导致社会流动的不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相关的制度,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向上流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动态的、有机的稳定与和谐。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青年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浅析当代青年政治观现状及其成因
青年网络思想教育的“四三四二”模式探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